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是十年前。我和S騎著摩托車,從花蓮到台東,經過山、海時,那莫名襲來的恐慌感,讓我想徹底逃離盛夏藍天白雲的美景。無法說出來的恐慌,是關乎生死的焦躁。感覺山崩、海嘯好像隨時會發生,自己將要被吞噬在那樣的慌亂中。
大概是九月我買了單車後,跟在台東的朋友說:「欵,那不如把車運到台東去騎好了。」久久未成行。這是集體瞎忙的現代人,沒有誰有太多的行動力,在勞碌的工作之餘,起身到另一座城找遠在他方的友人,總是一拖再拖,看誰真的受不了自己的生活,是逃離或決定拋棄,才來到對方眼前。 Read More →
應該是十年前。我和S騎著摩托車,從花蓮到台東,經過山、海時,那莫名襲來的恐慌感,讓我想徹底逃離盛夏藍天白雲的美景。無法說出來的恐慌,是關乎生死的焦躁。感覺山崩、海嘯好像隨時會發生,自己將要被吞噬在那樣的慌亂中。
大概是九月我買了單車後,跟在台東的朋友說:「欵,那不如把車運到台東去騎好了。」久久未成行。這是集體瞎忙的現代人,沒有誰有太多的行動力,在勞碌的工作之餘,起身到另一座城找遠在他方的友人,總是一拖再拖,看誰真的受不了自己的生活,是逃離或決定拋棄,才來到對方眼前。 Read More →
台譯《別跟山過不去》,還是很不適合這樣一部電影。第一次看到這部電影的名字,還有點不以為然,想說又是什麼奇怪的大自然電影之類的。直到看了幾次預告,才覺得它是一部有趣的電影!關於年紀大了一點的人的電影!
這幾年的電影,以老年為故事軸線有好幾部。如果譯名太爛,容易被我忽略掉。若恰好有看了,就會忍不住讚歎著老派演員的魅力。 Read More →
前陣子跟朋友說到我不喜歡某商店,是因為它太日本,它太不像高雄。於是朋友問我:「那什麼才是高雄的樣子?」今天外地朋友來高雄,到了鳳山、五甲,說這塊新舊交雜的地方,有機會要再來,我便認真思考著高雄的樣子。 Read More →
我不記得為什麼開始拍街道及巷弄了。初到澳門的時候,看到巷子就拿起相機拍,越到後頭,就越覺得有趣,於是便開始想,為什麼要拍這些巷子呢?我想了許久,直到回到香港看見高樓的窗外垂吊著那些等待日光曬乾的衣物,我才知道自己拍下那些巷子的原因。
香港及澳門都是擠滿觀光客的城市,那些人來人往馬路上,拖著行李、拿著相機的旅客四處都是,地鐵、巴士站沒有一處不讓旅客占領。走在旺角的時候,我懶得拿起相機。在那些混著世界各國的語言、膚色的街道,彷彿這座城市除了觀光客以外,剩下的,似乎就是招呼、服務這些人群的人,好似他們沒有平凡不過的吃喝拉撒睡那樣的生活。
某天晚上,我與twitter上香港的朋友「亮」碰面的時候,在旺角的街道、天橋、巷弄穿梭,他用著不流利的普通話與我交談,順便指著他住的地方,他的家的位置。我問他:「在人這麼多的地方,不覺得吵嗎?」他說:「還好,習慣了。」我才猛然驚覺,這城市最美好的,不是那些美麗的夜景,也不是特意被打造成觀光景色的街道,而是那一件件晾在窗外的衣服。或許不甚美觀,但卻是一種生活的象徵。這樣的城市,除了觀光客之外,還有很多很多個「亮」在這裡生活著。
到了澳門,那樣的感覺更是強烈,特別在那些不那麼中式的建築、棟棟看起來都有年代的樓房,以及賭場的金碧輝煌裡,那背後的平凡生活,反而是讓我印象深刻的。像是第一天到達飯店前,經過了一家賣教課書的書店,正好學生們、家長們排著長長的隊伍,在準備著初開學的課本,我看著。像是超商裡頭一個又一個買著民生必須品的人,等待著結帳,等待著像我們在我們的生活裡那樣,提著那些物品回家。
偶爾,我們的行李占到對方通行的通道;有時我們打擾了上了一天班正在補眠的車上的乘客,問他前方我們該往哪個方向去?有更多的時候,我們抬頭,就能看見一盞盞燈在接近夜晚的時候亮起,他們依著那些生活的步調進行著他們的生活,而旅客,就好像一個又一個路人一樣,來了又去,去了又來。沒有人會在意誰來誰走了,我想著當我在我的城市裡,或許也是這樣的心情吧!
