姊姊有一張被父親抱起靠在父親肩膀上的照片,應該是母親從父親背後拍下的,在我尚未出生或是牙牙學語的年紀。每回看到那張照片,都會特別想知道,我還能被抱在懷裡的時候,父親的模樣!那時的父親是否跟照片一樣,有著一身壯碩又結實的身材,那合身的衣褲緊繃出他令人安心的體態,父親是座山,就身材而言!

也許是我甚少閱讀到男性書寫自己成為父親的心情,或是其實很少有人能用文字表露出成為父親以前、以後,那種抗拒長成大人的軟弱,而更可能的是,我沒有太多男性的朋友能讓我知曉成為父親的時候,他們也有過那種需要逃跑或是想要喘口氣的心情,以致於我讀著信宏的文字,特別想知道(我的)父親成為父親、將孩子抱在他懷裡,是什麼樣的心情?(也許是如母親所言,他經常在我們就寢後,就消失在家門口,直到我們聽著他的偉士牌聲響再度出現在家門巷口外?他想從家裡逃跑嗎?逃離可能動不動就哭泣的兩個孩兒,還是他只是想出去玩?)

Read More →

那天阿宗透過另一個同學聯絡上我的時候,也是像現在傍晚轉涼但白日曬得臉頰發燙的秋日,我記不得上一次見他的時候是不是在十五歲我的學校校慶?他跟著哪個同學來了學校找到了我!只記得中間連繫我的同學告訴我:「阿宗說想要跟你聚聚!」我從北部南返過節,在連假與阿宗碰了一面。

他像國二轉學前一樣,笑的時候露出他右邊那顆會讓他一直被形容「好可愛」的虎牙。我不確定,在每一個畢業以後,會有誰記得我?但阿宗在畢業紀念冊上,沒有留下他的笑起來很可愛的大頭照,完全沒有徵兆地,從我的同學名單裡消失,而他在我們成年以後找到不好找的我。

Read More →

不知道從何時開始,我常常在文字創作、戲劇表演裡,想找出除了那些像是從軍答數時喊出「雄壯、威武、嚴肅、剛直⋯⋯」以外對男人的形容,只要看到某一個故事的角色、某一部電視電影裡的男性演員,被以溫柔脆弱的方式表現著,我都會有種「鬆了一口氣」的心情,並且大大讚嘆著創作者將男性的這一部分注入故事中。

媽媽將兩倍的氣力投注到生活中燃燒,燒空之後,噴出忿恨的焦氣像遲打的鐘聲,她開始向我隱狠地咒罵爸爸。——P.52〈魔神仔負責去〉

除了母親被賦予神職般「應該要」擁有無盡的母愛外,「父親(以及男人、男孩)」絕大部分像一出生就被用鋼筋水泥架構著必然的陽剛,但我卻經常性地在我生活的週遭無法找出這樣絕佳的範例,常常一望眼看到都是堅強背影後的安靜、沉默,或者難以讀出任何情緒的樣貌,「父親」(那些扮演好父親角色的男人)經常性地遺失了他們在生活中的位置。

前面兩部作品《雲端的丈夫》《歡迎來我家》,信宏先是寫了「女性」接著寫了「家」,我心裡暗暗想著:「下一部應該寫男人了吧!」那些隱身在女性和家後面的細微敏銳,應該要被書寫出來了吧?是怎樣的男人才能用女性的人稱寫出《雲端的丈夫》裡那些為人妻為人母的日常細瑣?是用什麼樣的姿態觀看?沒有人想要碰觸的「我的家庭從來沒有兒歌裡唱得那樣美滿」才能將那些關於家的黑洞,寫得像是平淡無奇的日常?

