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拉回三十年前,我還是個小學五年級的學生,正經歷著馬世芳節目裡提到「股市萬點崩盤」的惡夢。那場股災不只跌掉許多人辛苦掙來的錢,應該也有無數個孩子像我一樣面臨父母的分離,以及被迫一夜長大的……嗯,三十年後再看,其實覺得也沒有當時感覺那樣困難。

我跟馬世芳一樣。我上學書包一定有台隨身聽,但可能只是收音機,那年代我的耳朵都是借給廣播,從警廣、中廣到地方電台,從播報路況到來信點播,從台語電台到國語的知音時間,還有李季準那厚實的聲音和深夜的廣播劇……不曉得為什麼,當很多人在聽ICRT的時候,我就是只愛國台語歌。

Read More →

在健身房運動的時候喜歡挑些自己喜愛的節目來聽,有時候聽新聞專題,有時聽朋友的podcast,前幾天有人幫忙把馬世芳的廣播整理放上spotify,二話不說把它加入收藏,一一點開自己熟悉的那些歌手、專題來聽。

2000年我在幹嘛呢?初戀在那裡展開、第二次挑戰插大考再度全數落榜,我跟母親說:「我要去台北。」距離和小表哥牽手躺在母親房裡的雙人床聽著林強的〈向前走〉已經是近十年之前的事,小表哥在軍校晃了一圈後去當了黑手開始賺錢,而我則是一路吊車尾把二專讀完,向母親提出了那個「去台北」的請求,但說是請求其實是「告知」,我向來先斬後奏慣了,母親知道擋也沒有用。而我還不知道「去台北」要做什麼?我只是想離家遠一點點!

Read More →

游泳的耳機裡放了李宗盛在2006年「理性與感性作品音樂會」中唱的那首〈和自己賽跑的人〉,其中有幾段口白,每次輪播到這首歌的時候,口白特別小聲,差一點點就要按下「下一首」,才聽著李宗盛說著:「自己書唸得不太好,還好有自己的理想和堅持著傻里傻氣的去追求,對自己的相信的事情的付出……」接著他唱起他寫給張培仁Landy的這首歌。

前幾天點開馬世芳2008.11.01深度專訪李宗盛,聽著李宗盛講出這句非常重要的話:「把自己喜歡的事變得有價值。」這大概是現在這個過分快速、追求大量目光的時代,最容易被輕忽的人生要領!而所謂價值,可能是錢、可能是足以拿來兢爭的任何東西,但更可能只是旁人無法看見、在心裡打磨出來讓自己有些光亮的自信!

Read More →

有時候閱讀是這麼一回事。你得找一個信任的人,聽他說他聽的音樂、他讀的書、他看的電影,只要品味對口了,以後的以後你就無須擔心他錯給你什麼你覺得不適合你自己的東西。聽馬世芳的《耳朵借我》大概就有這種功效吧!總是不經意地又在節目聽完買下誰的CD、在youtube重複聽著同一首歌,就連本來沒有要買的葛大為《我記不得每隻貓的名字》都是這樣買下手的。

這近一兩年買下一些音樂人、樂評的文字創作,有的寫歌曲創作的歷程,有些說的是流行音樂的演變,再有是像葛大為這樣的散記。配著馬世芳的專訪及葛大為填詞的歌曲一起,文字就像聽著葛大為的聲音讀著。

Read More →

從《地下鄉愁藍調》、《台灣流行音樂200最佳專輯》,一直到這本《昨日書》馬世芳的文字著實有種瀏覽歲月的感覺,在音樂上的,或是有些時日的篇章,都記憶時間的歷程,那是在他生命裡與他前後世代的交疊,以及更多更多潛藏在閱讀時,每個人腦海中泛出的畫面。 Read More →

父親的手提音響傳來姜育恆的《再回首》,那日我坐在他的房間裡聽著這首歌曲,忘了是怎麼樣的,他應允我買下張雨生《想念我》那張專輯,然後我看著六四的新聞在眼前不斷播放,聽著那首《歷史的傷口》,哼著專輯裡的《沒有煙抽的日子》那首歌。那年我也開始喜歡小虎隊,喜歡起聽音樂這件事。(這篇很碎唸,不耐煩不要看。XD)

聽流行音樂這件事,其實就是喜歡跟著哼,聽不懂什麼音樂好不好聽,誰的合音、編曲有什麼多了不起,說得出來的,大概就是對歌詞有些點心有戚戚的感覺,再者,《青蘋果樂園》裡的霹靂虎一個翻身,迷倒的是一群小女孩,當然也還有衝著大家都愛,自己怎麼可以輸的心態,也就跟著哼、跟著唱、跟著喜歡。在盜版行盛、MP3尚未出現前,小虎隊賣個幾十萬,四大天王(張學友、劉德華、黎明、郭富城)動不動就要比一下誰要破百萬,流行音樂的那些歌,在學校裡怎麼可以說不會唱或不知道!