我喜歡巷弄,應該是跟我長久居住在一條屬於十幾戶住家的巷子裡有關。我們不時的聽見A家誰誰誰出門了,B家的孩子正在放聲大哭,C家的掛號信來了。當我站立在不是我的城市的時候,我便喜歡那樣看著一般生活的心情,好像我也參與了那麼一刻,即使只是一刻,應該也是他們生活裡的一部分。
我喜歡逛著街道及巷弄,不僅在那些陌生的城裡,甚至是這個我居住一二十年的城市裡,我都喜歡偶爾換條街道、巷子走著。城市的變動,可以從這些街道巷弄看出變化。從這裡慢慢的少了田,多了柏油路;從那裡少了平房,多了社區式的高樓。誰都說不準,下一次看見這些城市時,會是什麼樣。
唯一不變的是,不論哪個城市,都會有著平實的日常。那麼樣的簡單、自然。
(讓我覺得最可怕的,是中環的街道,尤其是白日,好像隨時都會被人淹沒那般警戒。)
P.S
高雄依舊熱,夜裡微涼。
我在香港街頭,迷路了好幾次。在那短短的四天內,找路似乎成為我最要緊的事。我沒有一定非得要到的地方,沒有一定要走向哪個方向。也或許,下一個路口探出,便是另一個不一樣的景象。
我想我一定是打定主意不拿任何地圖,把自己丟在那個城市裡,憑藉著自己的印象,尋著三年前的記憶,走在香港這座城市裡。第一天,為了找朋友的公仔,往銅鑼灣的方向去,我們找不到確切的地點,原以為搭上了車,便會被載達目的地,又因為看著姊姊們手上的地圖,感覺沒那麼遠,就下車步行著。一再的往前、退後,最終走到遊客服務中心再次確認我們的所在位置,才又往前。
那烈日烤得人心有些不耐,被塞得擠擠的行程裡,在車水馬龍的街道上,我逕自的東張西望起來,記下每個標地物,也記下我們走過的那些街道。銅鑼灣、中環、蘭桂坊、太平山,都有著模糊的記憶,那地圖拿在手上,我就是懶得拿起。依著其他人的腳步,到達了他們想去的地方。
我們到了太平山,我踏上了凌霄閣看夜景,這樣的脫隊演出是這趟旅程我最開心的事情。凌霄閣聚滿了非要留下香港夜景的觀光客,我打著哆嗦,這山上的氣溫與我們從山下而上時的氣溫,有莫大的差異。早先些許的中暑帶來的頭痛,直達腦門,抵不過那樣的溫度,順著手扶梯,離開這個三年前正在整修而不得其門而入的凌宵閣。
下樓的時候,幾個平台前聚集了一些人,我湊上前去,那是麥兜的印章蓋章處,原來正在舉辦一些關於麥兜的活動。沒特別帶明信片出門,找不到什麼東西可印,便把上樓前買的幾張香港明信片,拿出來一一蓋上。然後再與麥兜的照片一起自拍。(笑)這是第一個沒有任何計劃而遇見的一種驚喜。
接下來的幾天,只要是脫隊演出的時間裡,我都在迷路。在中環與上環之間迷路,在道路與巷道之間找不到東西南北,只為了找HMV這間影音專賣店。我記得的是第一天經過的那個地方,有一間HMV;我記得是三年前到香港時,從蘭桂坊走下來往前走向右彎也有一間HMV,依著這樣的記憶,在中環繞了一個晚上,搭噹噹車到上環,再從上環步行到中環,直至走到白天往太平山纜車的方向,才知道自己走錯路,於是往回,希望在噹噹車收班前,搭上噹噹車,返回天后的飯店。
等到在中環搭上噹噹車,看著路邊的路牌又來到上環,我才驚覺自己又坐反了,趕忙下車,鑽近地鐵站,還是搭地鐵回天后好了。也是在這一刻,我看見了幾乎無人的香港地鐵站及白天根本看不太見的無人車廂。等到回到天后前,我也才發現,原來電影的《下一站,天后》是這麼來著的。
迷路,好像在我過去的生命裡,不太容易發生。我總是在約定時間前二十鐘抵達目的地、我總是在出發前一晚把所有的地圖、行程全都安排好,像這樣一夜耗上一兩個小時,在同樣的街道繞來繞去,根本是很少發生的,更別說那個晚上我沒有地圖、手機快要沒電、噹噹車收班、電車也快沒車,我還在繞著圈圈,轉啊轉!
也沒什麼害怕,整個人呈現一種緊張卻又很嗨的狀態。彷彿打破了過去的拘謹而開心著,雖然那一刻心裡還是蔓開著很八點檔的劇情,卻也還是鎮定的走著,走著看那白天上山時走過的路線,混雜著三年前來到這個位置是搭著車的記憶,再看著白天與夜晚的差異,夜裡的燈慢慢熄了。原來香港這座城,也有入眠的一刻,路旁的紅綠燈則依舊咚咚咚的響著,響著!
隔日,前往澳門的時候,我一樣篤信不拿地圖,不看任何景點的資訊,跟著姊姊們走著。我根本不知道怎麼到達我要去的「邊度有書」,只知道人往哪走,我便往哪去。她們領我到澳門那熱鬧的街上去(對,我至今沒搞清楚那是哪,也不打算搞清楚。)我到書店,便上樓一逛,她們則往她們準備好的景點資料出發。
等到逛完書店,與姊姊們相約的時間一到,便走到約定的定點等待,待她們回程。她們一回來,說著前方的「大三巴牌坊」及其附近有多漂亮又多漂亮,要我一定得前去一趟,沒問在哪,她們指著前方說:「一直直走,一直走就會看見。」我不疑有他,便一直直走,直走,連錯過了「大三巴牌坊」的指標都不知道。
我路過一些小弄、小巷,時間也即將到達約定返回的時間,我往回走一邊叨唸著:「往前走要走去哪啊!」一邊看著那些被殖民過時期留下來的建築與之後被變更的建築,彼此林立著,忽而有種不知身在何方的感覺。等到我站立在「大三巴牌坊」前,才知道自己原來錯過了那麼多。沒管約定時間已到,還是往指標的方向走去。
當我站在「大三巴牌坊」前,我才安心的告訴自己,就算錯過也無所謂。我往它旁邊的斜坡往上而走,看見了一間「哪咤廟」,高大的外國人想要穿過廟旁的城門,得弓著背、彎著腰,他們站廟前拍下這個殖民地上的中國建築,好像這廟比起「大三巴牌坊」來的珍貴一般。
等我拍完這個「哪咤廟」再一轉身,便看見了「戀愛巷」,莫名的悵然及喜悅突然一湧而上。站在這條巷子前,我想像著與戀人同遊時會是什麼樣的心情?住在這兒的人會不會因為這樣的巷名,所以浪漫的戀愛著?如果我沒有因為迷路、沒有因為毫無準備而遇見了這條巷子,還會不會有當下那份驚喜及瞬間想念遠方戀人的心情?
