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那篇「練習?練習!《練習曲》 」時,我正準備要再到花東一趟,從南邊上去,花蓮至台東那段台11線,○五年去過了,再啟程好像是要完成一些什麼使命一般,從台東出發,再走台11線一次。

在大城市久了,人依賴著便利的交通工具,沒力氣也沒想法要去騎單車,加上過著擁擠且快速的生活,一切求快之下,單車彷彿被拋在遠遠的一方,不像尚未拿到駕照前那樣,完全依賴著單車。所以花東的旅行,一直都是以機車進行,沿路看到很多單車騎士,就忍不住想替他們喝采。(怎麼會有那麼多的精力啊!)

那趟去花東,印象最深的,莫過於在騎玉長公路那段。

還在台東的時候,我們在關山車站外,遇到一位中年男子,我們一邊忙著在找319鄉的章,一邊問著中年男子的單車行程,聊著回台北時,可以來書店(小小書房)坐坐。爾後,等我們要離開車站前,他提醒我們,遠方正在下雨,看要不要去買件雨衣上路。說完再見後,我們便朝兩邊不同的方向走。

走玉長,原先是因為想看玉長的美景,網路上的照片,迷人的召喚我們。等到我們到公路口,天黑的透露大雨隨時將至的訊息,連照相的興緻都少掉大半,一台單眼、一台數位傻瓜,毫無用處,深怕拿出背包,雨就斗大的落下。隨便的拍下玉長公路的路標,我們便進入長長的隧道,在隧道裡,同行的兩人,還能前後對話著,還沒行至出口,前方白茫茫的大雨,讓人差點停在隧道口,想躲這場大雨。

出玉長時,天更黑了,前方的景色,完全被雲、雨水,整個擋住。我放慢了車速,緩緩的往前,那山路讓人不知道會不會一個轉彎,就在那片白茫茫的天氣裡,落入山谷。就是這時候,我們遇見了一位奮力往前的單車騎士,穿著輕便雨衣,往我們來的方向去。當時我想,這樣騎機車都快累癱我了,這個人騎單車,應該更累吧!我向他揮了揮手,維持著往前不會太快,又不至於慢到抵達石梯時已沒有食物可吃的速度。我們住石梯附近的「沙漠風情」,○五年去的那趟,來不及訂房,只得從石梯一路飆往長濱,找尋一個住所。

其實在出發到東部前,我曾經試著在熱得半死的炎夏,從永和小小書房出發,上中正橋至重慶南路,再繞往中山北路的田園城市,再由中山北路騎忠孝東路接新生南路到溫州街的行人出版,再從行人到師大路,接羅斯福路走永福穚回永和(那日我帶了十本《小小的原罪》回小小,不得不先把書放回小小,再出發。)回到永和後,再走秀朗橋到新店的破報。

那是我每週四出門的行程,退書、拿書、拿破報。有那麼一天,我就發了瘋的想騎單車出門,背著重重的書出去,換回重重的書回來。那次的行程,讓久未運動的我,著實的感受自己已經衰退的體力(是說真的騎太大一圈了!)這樣腳痠了一個多禮拜才復元。但也同時感受著與我過往年少時代的單車路線十分不同的感受。

我印象中,騎單車應該很悠閒的,是午後打完籃球,享受夏夜晚風的舒服。那時除了上下課之外,我常從前鎮、苓雅、鳳山的交界,騎至三多路行凱旋路至四維路接到文化中心附近,再走五福路逛整個體育用品店,再至新堀江,更遠的時候,還騎到愛河,塩埕區附近。用不完的精力,就消耗在這樣的行程裡。那是青春的記憶,跟在台北騎單車,完全不同。

比起台北那趟可怕的路程,漫無目的的過程,應該也是感受不同的主因。台北那次的行程,我得趕在辦公的人下班前抵達,所以騎得很辛苦,尤其出入台北永和,必須不斷的上橋下橋,到新店也是相同。光是上橋,就足以耗掉我大半的體力,後來索性走橋邊的樓梯,上橋時也不急著上車,就這樣緩緩的走在橋上,看夕陽、看燈盞盞的亮起來!