滿心歡喜終於收到這本《成為男人的方法》時,想著應該可以一股作氣的讀完,卻在翻起第一篇〈成為男人的方法〉的前幾段,像是從我腦海裡打開了我明明把鑰匙丟掉的盒子,讓我陷入童年一夜長大的酷暑。我需要深呼吸,否則我沒有辦法閱讀在我成為男人以前、在大人耳中聽見的那句:「男人,不值得信任。」

「比起你外公,這機器更能替我分擔解憂。男人啊!怎麼一個一個都靠不住啊?」——P.79〈潮濕的眼神〉

我有一度懷疑,那是不是單親媽媽的家庭裡,必然會上演的戲碼?以致於我們都深深相信「男人,不值得信任。」卻又必須在成長的過程中,不論生理性別為何,終究有一個人必須努力扮演好那個極度不被信任的「男人」的角色!於是,我們遺忘了我們還是孩子的樣貌,在還沒成為男人前,先是長成了大人!

這些單親的母親究竟在這個時刻,是否曾經期待過什麼?期待著男孩有著他應有的陽剛,或是盼望著另一個孩子,能長出比丈夫更厚實的臂膀,好負起那個足以信任的男人應該擔負的責任!而我們的童年、青春到成年,都在母親的、現實的、孤單的自己身上,找尋那個無法照本宣科仿照的影子,希望能有那麼一天能夠成為那個我們假想出來的男人——被母親厭棄著卻又極度感受著母親迫切需要著的男人!以及無可避免的面對自己也在心裡發出最微弱的呼叫,後來化作了憤怒、怨恨和那個不知道要長成什麼樣的自己!

媽媽也一樣奇怪,不知道從何時開始,不再溫柔,嚴厲冷酷,武斷寡言,每一個說出口的字都是利箭,或許正是她一直想要我成為的樣子——P.30〈成為男人的方法〉

男性的書寫,總是極度需要包裝在一種成熟穩重裡,即便是那些被欺侮、被霸凌、被俗稱的娘砲,在書寫自己的時候,依然不忘向世界大聲宣告「我就是我!」「我就要做自己!」好像不這麼壯大聲勢,就無法奪回自己應有的角色扮演,無論扮美或陽剛,總是要硬挺著自己。

我曾在幾個男性的身上尋找父親的樣貌。(我記憶中的父親,「父親定義」之下的父親。)

我記不得父親威嚴操起籐條要我乖乖站好接受他在我手心上揮出線條的神情,更不記得任何一丁點父親被說起不被信任關在我童年房門外的情景;我企圖在那幾個男性身上證實「父親(或說男性)」是否有過柔軟的樣貌?我怎麼依著稀薄的記憶回望,望見過那些男性與女性有著一樣的溫柔?卻在所有的故事情節中,看不見像信宏文字裡描述著被拗折成為「真正的男人」前那些對自己的懷疑、那些染著不那麼血氣方剛的青春中,展現著少有人願意言說的軟弱!

像信宏一樣,我在某一個年歲長成了大人,更詭異的是,我沒有朝著我的生理性別而生,默默地被雕塑出男人的樣態,逆勢長成地比男人更像男人的男人,企圖在成長的過程中,活成一個「能夠被信任的男人」,但卻無時無刻在所有的文學創作、所有戲劇表演裡,想得到一點「男人可以軟弱一點」的應允。

我深吸了一口氣,把〈成為男人的方法〉好好讀完。在信宏的文字裡,我看見那些年少時跟在我身邊被其他男同學欺負的男孩,他們都發育得較晚,上了高中到了成年才慢慢追上我的身高,我扮演了他們無法演出的角色,以成為男人為目標!後來才發現我們即使在那個瞬間為了減少母親的負擔長成了大人,但在後來的人生卻時時抗拒「長大成人!」

女性書寫母愛,總是一方指控母愛帶給自己的情緒勒索,而一方想拋棄母愛就該包山納海的無止奉獻,卻甚少有人留一個空間交給男人,讓男人得已從一出生就被用鋼筋水泥架構必然的陽剛裡逃脫!

