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父親|浴缸與集郵
如果說,青春記憶裡的戀愛,是每個人當下的全世界,那我童年的全世界,便是父親。
文字的背後,是軌跡!
後來再遇見了他,也許比年少更渴望遇見的那個他,是活著的父親!而那個冬季也許我與他的再遇見,只是像故事情節裡,打開了還沒換上iPhone前的NOKIA,從sim卡讀到的第一個排列的號碼,撥了出去,以為可以聽見父親的聲音,即使我始終都明白,遇見了誰,他都不會像父親一樣!
我不記得那是民國幾年的事了?如果是夏日,應該是那個父母離婚前的那個夏天,或者是他們吵得不可開交,母親總問著我們要跟誰的那幾個冬日。
但一定是我還沒有一夜長大的十歲以前。天真的以為,自己能夠得到聖誕老人帶來的禮物,浪漫地在沒有下過雪的高雄平地,替自己的世界製造出童話的美好!
果沒有一點這樣的文字,要怎麼鑽進父親的溫柔裡?明白那個若無其事的旁觀者,還有著可愛、調皮像沒有長大的小男孩,捉弄自己喜愛的小女孩時,露出一種甜蜜;如果沒有一點這樣的文字「父親」這個詞也許就只會像那些刻板的父親角色,替男人們給出最模範的標準,就像「母愛」一樣,限制了父母們內在那些身為父母不能流露的情緒!
父親吃蛋黃酥嗎?我想是的。但為什麼我沒有因為他吃蛋黃酥而喜愛呢?肯定是他那天遞上來給我的是烤壞的那一個,或者我正因為什麼事跟他賭氣著:「你不要一直叫我吃東西啦!我不要吃了。」而他不斷地想要引起我的注意,像個調皮的男孩捉弄著他的玩伴、他前世情人!
父親給我最大的、應付生活最好的長才,大概就是「沒事找事做」的能力了!好讓我在哪兒都可以找到生活的樂趣,才能在漫長又難以下嚥的人生裡,替一個又一個無聊的空白裡填進各式各樣不同色彩,只是再沒有人硬要你陪他去幹那些他自己無聊又要人陪著一起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