回到高雄的這些日子裡,一直想買輛單車。我想著在高雄不騎單車,是件非常浪費的事。比起台北的擁擠,高雄的路寬廣許多,不用東鑽西鑽,一定有你的位置,供你好好的騎車。我時常被問及何時買單車?何時實踐我騎單車班的行動。我沒有時程,也沒有非買不可的念頭;我沒有環台的夢想,也沒有一定要騎單車幹嘛的渴望,所以總是一拖再拖,也就隨便擱置買單車的念頭。

東部的旅行,隨處可見的單車騎士,讓人感覺《練習曲》的力量。那句我厭惡到不行的文宣,始終纏繞著我們,就連走進民宿,民宿的主人都差點問我們是不是看了《練習曲》所以才出門旅行的。我們與民宿的主人,站在他那望得到海的頂樓陽台閒聊著。我們聊花蓮民宿經營的狀態,聊我們開書店的經營狀態。當然,我們也聊《練習曲》。

就這樣,一路上,我們不斷的遇到人,不斷的談及彼此,閒聊正在進行的旅程,我們互不認識,卻又十分親近,彷若是未相約的友人,在不同地方的巧遇一般。話題的末了,我們都會做著一樣的邀約,有來台北來找我們玩。

在 看《單車環島練習曲》這本書的同時,我突然找到了電影裡缺少的東西。這本書裡,有阿和寫給友人的篇篇文章,有導演寫的每一個場景片段如何蘊釀出來,於是我 開始回想,我在旅程上遇到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我猜想,電影裡缺少的,正是一種人與人的互動。該怎麼說好呢?我可以在文字裡感覺著導演想表達的情緒及遇 見每個故事時的感動,就是在電影裡沒辦法想像。是演員的關係?是片段太過緊湊?我不知道。

我只記得,即便我沒有那麼愛旅行,沒有那麼多的出遊經驗,甚至沒有那種雄心壯志去環島,但是只要是在旅程上的那些人、事、物,都可以記得清楚,就算是忘了細節也好,但是交會的那些片刻,總是清楚的。那就好像導演在文字上,可以清楚的記述著那些過程、那些故事一樣。

電 影,沒有那般深刻。旅程好像一段段的被交代完就結束了。反而是在文字裡,我看見電影想說的是什麼,也許是極其細小的部分。不能否認的是,這部電影、那句口 號,讓很多人起身去環島,激勵著不少的行動的可能。我身邊的人一個接一個的迷上單車,一個接一個勵志去環島,那過程裡,勢必會遇見一個又一個比電影更加精 采的故事。

我還沒讀完這本書,但有衝動想把電影拿出來再看一次。(這樣的結果不知道是不是被預期的?讓不愛電影《練習曲》的觀眾再看一次XD)

我在想,我應該起身,去看我一直想看的日出;應該開始規劃全台的書店之旅;應該起身了!


《單車環島練習曲》
2007.10/大辣出版/ISBN:9789868355828
作者:陳懷恩、黃健和

※睡前,再繼續讀著這本書。突然發現先前自己把日期錯看了,才發現,原來在他們一行人離開東部之後,我們隨即的抵達東部。在翻看照片的時候,也想著這些,他們可能才剛經過!十分有趣啊。其實我在想,我應該自己出去玩一玩了。(時間:清晨四點四十三分,其實眼睛很累了。)

P.S
書還滿好看的啊!
今日高雄悶熱。

換日線的話:該來寫花東日記嗎?

如果說《國士無雙》是讓我拒絕上首輪電影院看國片的原因,那麼《練習曲》就是讓我遠離二輪電影院看國片的原因。

不久之前,我每天上MSN都要看到這句話:「有些事現在不做,一輩子就不會做了。」我厭煩這句話,甚至厭煩台灣電影總是要弄這種自以為是很有哲理的文宣來吸引觀眾。我不禁想問,講好一個故事有這麼難嗎?非得要主角講出這句話,或者一定要擺上這種好像大家都需要的一句話,才會有人要看嗎?

你甚至不明白他為何講出這句話,不懂他哪來的那麼大的體悟。我跟朋友模擬了很多次這樣的問答,他問:「你為什麼要環島?」我答:「想要旅行啊!」、「想看 看台灣其他的地方」、「沒有為什麼啊!就想做這件事!」問到最後,我連「你管我幹嘛要環島!」這種答案都出來了,就是沒有那句那麼有哲理的話。當然,我有 試著回答著:「有些事現在不做,一輩子就不會做了。」結果出現的感覺便是跟看完電影一樣怪,一樣不知所以。

電影其實從鄧安寧冒出來那一刻,我就知道毀了,這一切毀了。它要帶我們看盡這一整個台灣的美景和這島嶼人們的熱情,以及那每一個生命串起來的故事,但卻用 了最粗糙的方式,找來這大批看起來很有分量的角色,詮釋那些看起來好像必須存在的角色。而他們的演出又是如此演出,就是演出而已。假設,沒有什麼劇情可 言,那麼,可否不要找這些人演出?