我的迷途,並沒有在「戀愛巷」結束,反而跟著我又回到了香港。我那固執不看地圖這件事,依舊延續在旅程中。我憑藉著三年前的記憶,要走一回,卻深刻的了解到那些記憶確實是模糊,就連當時的景物也更新的不如記憶所及。當我再站在曾經住過的漢普頓飯店的後方,那湧上的記憶,片片斷斷的,我望著普頓,想著香港友人說著它因一些事件而停止營業,我止住了拍照的欲望,轉身往那日找了許久的百老匯電影中心的方向走去,記憶也於那刻,拋下了漢普頓、拋下了過去。
後來,前進的方向是我自己的方向,我沒有一定要去哪個地方,沒有一定要往哪個方向。我在這樣沒有方向的地方,看見了,那些我從來沒有看過的景象,我突然發現,那樣沒有方向的方向,好像也留下了一些美好的印象。特別是我再也不害怕,迷失方向!
(關於那蓋上麥兜章的明信片,我寄給了四個人。那個當下我完全不知道後來會發生的事,我僅是寫著寫著,卻不知道其中的收件者會在生活上做了轉變,當我聯想起來,總覺得過於巧合,我不知道我的明信片究竟有沒有發揮了我自認為的巧合,但我想或許連明信片,都在沒有方向的方向裡,找到它們的方向!)
P.S
高雄晚上微涼。白天依舊悶熱。
這篇跟上篇的tone很不一樣,但如果我寫完這次的行程,應該每篇都不一樣吧!XD
夏天,一直是我每個年度最活躍的季節,好似夏天我才活著一樣。在秋天的起始時,應該好好的用這篇文章,跟夏天道別!墾丁一個人假裝流浪,在兩個月後的回想,像作了場美好的夢一樣,那山那水那陽光,那人那船那沙灘,都洗刷著我過往對旅行的拘謹,並且因為拍照的關係,記憶也就深刻了起來。
離開恆春鎮的那天,我終於在11點以前起床,騎著車到「董娘的店」吃冰以及滷肉飯和那其實我常吃的花生豆腐。長得太像學生,又太像外地人,所以老闆跟我說話時,還問我什麼時候北上。我笑著說:「我從高雄來啊!」他可能沒想到,一個高雄人會那麼無聊的想要去緊臨的城鎮旅行吧!我坐下與他聊天,說其實之前也常來恆春,但都是家人載來的,所以沒什麼概念它長什麼樣子。
我一個人吞下了一碗滷肉飯、花生豆腐,和一碗冰,吃得十分撐。(沒法,媽媽太久沒買那豆腐,我好喜歡這豆腐,就點了一盤XD)還一直拍著董娘家的店貓。貓好像不管到哪裡都十分的慵懶,這隻也是,而且牠還一直閃鏡頭,被教訓說不配合,我說沒關係這樣才是貓。
(回想起來,我居然想起恆春鎮是《海角七號》那個阿嘉入鎮時的那個城門。電影的影響還真大啊!!)
離開恆春,往下一個定點去。
「鹿角」。將摩托車歸還後,我步行到小巷裡的鹿角。為什麼選擇住鹿角呢?原因居然是為了一句話。只因為有一次在Y!LIVE時聊天,凱洛說我住南部怎麼沒去過鹿角,我就十分認真的在行前訂了鹿角(我很容易被激啊~~),加上這一天加入了姊姊一起同行,也不太好讓姊姊跟著我很隨性的亂住一通,反正她也沒住過鹿角,就訂了。(是說姊姊來了以後,一間一間民宿數著她住過哪些,我就整個傻眼了。墾丁果然是我姊的廚房啊!XD)
因為twitter上有人建議我可以往白砂灣去,姊姊有車我們就開往另一頭的白砂灣去。我一直以為我沒有去過,直到到了那個定點,我才想起原來三年前的母親節,我們一行人和媽媽及親戚們,就是到白砂灣,而且住在那附近的民宿。那時,我都忙著跟情人吵架,所以壓根不記得自己來過XD。白砂灣的灘沒有像南灣那樣,水比較深,浪也比較大,人也比較少。前幾天去南灣一個人沒法玩水,來到白砂灣有姊姊同行也就讓水打著自己,實現一下這趟出遊玩水的想望。
離開白砂灣,兩個根本不知道要去哪裡的人,憑著印象開著車,到達恆春漁會上廁所(對,你沒看錯,本來就是要去上廁所!)原來也沒想到去漁會吃生魚片,就這樣開去。看到漁會前正在卸貨,我拍了幾張看起來有點可怕的大魚,就往漁會裡走去,然後坐下來點了一盤生魚片、買了一枝花枝丸,最後又吃了一盒魚蛋。我還無聊的站在漁會這一頭拍《我在墾丁天氣晴》其中一個場景。(其實我們原先是想去拍楚大哥自殺的那個小港灣。噗!)