《成為男人的方法》是尚未成為男人的書寫、尚未成為「真正的男人」的描述,在母親(與自己)的厭棄裡,不斷舔拭自己不曾消失的軟弱,希望終有那麼一天跟著妻子、孩子,真正成為一個得以信任的男人!

《成為男人的方法》/沈信宏
寶瓶文化/2021.09.02/ISBN:9789864062461

博客來:https://reurl.cc/qgQx8p
金石堂:https://reurl.cc/3av0aR
誠品:https://reurl.cc/yEzpe6
讀冊:https://reurl.cc/xGnyOE
readmoo:http://moo.im/a/aceCQV

延伸閱讀:

家/《雲端的丈夫》沈信宏

在故事裡角色扮演/《歡迎來我家》沈信宏
從《雲端上的丈夫》到《歡迎來我家》,窺探軟弱又堅強的內在!

P.S
天殺的讀的時候還沒覺得有什麼,寫的時候為什麼哭得亂七八糟的!!!

圖:貼了一堆標籤的書。iPhone8

前幾天喝了點小酒,邊跟沈信宏在Facebook聊他的作品。不知為何帶著一點醉意的時候,我常有更清晰的思緒,每每醒來後都得瀏覽一回自己在所有對話框說過的話,會不會說錯什麼話、表錯什麼情。打開對話框,我跟信宏說:好像適合把對話內容整理成一篇從《雲端上的丈夫》到《歡迎來我家》的心得。

多數的時候,「家」並不如所有節日裡的被商人、媒體形塑出來的樣貌:溫暖、避風港、互相包容和關愛……好像人人只要「有個家」、「有家人」就以製造出幸福美滿的樣子,就能夠相信那場爭執中傷人的數落、那些滿不在乎的使喚、只有我最辛苦的陳抗……全部都不存在,好像一定要懂得其他人的軟弱、包容那些「應該是無心的」數落,盡可能的角色扮演好所有的職稱,就能讓「家」看起來像是個「每個人都有在用心經營的」,而不是一種血緣的羈絆!

Read More →

從《雲端的丈夫》到《歡迎來我家》,兩本沈信宏的作品從散文到小說,讓人讀來都想要狠狠將身陷婚姻泥淖的女人搖醒,讓她們好好看看這兩本出自男性之手,寫盡女性從職場到婚姻中為人妻、為人母、為人媳的心情。總是想跟那些飛蛾撲火或是依循「女人應該」教條的女人說:「別,別太輕易相信妳應該做什麼、別相信愛情、別相信婚姻,甚至不應該如此信任『母性』或是『母愛』。」

這不是玩笑話。連待在一旁的男人都可以把女人的處境寫得像是親身經歷,在角色扮演中分毫不差的演出,妳身陷其中怎麼會不想奮力奔逃離開故事情節裡被安排好的角色?怎麼又那樣不作猶豫地鑽進母親、媳婦、太太的偶裝裡,端上不屬於自己的表情,盡力地想要符合那身裝扮。

Read More →

書讀了許久,也讀完好一陣。得先從書末的特別企劃說起。切成兩塊的她與他,看似以不同性別的角度去陳述家的樣貌,又像是特別企劃裡提的是雲端丈夫的答辯書,若將「性別」或「角色」全部抽離,前後串起家的總和,或是性別或角色在「家」的相互流動。

生性對人帶著強烈的敏銳度,常常看著身邊的人在雲端上和現實裡的反差,總是有點違和感,老說不清楚那樣帶著「裡外不一」的感受究竟為何,都在讀這篇〈雲端的丈夫〉時得到了共鳴:「對!就是這樣,他寫的根本不是這麼一回事,他本人不是這樣的!」人前的擦脂抹粉都是必要的,否則怎能在那雲端上奪取一點目光?悲得寫得陰鬱得快要死去、喜又如日日陽光勵志絲毫不會軟爛如泥……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