東岸,如果我們不去走一遭,是不懂《練習曲》其實沒有把那東部的韻味拍得透徹。頂多你只是憶起,這是你走過的路、看過的海,其他的畫面,都是你腦袋裡走過 的那一回,而非《練習曲》給你的。究竟我們該以什麼樣的角度去看?去感受,大男孩口中現在不做,一輩子就不會去做的事,到底是什麼?而這部片,到底是要我 們看台灣,還是去感覺這件現在不做一輩子就不會做的事?

我很困惑。

這句口號,其實打亂了整部電影。這部號稱電影的電影,也打亂了滿是議題及紀錄的畫面。何不,好好的拍13段紀錄片就好,何苦要一個年輕人,說出那樣沈重的話,然後呈現著我怎麼也弄不清楚,它的重點是什麼的「片段」。

整部片,其實只有兩個點還算可以。一個是大辣出版總編黃健和演的那個橋段,阿和的對白是最好的,連演出都算是最有感覺的。他沒有許效舜那種自以為這樣很有 趣的打鬧、沒有吳念真講起來的那樣只要交代過去的輕鬆、更沒有鄧安寧那種根本就是在演戲的樣子。阿和的聲音有表情,是那種發自內心要告訴你一些事,要與你 分享的人。比起其他的橋段,強多了!

另一個點,是最後回到高雄,回想那些環島記憶的片段。

記憶,是每個人最仰賴的東西,當你完成一件事時,你可以停下來回想,回想那些印在你記憶上的東西,經過的每一件事、每一個人、每一個景,只要是你用心去看 的,最後終究都會在記憶上畫上一筆,如果能夠,在最後在他回來的時候,問他:「你為什麼環島?」我想,那句要命的回答,就會更有成立的可能了。

「有些事情現在不做,一輩子就不會去做了。」有些事,你得做了,才知道,原來那個當下要去做是要有勇氣的,而那個當下沒有勇氣,這一輩子,就真的真的不會有勇氣去做了。

我其實猜想,這句話,跟個性有關。會信仰這句話的人,通常都還在躊躇不前,還在不知道該不該勇敢去做。至於台灣的美景、台灣的人事物,只要用心體會,到哪,都是一段又一段美麗的故事!

我不建議你去看《練習曲》,但我建議你,起身去你想去的地方,做你想做的事,可以不是台灣,但可以是你想去的任何地方。

《練習曲》部落格

《練習曲》( Etude Island )
2006出品/縱橫國際影視股份有限公司
導演/編劇:陳懷恩
演員:黃健和、許效舜、胡德夫、吳念真、洪流、東明相

P.S
阿和真是了不起!!!
台北下雨。

換日線的話:高雄的光害好嚴重啊!

○五年夏天,我去了趟花蓮,騎摩托車,看那再見的藍天及海洋。秋天,我去了趟香港,替護照蓋上第一個戳章,出關、入關,滿是新鮮感。兩趟旅程,沒有花太多的時間,但已是脫離學生身分後,再度啟程旅行。香港回程的時候,還帶回了這部電影,台灣翻譯為《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港版的則譯為《哲古華拉少年日記》。

看這部電影的時候,一直被那格瓦拉和阿爾貝托所經過的景色給吸引,心情也跟著他們看到的那些貧困和苦難起伏著。這趟旅程改變了格瓦拉的一生,也改變了整個世界。旅行的義意,就是這樣,它改變了人類眼前看到的事物,或者還能改變很多很多。

夏天的旅程,我們從花蓮一路往南至台東,沒有任何計劃,只是為了找尋住所,那短短幾個小時的車程裡,我感受著前所未有的不安,我總以為旅行應該就是要訂好房間,按照時間的出發,我總想像坐在飯店眺望一整片飯店替你設好的美景,才是最棒的旅程。直到抵達我們尋找的住處前,我都是這樣想像著。不安一直到睡著前,都還占滿我每一個細胞,最後被晨間往海看去的那面景色給打敗,終於有了那種旅行的快樂!