因為姊姊太熟墾丁,我又前幾天玩了一輪,所以接下來不知道要去哪裡了。於是我又帶她去看漢文家(請看《我在墾丁天氣晴》)這次遇到屋主阿公,我們跟阿公聊天,阿公說那時候本來劇要把所有的佈置都留下,但若遇上颱風很容易就被吹走,於是作罷。即使是那些佈置都不在了,站在阿公家的外面,就好像走進戲裡一樣,好像隨時會遇見戲裡的主角,但其實我應該遇見了很多個戲裡的配角,墾丁的主角啊!
回到墾丁大街上,已是傍晚時分,把東西丟回「鹿角」,姊姊找了一下搬往大街上的「迪迪小吃」,此刻有一大群的燕子正在遷移,頭頂上一片黑鴉鴉的燕子,上百隻的跑不掉,全都停在頭頂的纜線上,路人爭相的拍了這個景象,姊姊躲得遠遠的,我倒不害怕,因為去年去台東時,也看過這個景象。「鹿角」的meimei笑著說那是今晚的房客,入住墾丁的一大票房客,明天一早就會離開了。
我不迷戀美食,更不會為了一定要吃美食所以尋找。說穿了是因為我覺得找美食這件事太像觀光客,我又不願意自己只當一個觀光的人,所以墾丁大街上到底什麼好吃,我也不清楚。跟著姊姊吃「迪迪小吃」辣得要死,貴得要命,人多到爆,是也還滿好吃的,但如果我一個人,我應該會走在大街上一攤一攤吃,然後吃到吐吧!不過「迪迪小吃」的炸雞確實不賴,缺點就是它比較適合人多一點去吃,兩個人只能點少少的菜,單調的很。
吃完晚餐回到大街上,因為吃得太飽大街上什麼東西吃不了。逛了好大一圈,才把原先吃的東西消化掉,先後吞下椰子水、海尼根雪碧(好喝)、抹茶冰淇淋(姊說日本的比較好吃)、烤魷魚、鴨肉、滷味、啤酒(嗯,不要問我哪一家好吃!我感覺爽就是好吃了。XD)結果吃得太撐,完全沒法再待在「鹿角」的酒吧喝酒。
「鹿角」的擺設是我很喜歡的樣子。有沙發、有桌椅,最重要的是有那一大櫃書,這跟我之前住的光宿、沙漠風情一樣,有了書,感覺也就安穩了一些,我不愛看書,但我愛看書一櫃櫃的,或許也是一種職業病吧!XD隔天早上我和姊姊乖乖的起床吃了鹿角早餐。離開墾丁前,上了半山腰的「國境之南」拍了照,希望下一次可以來住一晚,感覺一下遠離墾丁大街的安靜。
當時,怎麼也沒想到一個多月後,墾丁會再擠進相當的人潮,因為一部電影。當時,我也沒有料到恆春鎮再在我眼前,是因為一部電影,當我跟墾丁說再見的時候,夏天還有一半,而寫下這趟旅行的結尾時,整個台灣瘋著《海角七號》,整個恆春、整個南方、整個墾丁,誰也沒想過會突然的帶動了一陣旋風。下一個夏天,你還會記得這個墾丁嗎?沒有了《海角七號》,你還會記得起身去台灣其他美麗的地方走走嗎?會的。我會。你呢?
如果說,告別夏天只需要等待七八月的離開,那麼告別墾丁呢?哈哈哈哈,就是用豬腳啦!!XD(經過熊家豬腳就去吃了嘛~~)
再見了夏天,再見了墾丁,再見了我的流浪。下一站我先到了台北,又到了香港,再到台北。而我的人生呢?或許明年夏天,又有不一樣的記憶吧!
啊!再見了,夏天。明年見。
就說兩個月了還寫得出什麼鬼真是了不起,這篇跟前兩篇連不起來,見諒了啦!
