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編劇應該都中了韓國戲劇的毒,寫校園故事都偏要先來一段闇黑的霸凌,好像不這樣就不是「學校會發生的事」。《第九節課》這個以長會長拆想放設法要阻止孩子與老師之間的師生戀,並以母親的保護之名行控制孩子行為及操弄權力控制校方的故事,就很夠劇情發展了,不知道第一集幹嘛非要先形塑張一翔這個角色的壞?大概想不出其他法子讓陳孟筠可以有扭轉對張一翔的印象,好讓他們有機會譜出戀曲。

學生的壞有很多種,有些專挑老師對付,有些則愛欺負弱小,真的為了要槓上母親的控制,不一定需要前十分鐘那些霸凌同學的舖陳,然後突然能扭轉為「他是一個暖心的男孩兒」而讓劇情有了直接被拗過去的轉折(其實整部劇都一直呈現這種轉折。)

Read More →

最近發現串流平台把一些過年經典一再重播十數年的片子上架,其中不乏看到會背的「賭」系港片,周潤發的背景都不知道看過N百遍。伴隨著「賭」這事,肯定有「詐」這個舉動。不論是賭牌或是魔術表演,幾乎都是抓準人性的小破口,有時讓你感到出神入化,有時又破綻百出的讓人想糾出那些沒有耍好的把戲!

《詐團圓》用了老少配的婚宴來開場,挑明的告訴觀眾這是由Jason(陳昊森飾)和王芸(隋棠飾)母子檔就是以一場又一場的局來維生,但說是騙局,更可說是一次又一次的「角色扮演」。

Read More →

連續看了兩部張孝全的新作(另一部《童話·世界》),這個從一出道我就跟著他長大的演員,總算演得好、也撐得起一個近中年的角色,而且比《童話·世界》發揮得更好一點。

這個從棒球場發生命案而延伸的故事,有點頭重腳輕,前後的比重有點不協調,花了很長的時間在舖陳主要角色的細節,在結尾有點草草了事的揭開真相,可以說是可惜了一點,但比起其他台灣這類型的戲劇已經算是一部緊湊沒有冷場的電影,特別是雙雙入圍金馬男女主角的張孝全和方郁婷,完全撐起了這部電影的某些不足。

大多數人讚許這部電影的故事情節和推理懸疑的細節,我反而覺得劉立民這個新聞網紅所要表現的,才是這部電影的要點:藉媒體辦案表現出這個時代不論是自媒體、傳統媒體與新興的網路媒體所影響整個世代(時代)看待犯罪的方式,以及為了創造高流量、高點閱率而形成的社會現象(社會亂象)。

Read More →

「窮」到底是什麼味道?沒有窮過的人肯定不知道。不知道坐在迴轉壽司台前連望向顏色比較貴的盤子都會覺得愧對自己剛攢下的錢。 喔!不對,窮得連一盤三十元的迴轉壽司都覺得貴,再添一點錢就可以吃一碗陽春得擺上單薄肉片切出來的燒肉和半顆蛋的飯,若是多拿一盤,可以吃路邊攤像樣一點那碗剛破五十的乾麵,好運一點還可能用十元加顆貢丸或滷蛋……

在「大債時代」裡,人們想的不是「怎麼賺錢」而是「怎麼減少負債」或是「不要增加負債」?

Read More →

是因為難以直視心底的傷痛,所以在揭開示人的時候,需要加上一點渴望發生的修飾,還是因為事過境遷終於可以拋下曾經的失去,所以用一種泰然自若卻不完整的表達,說這樣一場一輩子錯過的遺憾?如果有下一次會是在年老以後,還是下輩子?

像《刻在你心底的名字》這種故事在早年應該屢見不鮮,在同志圈裡能被談論起都是很久以後的事。即使至今台灣同婚已經合法化,要能大方公開自己的性向,仍然不是件太容易的事,就算有一部分的人是願意對不同性傾向的人展開友善的雙臂,依然很多人需要躲在自己感到安全的位置。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