秋天的旅程,一樣沒有任何計劃,只多訂了一間房間,簡陋的。沒有夏天的不安,心裡有著是第一次出國的興奮,以及上一趟旅程學會的勇敢,我在香港自由自在的行走,彷若生命本該如此的美好,應該如此多變一樣。

去過的地方,可能看起來很渺小,不足以拿來討論,或者更沒有格瓦拉那樣改變他或世界的那些變化,但能夠離開一次自己的生活一次,就更能感覺別人的生活,更能理解自己想要的生活。就好像,從來不曾期待旅行的我,開始期待每一次離開現有生活的旅程。即使只是回家的路上突然改變原有的路線,也有著旅行的快樂。

旅行是迷人的,你總會在路上看見那些不同的生活方式、不一樣的景色,和那些你想過或未曾想過的事發生。秋天的旅程結束後,看著這部電影和這個故事的文字,感受著格瓦拉經歷的每一件事,那是旅行的意義,也是我們這一生必須去親歷的一件事。

起身吧!旅行。如果你已經找到屬於自己旅行的意義,或者你還在尋找!

The Motorcycle Diaries官方網站 

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 The Motorcycle Diaries )
2004出品/騰達
導演:華特薩勒斯 編劇:約瑟里維拉
演員:蓋爾嘉西亞貝納、米雅曼斯崔洛

P.S
今年夏末,應該還有一場旅行等我。我還想要去香港。
第二十篇了。接下來篇篇都會用掉我的白頭髮~~

換日線的話:我也要去格瓦拉去過的地方!

盛夏,颱風不斷的到訪,打亂整個夏天的行程。本來預訂的「福隆海洋音樂祭」,被海棠、瑪莎兩個颱風的攪局,延到八月中,碰巧是我和兔兔預訂好花東行的日子,推掉海洋音樂祭,等待著花東賞鯨之旅,只是,這颱風實在是擾人,接連兩個颱風已經讓我們放棄這個夏天最期待的音樂盛宴,第三個「珊瑚」,從東部而來,怕出海危險,於是又往後延了一個星期,直到八月下旬,這個夏天才真正開始!

行前,我和兔兔已經連續三個星期跑火車站拿票退票,兔兔訂的房也訂了又延,延了又退,連民宿、賞鯨船和摩托車也是全部安排好又全部退掉。兔兔火了,她說:「不訂不訂了,我要直接殺去東部,不管了。」對這一延再延的行程,每個颱風假,我都要在家失望一天,所以對於兔兔的反應,我也是舉雙手贊成,雖然事前不安排、不計畫的方式,會讓我感覺怕怕的,但反正還有兔兔同行,有個伴,也就放膽去做了。

凌晨一點,倒在床上的時候,還千萬叮囑自己一定要早起,趕上8:30那班1000車次的自強號,結果東摸摸西摸摸,到車站的時候,差點連8:38那班自強號都趕不上,我和兔兔用最快的速度買了月台票,就往月台衝進去。(其實我差點連銅板都拿不穩。)

火車上人很多,一個空位也沒有,又遇上一堆旅行團的人,心情煩躁了起來,我們沿著車廂一截一截的找,只找到一個較空的車廂,兩個人站定位,拿出書和IPOD,旅程便就此展開。一路上,我們兩個在車廂上又說又笑,偷看車上坐著睡覺的人和別人手上的報紙,直到過了羅東,我們才有機會坐到沒有人坐的位置,終於在十一點半左右,下了火車,到達花蓮。

花蓮的天氣還算熱,不過天空不是整片藍,雲很多。有個小姐撐著傘走到我們旁邊,問我們是不是要租車,我們說是,就跟她走到租車行外,我迅速的把身分証掏出來,填了資料,老闆娘便把摩托車交給我們。挑了安全帽,到加油站加了一百塊的油,才發現我們的油表和時速表根本沒作用,於是又騎回去換了一台,結果油表是好了,但是時速的地方還是不為所動,將就著,我們往台11線的方向騎去。