P.S
颱風過境,高雄頗涼。
接下來要清香港行。
出發到香港的前一天,為了表現我假文藝青年的樣子,我衝到書局買了一本張惠菁的《你不相信的事》,還是書店裡唯一一本被翻過很多很多次的那種。然後認真的在飛機開始滑行,即將起飛的時候,拿出它來讀。讀著讀著就想起自己帶了兩台底片相機,看著早晨的陽光,以及半空中的高雄,我便開始按下快門,記錄這個起飛的片刻。上一次出發前去香港,好似沒有這樣的閒情逸緻可以拍照,加上是晚上飛行,便也看不見這樣在天上的美景。
可能是我太大驚小怪,出國很多次的人,應該都對這樣的風景已經習慣,只有我像個鄉巴佬似的拍啊拍的,在降落至香港前,我已經狠狠的殺掉一捲36張的底片。造成在最後滑行時,我竟一張底片也沒得用,只能眼乾乾的看著飛機滑進我的目的地。
起飛前,我看著飛機在跑道滑行著,看著小港機場旁的那些露天咖啡座,便想著上一次去,也是第一次去,是跟父親去的,就帶著一點點的悲傷,一點點而已。等到飛機起飛時,看見高雄港那一大片貨櫃,就開始笑了起來。從小我最害怕的便是像蜂窩那樣,接近圓形的圖樣整齊的排列,最喜歡的就是方形的東西,所以看見貨櫃的排列,也就笑了。那就好像看見樂高會展開笑顏一樣。
我讀著張惠菁的書,其實睏得要命,但可能帶著一點點興奮就讀著,等待飛機餐的到來,直至讀到張惠菁提到了陳綺貞的《旅行的意義》,我突然動了念,想說回台灣時來買一下這張CD好了。在這個念頭之下,我開始想著這趟旅行對我的義意。真的也沒有什麼太了不起的意義,最多就是更新記憶這件小事情。
我開始吃著比上次不好吃的飛機餐,開始拿出數位相機自拍,順便也拍一下在空中飛行的窗景。看見那些雲在飛機旁邊、在我的座位下面,就覺得十分滿意。我總在地面抬頭看著這些自然景象,或者有些人可以上山看這些雲,可我沒能爬那麼高的山,空氣太稀薄,我無法負荷,所以那一刻,我滿滿的笑,就跟著這些雲一起在天空上飛行。
上飛機前,其實發生了一件十分驚險的事。我的香港簽證在檢測時,因為沒拿好,掉在出關處,我沒發現,直至我悠哉的坐在免費上網區拿出電腦認真的在玩twitter時,才發現我好像少了一張什麼東西。這一刻機場響起了我的名字,要我到另外一邊的登機口領取我的港簽,收拾好電腦,我繞了大半的登機處,走到對面的登機口,結果港簽又被送回我的登機口,繞啊繞得我腳都痠了,耳朵也被同行的姊姊唸到長繭了。
一直聽著陳綺貞的《旅行的意義》,我還真不知道這首歌到底有什麼意義,但對於自己弄丟港簽這件事,居然還有一點興奮、高興。反正也不是掉護照,港簽不見了,落地再辦而已啊!!或許這真的是我這趟旅行的意義。如果你認識我以前的樣子,如果你過去跟我出去旅行過,你會知道我是一個緊張兮兮的傢伙,你會知道我會神經緊繃到掉了一樣東西都像世界毀滅一樣,如果你知道這些,你就會知道這次旅行的意義。
飛機降落了啊!目的地到了啊!我閤上張惠菁的書,假文藝青年開始要在這裡找一些跟上一次不一樣的記憶了啊!不想PO什麼太了不起的照片,就看文吧!其他的就到相簿去看吧!
(唉,我可以把昨天剛收到的陳綺貞給賣掉了啊!怎麼怎麼唱都是這些東西呢?噗,是說我怎麼寫也都是寫這些東西啊!哈哈哈哈,意思是,看文章的你們,也可以把我丟掉了啊!補:好啦,我很喜歡歌裡的火車聲!)
200808-09香港行/起飛與降落
P.S
颱風將至,高雄陰雨。
我找不到我的張惠菁啊!!!!該死。
由於前一天已經問好租車的地方,我便在早上醒來後,東弄弄西弄弄尚待進行的工作,沒兩個小時,就耐不住一心想要往海邊去的心情,換上背心及海灘褲及一雙拖鞋往搭車的地方去。目標是墾丁大街,從那裡租車再返回南灣的沙灘,玩一場我與海的遊戲。
又是一次搞不清楚狀況的下車,不過這次倒好,真的來到了大街,租了台小kiwi,問了價錢,押了健保卡,就準備出發。租車時還與車行的人有了以下的對話:「丫我健保卡押給你了,我如果要看醫生怎麼辦?」車行的人跟我說:「吼,你是來家七逃,嘸係來家看醫生啦~~」我想了想也對,我是來玩的,不是來看醫生的,於是理所當的留下了健保卡。
這其實與我的個性很不相符。即使每次出發至哪裡時,一定會漏掉其中一樣東西(例如:我的防曬留在恆春鎮住的地方。再例如:從高雄出發時漏了一包東西及耳機),我的謹慎與小心,常會變成一種可怕的心裡壓力。若再早個一年前,我應該會一路煩惱健保卡押著自己發生意外怎麼辦的問題。但這次我沒有。前往麥當當吃完無敵大麥克後(我知道很多人跟我一樣是為了那個杯子去吃的),我就一路往南灣去。
從大街到南灣的路上,會經過墾管處的遊客中心,我繞至此處拍照,順便找墾丁的紀念章。還沒進門,就看見公布欄上貼著「公聽會」的會場指標,活生生的在眼前演著電視上上演的戲碼,手癢的就拍下了那張告式。再往裡走,便是《我在墾丁天氣晴》的幾個場景。最後走到了商品處,東晃西晃的看見了紀念章,便拿出約莫五十張的明信片,大剌剌的站在那裡蓋章。直到右手發痠。
離開了墾管處,大概下午兩點。將車子停在南灣的沙灘外圍的路邊,便帶著雀躍的心,往海衝去。賣傘位的阿桑,問我要不要一個位置,我問多少錢,她說100,我說再看看,便又往海的地方去,最後還是付了錢,買了一個位置。此時,一個人出遊的壞處,便全顯現出來。沒人幫我顧東西,我怎麼玩水啦~~