當時,中廣流行網的羅小雲,週五要播報排行榜,週六拿著抄錄完整的「知音時間排行榜」到學校當個播報員,可說是一種情報的指標,週六下課回來,晚上胡瓜主持的金曲龍虎榜又是另一個流行音樂的榜單。在學校裡,還有不時會有寫著明信片的同學,準備用自己手上的明信片,替自己的偶像投下一張決定排行榜名次的票。大大小小的音樂榜、許許多多的綜藝節目、廣播節目,無一不是訓練我哼唱流行音樂的來源。

買錄音帶,對於窮學生來說其實不是太容易的事,特別是在那時唱片爆量的年代裡,每個月要買要聽的音樂太多,又怕買到不好的專輯,轉而在夜市裡買那種「流行音樂排行榜」的錄音帶,想說一次可以聽好多個人唱,可以聽到最新的。買了幾個星期後,發現常在榜上的歌會重複的出現在錄音帶裡,好不划算,乾脆買一捲歌都還不錯的,自己也沒買的專輯,就這樣用著抽獎得到的雙卡手提音響來錄,錄自己想要的精選輯。

後來,在錄音帶慢慢消失,CD開始大量發行期,我站在唱片行竟不知道要挑選哪一樣。錄音帶覺得沒有保存價值,CD又怕不好聽,又花了比錄音帶貴一倍的錢,很怕錯買了些什麼。於是有那麼長的一段時間,我站在唱片行,左右之間下不了手的,也就此再也沒有進入我手裡。

尷尬的CD和錄音帶的轉換期,到了MP3和CD的交換期,CD是我可以負擔得起消費品,MP3當然也是我隨手可得的東西,我買CD,也聽MP3,直到我開始受不了那些花花綠綠的預購送什麼什麼、限量再版、加贈簽名版……看到這些多出來的東西,我突然不知道我要聽歌還是買那些多出來的東西了。

現在,我還是買CD,但很少,而且總是買回來裝進去IPOD和電腦後,就不再碰那張CD,不然就用二手價賣掉或送人。我時常在想,我這樣跟直接下載MP3有什麼差別?好像也沒什麼差別,不過,有些專輯並不是說賣就能賣得掉的。orz

講到這裡,才要講重點。(XD,對不起,囉嗦那麼多。)

下午買了這本《台灣流行音樂200最佳專輯》,是那種沒有考慮就決定要買的書,雖然網路上早就討論得沸沸揚揚的,但是沒摸到書,就覺得不怎麼踏實,尤其像這樣子200張專輯,還是想要看一下名單,或者像這樣有點年鑑味道的書,總還是要看一下質感好不好。最後決定買它,也沒有什麼理由,有經過那1975~2005,愛過台灣流行音樂的都該買它一本。就算現在15歲,只經歷過這段時間一點點的,也愛聽台灣流行音樂的,也該買一本回家收藏。

這記憶的,不單單只是流行音樂的30年,也是記憶台灣的30年,或者還有我們和上一個世代,下一個世代的那些記憶。這大概,也是我想收著它的原因。

最重要的,其實我想玩這個遊戲,就是把這200列一下自己有聽過的或有買過的。(真是無聊又任性的舉動。)

有買過的:匆匆、浪人情歌、樹枝孤鳥、陶喆、姊妹、讓我想一想、范特西、天空、孫燕姿、吻別、泥娃娃、杰倫、Bad Boy、糯米團、還是會寂寞、黑色柳丁、口是心非、臨暗、I'm OK、公轉自轉、秘密基地、勇氣、王菲、葉惠美、太平盛世、Shino 林曉垃、F.I.R.飛兒樂團、少年遊、Groupies吉他手、枉費青春-伍佰的Live、周蕙精選/向前走、認錯、這個世界、頂尖拍檔。

有聽過的(就是沒買,但有聽過完整的):海洋、聖民歌、阿姐鼓、C'est La Vie、浮躁、領悟、菊花夜行軍、恨情歌、我等就來唱山歌、大地、卡拉OK台北我、愛情萬歲、蘇打綠、蔡健雅/大腳姐仔、酒後的心聲、愛上別人是快樂的事、少年吔,安啦!

只有聽過幾首的:順子、華麗的冒險、One、娛樂世界、爵士名伶、Silence、菲靡靡之音、新寶島康樂隊第II輯、方向感、征服、只愛陌生人、天頂的月娘啊、風學、Darling、黑白灰、青春鳥王、鑑鏘致瑰/蘇芮專輯、實你不懂我的心、我很醜,可是我很溫柔、讓我一次愛個夠、一場遊戲一場夢、讓我歡喜讓我憂、愛的代價、愛要怎麼說、心的方向。

《台灣流行音樂200最佳專輯》史上唯一全方位流行音樂評鑑聖經!
光陰的故事──序《台灣流行音樂200最佳專輯》
《台灣流行音樂200最佳專輯1975-2005》

P.S
高雄今日明明陰,但有些熱!
其實我只翻過一次書。XD

換日線的話:請問,2005之後,還會不會有啊?

不得不說,馬世芳文筆很好。在看這本書的時候。

我不斷以贊歎的語氣說:「這人的文筆真是好。」但說話的同時,能夠感覺得到的,還有另一種情緒,「這人怎麼可以寫得好像他都經過這些年代一樣。」直到書腰和書衣拿掉後,看到書底,馬世芳那清秀的字跡寫著「獻給父親和母親走過的年代」,心裡才覺得舒坦了一下。

畢竟,書寫那些自己還未出生,已經經過的歲月,要寫得如此精采,得花上很大的功夫。資料的取得便是一件難事,當然,這對馬世芳來說,應該不是什麼太大的問題,然而真的要把它們拼湊成一本讓人停不下來的書,還是得耗點精力才行。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