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幾乎忘記我有很長的時間是背著大相機四處拍照,在大多數人還沒有那麼瘋狂地去哪裡都要打卡、看網紅去哪裡都要朝聖,在社群媒體還文字圖片比重一比一的年代,在影像的取得、手機的畫質還好不到可以拿來拍微電影之前,我經常地拿著相機,停在街邊拍個人孔蓋,拍日本街道上互相交錯的電線,拍沒有人想停下來看的景色!

疫情之前,韓國的八天七夜,是我最後一次在街道上隨性地拍照,不如那之前的大量,但比起疫情後窩在家再出遊的意興闌珊,我還是留下了大量的韓國街景,在一次次的按下快門之後。

Read More →

年節的時候朋友傳訊息來問我能不能支援幫忙做幾張活動文宣?我說好,通常我只要不出門,手邊有電腦誰找我支援,我應該都不會拒絕。那是「郭怡美書店」的活動文宣。這幾個月還滿常看到它的名字,在我刪去大量在出版社工作的朋友與再不追任何書界的網紅、意見領袖後,那些跟書有關的訊息,大概只剩下幾個已經成為朋友的案主們相對與工作無關的生活訊息了。(我實在受不了這年頭做書的人經營自己比做書認真。)

我看著文宣活動發來的幾張照片覺得甚美(這年頭,書店都要假掰文青美,我常懷疑打卡拍照的網紅到底知不知道自己手上拿的是什麼書。)我順手搜了一下郭怡美的資訊,是座落在迪化街上、在我喜歡的老建築裡。跟朋友說了,過完年北上要拿相機去拍。(我的目的地本來就是迪化街,笑。)

Read More →

已經許久沒有帶著相機拍照寫些高雄的景點或留點照片,恰好藉著採訪老朋友陳坤毅(打狗文史再興會社理事)來到「打狗文史再興會社」便拍一點點照片,留下一點文字記錄。

若說台南是台灣少有能夠步行整日玩耍看建築、吃美食,讓自己多添點文化歷史藝術氣息的城市,那麼高雄的鹽埕連結鼓山至西子灣、柴山再至乘渡輪到對岸的旗津,肯定也是能夠邊走邊看、邊吃邊玩的安排小旅行景點。

Read More →

圖多、文多、食物多,慎入!

完全想不起來上一次這樣的小旅行是多久之前?拿起相機一直拍照又是何時?本就不喜歡人多,趁著連假完的第一天到台南政大書城進貨,順便搭著姊姊的車到台南來個小旅行,這個疫情不見趨緩的春天到台南也得避開搭乘大眾運輸工具,避開人群好像才是上上策,但緊戴著口罩,見不到每一個人的表情,還是有著被阻隔的感覺,但也正因如此,那如以往的人潮在街道、景點還是少了些,拍照的時候,少了人群入鏡,構圖反而容易了一些!

Read More →

我常說一九七七年以後出生至一九八○年這幾年出生的孩子,好像消失在台灣的「世代」排序之中。我們前有野百合世代,接著迎來免試入學的一代,再來是野草莓、太陽花世代。這個六年級末段班好像跟社會運動就是沾不上邊,我們經歷過「不能說台語」的小學前段、我們剛識字時台灣還在戒嚴,我們上國中前後解嚴、野百合學運、六四天安門爆發,跟唱著〈歷史的傷口〉,開始決定我們的青春。

我們的青春,從國中畢業以後就畫出不同的路線,決定我們與這社會的連結是深或淺,我們關心社會議題、參與社會運動的腳步,也許從那一刻起,就形成極大的分野。在我們選擇繼續升學,或是選擇「一技之長」作為我們人生的發展時,定下我們與這個社會的親疏遠近。 Read More →

寫於facebook

整個過年我都窩在家裡或工作室,連騎單車都懶。朋友突然說要南下,我說要不來找我吃夜市。朋友回我:「是瑞豐還是六合!」我說:「是誰要你去觀光夜市的。」如果你來高雄,有在地的高雄人陪你,拜託不要向宇宙下訂單,說要去瑞豐或六合,那實在太剝零了。

北漂七年最不習慣的就是夜市天天都有,天天都能吃。離開台北就是要去吃那種流動的夜市啊!那才是南部孩子的生活,是一種生活中的期待,還有人形容這是「要過紅綠燈的夜市」。以我最熟悉的夜市是在C1籬仔內站和還沒完成的前鎮機廠站的瑞北夜市,三、六才有。(天殺的一點都不想寫這些,超怕這裡變得太觀光。)

Read More →

“20190127小陽。日栽書屋-4"/

上一次騎單車超過20K,已經是去年過年從家裡騎去岡山來回一趟36K,再上一次是騎到台南來回106K。有時「出發」需要很強大的衝動。這幾年的頭暈和胃痙孿的狀況一直持續,總是會焦慮騎太遠萬一半路沒有力氣往前或折返,也就很少騎遠程,連原來常常騎的20K在今年都中斷許久。大概也是這樣也沒有特別留意還有哪些地方可以去走走,有空閒的時候常常什麼也不做,就待在家裡。

「小陽。日栽書屋」的活動因為朋友們經常性地按讚或是分享,也常常出現在自己的facebook上,但就是沒有起念要去看看。倒是2016年去過勝利新村拍照,經過小陽拍了門牌,許是沒開就走了。 Read More →

前陣子逛一間駁二文青熱愛的商店,跟朋友說到我不喜歡這間店,因為它太日本、太不像高雄。於是朋友問我:「那店必須是什麼才有高雄的樣子?」我想了許久。今天外地朋友來高雄,到了鳳山、五甲,說這塊新舊交雜的地方,不是觀光客會到訪的地方。她說,有機會要再來,我便認真思考高雄的樣子,把它寫下來。

住台北七年,我最喜歡永和,它狹小且招牌林立、擁擠的街景,像極我從有記憶以後到離開高雄前的樣子。曾經讓我感覺走在高雄街頭,則還有三重,沒有東區的繁華、沒有信義區的人潮,行人的步調也慢了下來。

Read More →

清水嚴趴趴走-3

突然有這麼一天,就上網查林園「清水巖」的資料。在腦海裡這個地方一直在遙遠的記憶,不知道到底存不存在,只記得或許是很小的時候,曾經到達的一個地方。前一次,我爬上這座山時,看著山下的一片平原,天正藍,是送爸爸到祖祠安眠。那天的天空很清澈,可以看得很遠很遠。那時我還沒開始拍照,沒帶相機,但心裡想著,有一天我會到這裡拍一張照,將那時沒留下的畫面留下。 Read More →

城中散步-57

一座美好的城市,到底需要什麼條件?我想美麗的建築是必要的。

早上醒來,在台北。我沒有錯亂,我知道我在台北。約好的午餐還有時間,便搜尋著中華電信和朋友推薦的捷運站剪髮店QB。到永和的市場本來想吃乾麵當早餐,因為沒開便坐到隔壁的肉羹攤,點碗魯肉飯加肉羹,這是我習慣的市場,住在這市場邊上三年,卻未曾這樣吃早餐。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