管它三十二十一,帶了相機及錢包,所有的東西就留在傘位下。踏著輕盈曼妙的腳步(噗~),我走到了海邊,開始越走越裡面。因為擔心東西被偷,還得不時的往傘位看去,但老實說,我絲亮沒有方向感,完全就是白痴的搞不清楚我的閃位在哪,茫茫一片的傘,我哪知道我的位置在哪啊!由於穿著拖鞋實在不好踏水,所以又回到難找的傘位上把鞋脫了,再拿著海尼根往海走去,然後替海尼根與沙灘和海合照。然後就在要把海尼根底部的沙洗乾淨時,那浪,居然就這樣灌進了海尼根裡。於是,海尼根就泡湯(水)了~~orz
好吧!沒有酒喝了,專心玩水吧!(其實一直都在拍照)由於一個人實在怕東西會掉,所以身上帶著貴重物品,只得一步一步的往前走,而無法整個身體泡下水。我越走越深,越走越往海裡。那腦袋,完全想著的是:「啊!海!真舒服!真好!」沒有害怕,沒有畏懼,雖然我還是學不會游泳,但這一次,面對這片廣闊的海,我一反過去的害怕,與海親貼。我知道自己怕水是為因為小時候差點淹死;我知道我學不會游泳是因為反正我仗勢著自己很高,所以總是以漫步的姿態在泳池內。但我卻更清楚的知道,我喜歡海,藍色的,尤其當它與天相連,成為一片藍的時候。
旅行的過程中,我不時的想起去年的台東行,不時的想起自己身在有山有海的位置上。我幾乎忘記,我是怎麼樣的想逃,在台東的山海間。當我站在海裡的時候,我 腦中想的,居然不是恐懼,而是我怎麼可以不跌入海裡,我怎麼可以不與海水相伴。我不知道,總之,我想我應該狠狠的讓水包圍著我,即使整個人沈入海裡也沒關 係。
終究,我沒讓海把我滅了頂,最多步行至海水快越過我的膝蓋,我就返回。對於大自然,我已沒有太多的恐懼,但對於人的,最親近的人的,總還是那麼保留距離。 就好像我害怕的其實是與人同遊,此人願不願意與我瘋癲?踏著浪的我,是否幼稚討人厭?愛好自在玩耍的我,會不會給人一種太隨便的感覺?(在寫這篇文的我, 突然可以明白,當自在的我,與不得不運行的計劃相衝突時,潛於內心的兩個我的敵對。)
在沙灘上,我寫著:「我在墾丁,天氣晴」,有個妹妹跟我說:「這裡不是墾丁啦!」我說我知道,這裡是南灣。不知怎麼著,我突然想跟妹妹說:「妳知道不管這 是哪裡,寫下來的這行字,後來的後來,會變成我人生一段很重要的記憶,這是我第一次,一個人走那麼遠,走那麼多天,以一種比較健康的方式逃離我想逃離的地方。」我想,很多人都不能明白我是為什麼,更別說是這個在我眼前這個孩子,她會懂得了。
離開南灣,一路往南,船帆石、鵝巒鼻,是下一個目標。下午三點,路上沒什麼人。我停在一間小白屋的後方,往它的小徑望去,電視裡的場景,帶著主角的笑容, 浮出我的腦海。那個正在電視上重播的情節,正在我站的地方演著,沒多猶豫拿起相機就拍,只覺得這個地方怎麼變那麼小,跟想像中的不一樣。跟騎著單車來這裡 的民宿業者閒聊著,他說:「是電視啊~電視都嘛不一樣。」我笑了。電視劇裡的那個天氣晴,會在哪一個路口等雨不停呢?而雨不停,又真的會在墾丁找回自己? 但不能否認的是,這裡的美景,真的足以給人勇氣,即使,最後這個電視劇,安排了一個很爛的劇情!
去年去完花東回家時,姊姊看我不開心,帶著我到海生館和鵝巒鼻看燈塔,我只隨處走走,就離開了鵝巒鼻,這次一個人來,停了車,買了票,但不知道約莫八九個 月前來的這裡,跟現在有什麼不一樣。但看時間還早,還是隨處走隨處晃。來到了燈塔前,看著觀光客們拍照、合影,等到清空了,才輪到我拍。我想起了自己 twitter的那張燈塔,想著已經拍過了,還拍嗎?相機一拿又拍了好幾張,什麼角度都要給它拍一下。
我沿著步道,踏到了海邊。坐在海邊的木步道,景緻與石梯那裡的風景差不多,一樣離海很近。我在想,究竟這趟旅程,是要讓我回想過去,拿來比對的,或是?這 個問題,其實沿路想過不下N百次。而最後的結論都是我終於頂過那段日子,那段什麼都害怕的日子,那段不斷看見自己死去,擔心自己死去,相信自己下一秒就會 死去的日子。(後來,我問姊姊為什麼去年沒讓我去看海?她說:「我有問你要不要走步道啊!你自己說不要的。」而我,坦白說,我壓根不記得去年發生的事,若 是沒有照片的話;我也不記得太多過去三四年的記憶,如果身邊沒有當時認識的人以及文章留著,我想,我會完全記不起過去那些事情。)
最後,我回到了麥當當,拿出了明信片,筆,以及在海邊玩水被泡壞且黏在一起的郵票。一張一張的寫著明信片。寫給twitter上的朋友,寫給來信給我地址 的人,寫給很久不見的朋友,寫給遠居國外的朋友。可能有人不明白,寫這些幹嘛?不知道。有時候是一種感覺,有時候,其實我只是要記憶你們,也讓你們記憶 我。至少,有那麼一天,我翻起那些我拍過的照片,翻起這趟旅程的記憶時,我會記得,曾經有那麼一群人陪著我。我也會記得我曾經那麼大膽的流浪著!即使只有 短短的幾天。(對膽小的我來說,這樣算大膽了啊~~正確無誤)
P.S
有感覺很跳吧!對,因為分了兩天寫,前面寫得很開心,後面是今天心情不好寫的。所以很跳。不管!交卷。
高雄下雨了。颱風請小心啊!