花蓮的路上,都是砂石車,一輛又一輛,我們不斷的往前騎,它們不斷的追過去,每個紅綠燈都像是沒作用的,有閃紅燈、閃黃燈,當然也有正常的,但砂石車好像都沒看到一樣,還是一樣咻咻的衝過去,雖不顧它們的往前騎,心裡還是怕怕的。我們看著身旁的花蓮,除了砂石車外,剩下的是山是風還有迎面而來的砂子。我們壓根也沒想到,一直往山裡去的路,並不是我們原先計畫的海岸線,直到過了東華大學……

兔兔說:「我們是不是騎錯了?怎麼被夾在山裡面。」聽她說著,望著身旁兩側,才發現,真的!根本連一點兒海都看不到。趁著她下車休息的時候,我們拿出地圖來看,才發現,我們騎掉了一大格的油,被一堆砂石車追著跑的那段路,居然是台11丙,而不是台11線,正當要回頭時,又被一台闖紅燈的砂石車嚇得半死。

我們停在路邊問路,歐巴桑跟我們說前面那個大加油站的路口要右轉。戰戰兢兢找到台11線的時候,肚子已經咕嚕嚕了。

大加油站的路口再往前一點,有兩條叉路,我問兔兔:「要走哪一條?」
兔兔說:「走看得到海的那條好了。」

海,是我們唯一的方向,花東海岸的摩托車之行,在台11丙的錯誤之後,我們終於看見,那片無邊際的海洋。

下火車前,我的IPOD唱著《海豚愛上貓》的主題曲《大海愛藍天》,我還興奮的跟兔兔說:「好巧好巧喔!才剛到花蓮,正好在聽這首歌!」台11線騎不遠,就看見了「花蓮海洋公園」和「遠雄飯店」,都是《海豚愛上貓》的場景。看著滿坑滿谷的人和車,本來已經繞到海洋公園門口要拍照的我,又騎出海洋公園,我想,這樣算是有來過的吧!看著海洋公園面前的那一片海,究竟有誰,會傻到窩在海洋公園裡,而放棄那一大片屬於自己的海洋?

原本,我們要一路殺到石梯港那裡找民宿,兩點半左右,兔兔突然說:「牛山呼庭耶!」
我問她:「要去嗎?」
她說:「好啊!不是餓了嗎?那裡應該可以吃東西,而且有海灘喲!」

我調頭騎去,從半山腰要下去到海灘,1400m彎蜒的小徑,騎得歪七扭八,來到「牛山呼庭」的停車場。木雕上刻著「海灘」兩字,指示我們再往內走入。進入「牛山呼庭」前,必須先付五十元的入場費,收票的伯伯說旁邊的狗狗想要吃我手上的乖乖。付完錢後,兔兔和我一邊吃著乖乖,一邊走進餐廳裡點餐,兔兔說她還不餓,只點了一杯熱拿鐵,就跑去上廁所,而我點了山豬套餐,進門時收的五十元入場費還可以抵消費。

上完廁所的兔兔,臉色凝重的跟我說,她看到很多兔子被養得很大很肥,不知道是要殺來吃的還是養給小朋友看的,後來她問了服務生,服務生則是詭異的說那是拿來觀賞用的。還好兔兔說拿鐵很好喝,讓她凝重的臉色放鬆不少,而我的山豬套餐也還不賴,只是我不敢吃辣,一直猛灌水,還沒吃飽就被水給撐飽了。

吃完餐後,我們往海灘走去,「牛山呼庭」的人還不少,吃飽了大家都往海灘去,但是,天氣不怎麼好,吃飯時已經微微的飄下雨,山間的霧氣也密布著,兔兔脫下鞋往海裡去,我也是,只是東部的礫灘踩得我好痛,拍了幾張照後,雨又下了下來,我們離開了海灘,往下一站去。離開前,兔兔拿著相機幫狗兒拍照,雨好像也不下了。

離開「牛山呼庭」,台11線還是在山上繞,騎到蕃薯寮的時候,兔兔說有一個名勝「遺勇成林」要我停下來看。跟我們同時停在景點的空地上還有另一台租借來的小轎車,車的對面還停著幾輛遊覽車,本來我們要跨過馬路走到對面去拍照,但是因為天越來越黑,我們還得再往前去找晚上落腳的地方,拍完照後,我們就再往前行進。

