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幾乎忘記我有很長的時間是背著大相機四處拍照,在大多數人還沒有那麼瘋狂地去哪裡都要打卡、看網紅去哪裡都要朝聖,在社群媒體還文字圖片比重一比一的年代,在影像的取得、手機的畫質還好不到可以拿來拍微電影之前,我經常地拿著相機,停在街邊拍個人孔蓋,拍日本街道上互相交錯的電線,拍沒有人想停下來看的景色!
疫情之前,韓國的八天七夜,是我最後一次在街道上隨性地拍照,不如那之前的大量,但比起疫情後窩在家再出遊的意興闌珊,我還是留下了大量的韓國街景,在一次次的按下快門之後。
Read More →我幾乎忘記我有很長的時間是背著大相機四處拍照,在大多數人還沒有那麼瘋狂地去哪裡都要打卡、看網紅去哪裡都要朝聖,在社群媒體還文字圖片比重一比一的年代,在影像的取得、手機的畫質還好不到可以拿來拍微電影之前,我經常地拿著相機,停在街邊拍個人孔蓋,拍日本街道上互相交錯的電線,拍沒有人想停下來看的景色!
疫情之前,韓國的八天七夜,是我最後一次在街道上隨性地拍照,不如那之前的大量,但比起疫情後窩在家再出遊的意興闌珊,我還是留下了大量的韓國街景,在一次次的按下快門之後。
Read More →年節的時候朋友傳訊息來問我能不能支援幫忙做幾張活動文宣?我說好,通常我只要不出門,手邊有電腦誰找我支援,我應該都不會拒絕。那是「郭怡美書店」的活動文宣。這幾個月還滿常看到它的名字,在我刪去大量在出版社工作的朋友與再不追任何書界的網紅、意見領袖後,那些跟書有關的訊息,大概只剩下幾個已經成為朋友的案主們相對與工作無關的生活訊息了。(我實在受不了這年頭做書的人經營自己比做書認真。)
我看著文宣活動發來的幾張照片覺得甚美(這年頭,書店都要假掰文青美,我常懷疑打卡拍照的網紅到底知不知道自己手上拿的是什麼書。)我順手搜了一下郭怡美的資訊,是座落在迪化街上、在我喜歡的老建築裡。跟朋友說了,過完年北上要拿相機去拍。(我的目的地本來就是迪化街,笑。)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