我在msn上說:「我在墾丁天氣晴」,友人問我:「那有沒有遇到雨不停?」我笑了,在電腦前。
出遊。不,應該不能說是出遊,我只是假裝流浪。短暫的離開家,是為了離開有家人的日子,過一下只有自己一個人的生活。於我,一個人的時間相當的重要,特別是在一份不斷要面對人的工作,以及要不斷面對家人的那些對話,沒辦法有自己空出一段時間,是很累人的。特別是我常需要長時間的發呆,發愣,發傻。於是,我就這樣出門了。說是玩耍,其實不然,就只是換一個地方生活而已,一樣帶著電腦,一樣上網,一樣吃飯,一樣睡覺,但就只剩我一個人。那樣,很好!
從家裡搭計程車到捷運站,再至小港機場轉車到恆春。這個城鎮,我一點也不陌生。在年初看《我在墾丁,天氣晴》就已經看見了這個鎮,更在過往生活在南方時,來過這個鎮吃美食,或者是路過。但這卻是我第一次一個人,在這個鎮上,而且來回的從省北路走到恆春商工,約莫走了有五趟之多。懶得租車,因為很貴,原本還想從高雄騎車南下算了,後來還是做罷,於是我就在豔陽下步行著,走在恆春鎮上,一個外來的人踏著這片與我的城市一樣,冒熱的土地。
南門。下車時,我傻呼呼的,以為司機跟我說恆春到了,是我該下車了。於是我看到南門舊城門時,就開心的下了車。然後一路步行到我住的恆春工商對面(大概兩三個捷運站的距離)。對這個鎮的印象,其實也沒有什麼不一樣,比大城市安靜了一點、隨性了一些、慵懶著。與母親的家鄉相比,其實沒什麼兩樣。但不一樣的倒是我,我幾乎不這樣步行的,在大城市裡,只要能騎車的,絕對不會走路。兩天這樣走下來,除了腳踝上夜裡會抽筋之外,好像也還挺好的。散步的時候,便看著這個地方的樣子,看著那些一樣或不一樣的地方。(除了下車時還背著大包包,很累~~)
住的地方,往外看去,是一大片沒有建築只有田和山,還有一大片天空,以及長長的通往墾丁的台26線。夜裡,望向墾丁大街的方向,是燈火通明的,而另一頭只有微微的路燈,亮著。白天,藍天伴著雲搭著陽光,感覺著那些大自然的溫柔,或者有時感覺它的熱情。夕陽出現時,便開著窗,吹著夏夜晚風。舒服得狠~
吃,倒是最不方便的事。樓下有戎祥開的戎將軍包子店,以及另一間小杜包子。其他的,只剩下一間涼麵店。如果要再吃東西,得再往鎮裡走去。這兩天,我也都是為了吃,才走到鎮裡。上網查了自己所在的地理位置,發現「董娘的店」在我附近,而它附近還有一間麵店。但我出門的時間太晚,兩天都沒吃到這兩家店的東西,希望離開前可以在中午前醒來,吃它一次。倒是因為戎將軍包子太方便,總共吃了四顆。有大肉包、竹筍滷肉包、咖哩雞肉包和海鮮總匯包。吃來都不錯,但還是吃不慣海鮮做成的包子。
由於這樣來來回回的走著,相機在身上,也就隨手亂拍。拍招牌、拍動物、拍地標,以及無聊的拍了一下南門醫院,想起了墾丁的天氣晴,以及那個雨不停。戲裡,實在把南門醫院拍得好大。它隱在巷子裡,跟我想像的不一樣,即使我以前來過,但我還是不記得它在哪裡,直到我拍到了它。還有一家書店,我也拍了招牌,還進去閒晃了一下,突然就在店裡想著,這裡會不會是天氣晴買雨不停的書的地方?沒多問,反正是就是,不是就不是。
走著,還看著這城市最妙的招牌,是在恆春的老街上。(雖然白天根本看不出它哪裡像老街,哪裡像我印象中的老街?)西門過去的一家美語安親班,在牆塗寫著:「語言強的人,較有自信。」笑,我差點沒在這面牆前大笑。覺得它實在太妙了。這牆的字,沒有太標準且太優美的字體,看似小孩寫上的字,有點像塗鴉,若這面將是禁止塗鴉的,寫這字的人會不會被大人罵?而又,它卻又代表著美語安親班想要傳達「語言學習」的重要,這兩者的衝突,讓我停下來拍照,還差點造成交通大亂。(噗~小鎮的路小,幹嘛檔在路上啊~~)
為了避免交通大亂,在路上看見對面的店家門口前有隻橘子貓,我沒有發瘋的衝過馬路去拍牠,任由牠慢慢的走著。我將相機的鏡頭拉到最遠,拍牠。在這裡,我遇見約莫四隻貓,沒有每隻拍,牠們的慢步,也讓我慢下了腳步,只是一直跟著牠們,說話。等到相機一拿出來,貓就跑了。這或許只能說,貓都孤僻啊~~能當麻豆貓的貓還真的很不多啊!當然,這城鎮也有狗。在戎將軍包子的門口,有一隻大黑狗和這隻小白狗。小小的,眼睛受了傷,像是漫畫裡的獨眼角色。沒多拍,實在是我自小的懼怕心態,看著有刺青且叼著菸的少年,我就退縮了,快門按了兩下就跑了。(誰叫我爸媽沒生膽給我咧~~是說沒有膽的人還敢一個人出門哇~~)
就這樣。兩天過去了。明天我要占領海灘。老天爺,請祢好好維持這個好天氣啊!將行成的颱風,請它在我離開時再來!感謝~~
更多照片請看072008假裝流浪墾丁行
P.S
沒出門時,我都在上工啊!