兔兔說:「那些人被車子車來車去的,到底有什麼好玩?窗外的景色都看不到,車來車去真的好無聊喔!」我大概也是這樣的感受,但是想到前方的路不知道還有多遠,晚上睡覺的地方不知道在哪裡的時候,感佩的,只有兔兔的樂天,她一直不斷的說:「快到了,快到了,石梯很近啦!」

石梯到底還有多遠?我也不知道,只知道山邊的雲越聚越多,太陽越來越小。兔兔幾次嚷嚷說要換她騎車,都被我拒絕,實在是山路彎急,以兔兔那在台北市都可以飆小五十的狀況看來,我一丁點兒都不想讓她騎山路,特別是當我腦中一直出現衝下山谷的畫面一再出現的時候。

台11線的路上,一直有著「注意動物」的標示,每看一次我都驚呼一次,我問兔兔:「動物在哪啊?」她說她連「注意動物」的標示都沒看到,連動物也只看到「牛山呼庭」裡的狗狗和關在大籠子裡的兔子,其他的一隻動物也沒有,特別是「注意動物」的標示上的那隻牛,我們根本半隻也沒看到。

我一直企圖要在「注意動物」的標下停下來拍張照,但是身後老是有車子呼嘯而過,讓人沒有勇氣就這樣停了下來。坐在身後的兔兔也不斷的看著身旁的景物,在後面跟我說她看到了什麼。

直到到了那個「尋牛記」的大看板前,兔兔才說:「有牛耶!」我又騎過了頭,再調頭回去拍那些照片。

兔兔說:「花蓮的牛,應該不會只有這些吧!」
我說:「有可能。」
因為接連的「注意動物」的標示,根本沒看到多少牛,我跟兔兔都說,搞不好是因為「尋牛記」才把這些牛載來那裡放,平常或許牛是真的在路上走的。

到了豐濱,因為害怕車子裡剩下的油不夠我們再騎,在豐濱加滿了油,也問了當地的人,往前去的路線,兔兔原本說如果真的太遠,我們就回花蓮市過夜。只是我們現在回頭,好像太可惜了一點,於是又再往前騎。此時,我也把摩托車交給兔兔,自己顧著坐在車後照起相來。

騎了一段路,兔兔的安全帽連同戴著的棒球帽被大風整個吹走了,兔兔下車撿安全帽,我扶著車,看到路旁的小溝裡,有一隻超大的蚱蜢,就照相留念,等到兔兔走回來後,摩托車交回我的手上,往前,石梯應該就在前方。

石梯,真的很遠,看著路標的指示,騎到石梯的同時,我以為晚上的落腳處終於有著落了,但,那裡的民宿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多,只是零星的幾間,也同時客滿著,原本石梯賞鯨的活動,因為時間趕不上被我們自動消去,連落腳石梯的希望,也就此破滅!

兔兔拿出IPOD,找出所有的電話,花蓮市的、石梯附近的及再往前去長虹的那幾間也紛紛客滿。終於,在我們因雨停在月洞景點的前面,打了一間最不可能的民宿「沙漠風情」,老板告訴我們另一間民宿「光宿」的電話,要我們確認還有沒有房間。

大雨,也在此刻同時下了下來。兔兔很困惑,明明海上一點雲也沒有,為什麼會下雨,而我焦慮的心情,也在雨落下來的時候,到達頂點。

「光宿」還有房間,同樣的,花蓮市區的民宿也還有房間。兔兔問我,回去還是往前?我根本無法判斷,因為往前的「光宿」需要走20km之遠,回頭的天色太暗,又有不少山路,我的恐懼無法判斷,後來決定,往前好了!

我和兔兔穿上租車時拿的垃圾袋雨衣,上車趕路,路旁的景色也因為天色而變得灰暗,雨下著,要騎快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我們看著台11線的數字不斷的增加,心裡就踏實一點。經過的景點,沒再多看,一心只想快點騎到晚上睡覺的地方。

直到車子騎到「歡迎蒞臨台東縣」的時候,我們才知道原來我們已經離開了花蓮,到了台東,東海岸也被我們騎完了好大一段。雨仍下著,風仍吹著,想騎快一點,也沒辦法太快,等到騎到台11線的83公里處,我們歡呼,終於到了。但兔兔說,彎進光宿前,還要再騎五分鐘,我的臉,綠了一半。

但,我們終於有住的地方了!

