一早離開「公園旁梅小路民宿」,搭公車到京都車站的行李寄物處寄物。恰巧遇見一個台灣到日本打工的女孩,稍微聊了一下工作內容,寄放好物品後,便搭上公車往錦市場的明倫小学校。京都交通很方便,但京都能走的景點如果不好好安排,在交通上會耗去非常多的時間。
明倫小学校的現址已改成京都藝術中心(京都芸術センター),2012年第一次到日本的時候,就非常喜歡這間小小的學校。也是一樣的路線,先到明倫小学校,再到錦市場。本想在京都找個早午餐的特色店吃東西,但起床時間太晚,還得搭叡山電車到貴船和鞍馬山,也就待在前田珈琲明倫店坐下來吃一餐,再前往錦市場。
明倫小学校保存的相當好,兩次到訪我都會待在教室內的課桌椅稍坐一下,想想像這樣的建築待在京都新舊交錯的街道裡,發現它的時候,都會特別驚喜。像是從一個時空,進入另一個。特別是那一大片的操場,更是難得的保留著整個學校的氣味。若是它蓋起了其他的樓房,也就破壞了。
明倫小学校離錦市場不遠,拐幾個彎就到。上回到錦市場還曾經興起買一把裁縫剪到回家的念頭,這回逛得也輕鬆,有點到此一遊的感覺,買了一根小黃瓜吃後,匆匆穿過錦市場,再經過鴨川到了京阪電車的祇園四条買了叡山、貴船1day乘車券。便搭上京阪電車前往出町柳換叡山電車。
沒有規劃行程的旅程,比較多的意外是時間的掌控。叡山電車是旅程上剛好看到車站裡的文宣DM,發現有這個1day乘車券,又可以往返京都守口,也就省了一趟的車錢,又可以在叡山本線和鞍馬線自由上下車。只是懶散的行程,也就花了特多的時間搭車,又愛拍照,就沒有像其他的旅客,有直奔川床流水麵。
DM裡叡山電車是開在楓紅的鐵道上,六月的楓是一片綠,沒有楓紅那樣紅得火燒人心,但綠色的山間,也還是令人愉快的。「數大便是美」,大概只有在這樣的景緻裡可以體會。上鞍馬山可以搭纜車,我喜歡交通工具,也就搭上纜車往山上去。
我是個懶惰之人,爬山更不是我喜歡的運動。出了纜車後,開始往山裡去,在入山前還看著山邊有木杖可以拄著上山,才沒走幾步,我就問姊姊:「還要上去嗎?」她看著兩個迎面而來、穿著和服的女人,沒理我的繼續拍照。
六月的日本,如果不要烈日當頭,還是涼爽的氣候,鞍馬山便是,只是我兩都不愛爬山,也不知道前方還有多遠,邊拍照就邊走回纜車處,搭車回叡山電車的站去,看看時間有沒有可能回到另一條路線去。(這大概就是沒有規劃好行程的好處,可以隨時說離開就離開。)
下山的纜車裡,有位阿姨掏出一包糖,發給纜車上的每一個人一顆,雖然聽不太懂她們在說什麼,之後她與身旁的朋友,開心的聊著天,像是小孩們郊遊般的雀躍。
我們還是到了貴船站待了一會。扛了一整天的電腦,離開鞍馬站時已經下午三點多,決定哪兒也不去就搭車回出町柳,又覺得時間上好像太早,就在路線上的一乘寺下車,前往台灣文青們最愛朝聖的惠文社晃晃。
惠文社確實是個文青味十足的地方。不只愛書的書蟲,大部分的人來到這裡,都不免被它的氛圍所吸引。也許是上一次我是走了一兩公里到惠文社,所以對於這樣大家趨之若騖的景點反而沒有什麼太大的感覺。只是不太明白「為什麼要專程來這一間書店?」(而且還用走的。2012年是從京都造形藝術學校走到惠文社。)
問過店員能不能拍照,他大概示意我:「可以拍,但是不要對著人拍。」我便安心的拿起相機拍照。惠文社的格局跟四年前到訪的不太一樣,所留下的記憶也當然不太一樣。
旅程上往往都會這樣,更新掉那些記不太住的,留下新的,等到下一次,再重新記憶,交疊幾次後,就很難說出究竟是哪一次留下了什麼記憶。我大概還是會叨唸著第一次踏進惠文社那疲累又無聊的心情,只不過那是因時因地因人而不同,留下的記憶。
離開惠文社我們回到京阪電車,再前往京都車站的京都伊勢丹店,買了我沒去宇治幫姊姊的丸久小山園抹茶粉。本想前往伊勢丹的拉麵小路吃拉麵,卻還在整修中,只好走到地下街隨便挑選了一間拉麵店。鄰座幾個西方小孩,也吃著拉麵,聊著他們的旅程(簡單的英文我可以「大概」聽懂。)
這樣的自由行,最困難的不在於所有我們擔心焦慮的「不會」,最困難的是永遠不知道那個「時間」要如何掌控,畢竟不在自己熟悉的環境裡,無法比較精準的估算時間,而風景、人物、有趣的事太多,始終都無法有「看完」的時候。
離開京都車站領回行李時,太想吃甜點,就在全家買了甜點,再搭上回守口的車,再四十分鐘的車程、十分鐘的才能完整的休息。
叡山電車
2016 JAPAN 0622
20160601~0701相片珍藏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