我在墾丁,天氣晴!
哇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不用太羨慕我!噗~~~
在看工頭堅 的這篇文章:[串連]《單身的人總是在路上》: 單身人最適合前往什麼城市? 時,我突然想不到,有什麼樣的城市,是不適合單身的人適合前往的城市,因為我老覺得旅行是一個人的事,而一個人的出發也是一種自在且美好的事。(沒法,我這個人生性孤僻,不愛團體遊戲!)
我不是一個會旅行的人。就好像出遠門,我也只有小時候去過學校的各個戶外教學,再大了一點,就在自已居住的城市玩耍,但從不去那些這些什麼有名的景點,再更大一點,開始會坐火車到其他的城市,跟情人一起騎摩托車去花蓮、台東,再不然就是去了生平第一趟國外的行程,香港!(丫,對,其實我還去過澎湖,但那是個真是三月底鬼天氣的冷,狂吃了海鮮,啥都沒玩到!)
不會旅行是因為生性膽小,怕什麼東西漏了帶,怕沒錢,怕沒車坐,怕沒房子住,啥都怕。開始跟著情人東跑西跑,便知道有些時候,是不需要考慮太多,除了自身的安全之外,在經濟許可之下,什麼時候,都可以來趟旅行。只是旅行,我希望是很悠閒的,不是東奔西跑,東趕西趕的。
我討厭跟人旅行,當然不是沒來由的。每次學校旅行,分房間,分座位,我永遠是沒有人要跟我一起睡(看起來很怪XD),沒有人要跟我一起坐。我不屬於任何小圈圈,但也沒有人緣不好到哪裡去,就是沒有選邊站,就只能被選邊!所以我每次都只能跟選剩的同學一起睡,一起坐。於是,我便喜歡一個人行動,我寧可一個人玩,也不要像被撿剩的一樣來分配!
開始跟情人旅行,開始相信旅行是必須的,即使只是出發到鄰近的一個城市,它都可以改變你的一些生活形態。所以我開始把每一個離開家的路程,都當成一種旅行。去7-11時,去書店,去百貨公司,就連父親的告別式,我也都當是一場旅行。這樣的方式,讓生命不再存有著單一慣性,而更加的精采美妙。
如果說,在我單薄的旅行記憶裡,要挑選一個單身的人適合去的城市。我想,花蓮是適合單身的人出發的城市;我想,香港是個失戀的單身人應該去的城市。
花蓮,是一個安靜的城市,山水相伴。如果你單身行走在這座城裡,你會感受到它美麗的天色,感覺它親近人心的空氣,這座城市沒有太多擁擠,沒有太多的急促,很適合一個人緩慢的看著流動的人群,想像著路邊的情侶如何相依,思考著下一刻自己的方向往哪兒去。偶爾你會發現,原來生活可以那麼簡單,沒有過多的慾望,沒有太多必須要去完成的事,就是靜靜的走在這座城裡!
香港,是一個精采的城市。說精采實在是太優美的詞彙。但又不想用「亂」來形容。我還記得每一次失戀,總會有人要我出門去看看世界,看看街上流動的人,看看這個世界上每個人的運轉。香港,很適合這樣的失戀人。它運轉的速度十分快,它來自世界各地的人相當的多,它擁有的資訊十分爆炸,但它同時象徵著前進的意象,扭轉了失戀人想像世界將要停滯不前的念頭,填滿了失戀人心中空曠的那塊。
我要出發旅行了。說旅行,其實也不算。我只是想換一個定點生活幾天。我要前往墾丁,但我並沒有要去看什麼美景,我只是想去看看這個我明明住了二十幾年的南方,卻一點都不熟悉的風景地區;我只是想在那樣與我生活無關的地方,靜靜的回想過去這半年發生的事,過去這一個月我失去了一個我的親人的事,我只是想要找一個沒有任何熟人干擾我的空間。(或許,回想二十九年來,我的父親。)
我的家人吶!拜託,我老大不小了。去個墾丁沒啥了不起,不要大驚小怪的。我要不是因為顧慮你們的感覺,早就去外地住個一年半載再回來,我猜想,在熟悉的城市裡,我沒法好好想念我的父親,尤其在他媽的你們的身邊。
(我覺得我寫部落格的方式,快要twitter化了,哪天看我罵三字經也不奇怪!)
P.S
圖為花蓮璞石咖啡門口
預定出發日為7/21~7/24在墾丁。
要收到明信片的,請寫地址和名字mail給我。(我的email在右上方,找不到就算了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