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聲誌從這一期開始,往南發展,新增一個專欄『南』,希望以後每期都有;我個人宣佈:只要是台北以南,那就是這個專欄的管轄範圍,而且是愈南愈好,也希望以後『南』佔的版面愈來愈大。」

本來,我是不打算連著馬世芳的書之後,再寫一篇關於「閱讀」這件事的文章。加上大聲誌這一期的封面實在令人討厭,壓根也沒想要介紹一下這本刊物。(我放了我最喜歡的那一期,「另類搖滾」,雖然我上一篇寫,我不聽搖滾。)看到上面那段話,好吧!寫吧!因為「南」實在令人開心,縱使我住在北,縱然《大聲誌》第五期已經有過一次以「南」當封面。

南方的青年們,加把勁啊!有一個以青年文化刊物的號召,怎麼可以不認真的發揚屬於你們的青年文化啊!

南,令人為之嚮往,因為天氣;南,讓人無法抵抗,因為光亮。

去年年底因為市長的選舉,「高雄」被拿出來討論了一番。這期《大聲誌》的第一篇文章,正是謝一麟寫的「高雄開暢,大港開唱(副標:我願意如此介紹高雄)」。不長不短的文章裡,說是介紹了高雄,卻也沒介紹高雄。對於在地土生土長的高雄人來說,謝一麟寫出的,應該是現在當下住在高雄的青年眼中的高雄,而且文字裡的影像,也是從前幾年才開始堆沏。至少,「開暢(開唱)」這件事情,在我還在高雄的時候,並未發生,更別說那還未通車的高捷,以及不斷有爭議的高鐵。

我印象中的高雄,不斷在這年被改變、改造中。城市的容貌尤其大。高雄市立中正文化中心,沒有了圍牆、有了讓我心生羨慕的電影圖書館、河畔邊一個又一個可以拿來辦活動的場地……我人在台北,偶爾回去,會開始擔心,那些建構在我心裡,高雄的模樣,會慢慢消失,但是會開始高興,「真好,這個城市,開始讓人有了夢想,開始有了希望。」所以看到《大聲誌》的「南」,我又在心裡歡呼了一下「真好!」。

南方的青年們,加把勁啊!那些花朵開使綻放,你們怎麼可以不替他們澆水,施肥,讓他們成長茁壯。

我曾經試著想,如果我回南方工作,我可以做什麼?我居然什麼也想不到。因為我想做的事,在南方幾乎沒有任何空間可以發揮,更別說我現在在做一份滋養我心,卻得死去活來,窮苦貧困的書店生意。我很擔心,這樣的我,回到高雄能做什麼?所以,即使動了「往南吧!」的念頭,也只能更努力的豐富我的腦袋、我的心,讓有一天真的能替南方做些什麼事。

夢想,是這樣的,沒有了,你的、我的、他的世界看起來就沒有什麼不同。南方跟北方不一樣,沒有那麼多資源,沒有太多的資訊,沒有人告訴你「夢想」是可以真的去想、去做的。總是被要求腳踏實地的去完成每一件事,但沒人教你要有「作夢」的勇氣。於是,在南方,最好的方式,就是跟著社會的規則,過你的生活,到老、到死!

南方的青年們,加把勁啊!城市的變化,是告訴你,生活也是可以變化的,怎麼可以空坐在那裡贊歎你的城市改變,而你卻無動於衷啊!

高雄的活動多了,政府資源的南移雖然看來還是不怎麼友善的分配,但是真的讓人很開心,很開心終於有人開始願意關心那些在陽光下每個暖暖的心,暖暖的人。我開心「南」的版面越來越大,我開心一切跟「南」有關的文化產業。

加把勁啊!南方的青年。

(感謝《大聲誌》對「南」的關注。麻煩以後不要放太讓人驚嚇的照片在封面。跟《破報》某期李先生的照片一樣勁爆。)

《大聲誌》網站
高雄拿《大聲誌》:步道咖啡、豆皮咖啡、御書房、高雄電影圖書館、612號月光海洋、租書家族明誠店……

補充:我的大聲誌都在小小書房拿。
再補充:南方的青年,我的朋友喬,我很開心,妳努力的每一分力氣。再加把勁吧!

P.S
爆冷。
感謝各位觀看的親朋好友們。不留言迷光係,悄悄的看,很好:)

換日線的話:天冷,就想念南方的溫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