P.S
待續。文章太長了。第二篇我會把時間調往前,讓版面出現在第一篇的後面。要看照片可以先去我的yahoo相簿→2005-08摩托車花東相片日記

換日線的話:下面還有第二篇!

 

「光宿」的主人(以下簡稱S)跟兔兔說要在門口等我們,我們進入阿美族的部落「真柄部落」,因為路太黑,差點撞到貓貓,貓媽和貓爸還惡狠狠的瞪著我們。我發現這個部落的標示很有趣,都有漢字和拼音字,但雨實在打得我很痛,便快速的來到「光宿」門口,看到S正在等待我們。

S小小的,很可愛,有一台大大的車,自己一個人住在「光宿」裡,平日在學校教書,「光宿」只有週六、日和寒暑假開放。我忙著停下車,想脫去身上溼去的衣服,差點把摩托車靠在S的車上。

兔兔問S:「這裡可以吃飯的地方會有很遠嗎?」S說再往南走,會有7-11,那附近有賣吃的,但S很好心看我們被雨淋得很慘,說她正好也要去7-11,可以戴我們一起過去。我和兔兔便跟著S一起進門將溼去的衣服換下。

「光宿」很漂亮的地方,好像一路打在身上的雨,都是為了一睹「光宿」的美麗一樣。S開始為我們介紹房間、客廳、浴室、客廳和餐廳。這裡沒有冷氣、房間沒有電視、客廳的電視只能用DVD PLAYER看影片,確實是一個度假的地方,是應該要隔絕一切的塵囂,認真的休息。帶我們介紹「光宿」時,S說天氣不好,否則是滿天的星星呢!雖然可惜,但這個夜,讓我和兔兔睡得很安穩。

我們的房間是位在一樓的房間,擺著兩張大大的雙人床,一大面的落地窗,望出去是一大片的山和草,還有S自己弄的花圃。床邊有書櫃,裡面有書有漫畫,正好符合兔兔的需求。而客廳電視下的VCD、DVD,也滿足了我的喜愛。

等兔兔和我都洗好澡換好衣服後,S開著她那輛大車載我們一起去7-11,我笑說東部和南部的7-11對當地人來說,好像多少都有「逛街」的意味,不像北部的7-11真的就是商店而已。

我跟兔兔說,我不管,我要吃很多,因為我快要累爆了,於是我的晚餐,就拿了一個便當、鮮奶酪、點心麵和便當加購的飲料,兔兔則是買了碗滿漢大餐的泡麵,其餘的跟我吃的差不多,而S則是買了報紙、CD和牛奶。

雖然是7-11,但在「光宿」那樣寬敞和美麗的地方,又有晚餐吃,也還真是滿足。我和兔兔認真的吃著晚餐,S則是認真作她的晚餐,拌麵和南瓜湯。她說她剛從新疆回來,很想念那裡現拉的麵。我們對她剛從新疆旅行回來的事情,羨慕不已!

吃完晚餐後,兔兔看著漫畫,S一個字一個字閱讀著她的報紙,我則研究她整排的VCD及DVD後,拿出《黑暗之光》來看。直到電影播放完前,我們都坐在客廳,一直到電影結束,S上樓睡覺,我和兔兔也回房睡覺。

隔天早上,S請來部落的阿公來幫她割草,我和兔兔各醒來幾次,但又很快的再沈沈的睡去,時間還早,兩人都很貪睡。等到兔兔起床後不久,我被惡夢驚醒,才起身整理行李,準備摩托車之行的回程。

我跟兔兔說:「我作惡夢。」
兔兔問我:「什麼樣的惡夢?」
我說:「我夢見我們兩個睡過頭,起來時已經下午了,來不及騎車回花蓮。」
兔兔說:「這確實是個惡夢」

在吃早餐前,我拿著相機將「光宿」的內外拍了一圈,還拍了一些S的自製品,S的手很巧,廚房牆上的一排一排的陶杯是她作的,流理台上那些盤子也是她自己捏出來的,就連早餐的麵包、優格也都是她弄出來的。我還一直問她那些東西的作法,希望自己也可以弄出好吃的優格。(麵包我不特愛,就沒特別研究!)

