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陳嘉玲到薛亞之/《影后》03
《影后》裡的女性有各式的樣態,呼應薛亞之的扁平說,拿掉觀眾對臺灣女演員以及女性過於扁平的想像,把女性應該、一定要有什麼樣子各自放在不同角色,又一一拆解再做不同的組合,於是在這部劇裡的女性都各自立體得有她們自己的樣子。
文字的背後,是軌跡!
《影后》裡的女性有各式的樣態,呼應薛亞之的扁平說,拿掉觀眾對臺灣女演員以及女性過於扁平的想像,把女性應該、一定要有什麼樣子各自放在不同角色,又一一拆解再做不同的組合,於是在這部劇裡的女性都各自立體得有她們自己的樣子。
整部劇就一種故作優雅、從容、體貼的樣態而顯得扭捏了。不過我還是能幫它圓一下,那是樂樂的彆扭,這樣看就理解了!唯一不理解的是,天殺的四十幾歲的人不要再那麼彆扭了,讓自己人生豁達一點,中年好過一點!
愛一個人的才華,不等於愛一個人。就像周凡內心的恐懼一樣,害怕自己被愛是因為那個女神般的存在;再怎麼有才華的人,也還是很普通人,他們跟普通人一樣,渴望被愛又經常害怕不被愛、想要愛人又常常陷於自己內在的自我懷疑裡!
若沒人陪我討論台劇,或者這樣一個好劇本,那麼多好演員,也回應我那樣對台劇台影的不離不棄!台劇不應該有天花板,就是要越綻放越美麗!像女人一樣!
《人選之人》拍得很好,把台灣的大選拍得如此真實,把我們熟悉的日常情節都搬上了檯面,並突顯之中創作者想要表達的細節。誰說一定要拍那些懸疑血腥或是非得抽絲剝繭地尋找兇手才能吸引觀眾呢?誰說故事一定要多麼的創新且出奇不意才能吸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