跟S道別前,彼此交換了一些資料,S說天氣很好,應該要防曬一下,因為海風吹著,我不以為意,便開始上路。我答應兔兔,讓她騎回石梯就換我騎,S說:「哇!你要讓她騎喔?」我們有聊到誰騎車的事,S說,通常騎那麼遠的路,都是推說不要騎,沒有人像我這樣不給人騎。

兔兔騎平的路是還滿穩的,我可以一邊照相,一邊還跟她說話。等到騎到台東和花蓮的標示時,兔兔停下來讓我拍照,我說這樣才能証明我們到過花蓮,還跨進台東,得留下証據騎這一趟才值得。

騎到北迴歸線的時候,還有一堆遊覽車載人停在那裡拍照,我和兔兔,就坐在摩托車上把它照下來後,再往花蓮的方向走。

這天,天氣很好,海和天,連在一塊兒,我回想第一次看到這個景像的感動,仍舊清晰,不斷的要求兔兔放慢速度,讓我可以拍照,不管是海天一色、海在路的盡頭、海跟著我們向前,以及清澈海水的畫面,我都不斷的按下快門,希望留給這個夏天,美麗的記憶。

身後的車子一直經過,有人搖下車窗,拿著相機拍照;有人停下車子,靠在路邊拍照,我和兔兔一直說騎車還是有騎車的好,可以自由的看這景象,不用待在玻璃窗裡面。兔兔看到腳踏車車道時,還跟我說下一次,她想騎腳踏車來。我說我沒辦法,那太累了,騎摩托車是我的極限。只是,我也不知道,下一次,我是不是也會跟著兔兔真的幹起騎腳踏車環繞東部海岸的事情。

到了豐濱之後,車子換我騎,兔兔也開始觀賞風景,老實說,我很怕那麼高的山,天知道它會不會突然滑下來,壓到我和兔兔,但是從山邊望下海的時候,那海還真是美麗。我和兔兔總是會因為這樣的美景把車子停下來拍照,之間還遇到一個可愛的原住民,說他剛從海邊上來,「很累的啦!」我學他的講話方式,跟他閒聊了一下,他才開著車離開。

回程,我們的速度快多了,熟悉了路段,也知道還剩多少路程,心裡也就踏實許多,沿路上,還有賽車手騎著賽車從我們身邊飆過,經過「海洋公園」時,兔兔還是不明白的問我:「為什麼他們要被車來車去的?一點也不好玩!」我說我也不知道,反正我也沒那麼多錢可以去「海洋公園」玩。

回到花蓮市後,我和兔兔選了一間還不錯吃的店吃飯,我和兔兔的臉、腳、手,都因為太陽太大微微的發痛中,雖然我一直不覺得熱,但還是被曬得片片火紅。兔兔打了通電話給S,跟她說我們已經平安回到花蓮市。

由於離我們回程的火車還有一段時間,加上我看錯時刻表,我們還有一兩個小時,能再玩一個離市區近的景點,兔兔選了「七星潭」,我和她又拿起了地圖開始往「七星潭」的方向去,只是花蓮的地圖實在讓我看不懂,繞了好一下,才找到去「七星潭」的路,抵達「七星潭」的時候,所剩的時間很少,很多人下海灘去玩,我則和兔兔拿出相機照相,然後好好看這個我們花蓮最後的景點。

到「七星潭」的時候,天也有點灰灰的,不若我們回程看的海那樣美麗,拍一下照,我和兔兔便往車站的方向去。回到車站,兔兔買票,我還車。兔兔說她開始想念海的美麗,我說,我想的是「光宿」的美麗。

這趟旅程,看似簡單,但比起花上890元的門票進「海洋公園」卻值得且豐富許多。這樣騎著摩托車跨越花東,原先沒有想到過,真的要面對它的時候,的確需要不少勇氣!上車前,我拍下花蓮車站的到站牌,兔兔買到一張有位置的票,我們輪流一坐一站,告別花蓮、告別東海岸!

後記:
我也有拍我的腳被曬得紅咚咚的樣子。(痛~~)

下一次,我們,再見花蓮、再見台東、再見美麗的海洋。

光宿網址
2005-08摩托車花東相片日記相簿

P.S
去東部,記得防曬,別像我傻呼呼的。
去東部,記得帶相機,別錯過花東的美景。
去東部,如果有緣,請到「光宿」一宿。
呼~~終於寫完了,累死我了。照片九十幾張我弄了一個晚上,文章也寫了好久,慢慢看吧!

換日線的話:寫日記跟騎摩托車一樣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