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直以為我把劉芷妤的《迷時回》給賣掉了,遍巡數回才從書架中橫放在書上頭的地方找到。這本書頁已泛黃到難以辨識到底是幾年前的書,但仍然記得當時是為了「高雄」這個城市而買。沒想先讀了《女神自助餐》才又翻找起這本舊書!
說起女性談起在父權社會裡的性別不平等,常會給人一種女人何苦為難女人之感。
Read More →一直以為我把劉芷妤的《迷時回》給賣掉了,遍巡數回才從書架中橫放在書上頭的地方找到。這本書頁已泛黃到難以辨識到底是幾年前的書,但仍然記得當時是為了「高雄」這個城市而買。沒想先讀了《女神自助餐》才又翻找起這本舊書!
說起女性談起在父權社會裡的性別不平等,常會給人一種女人何苦為難女人之感。
Read More →寫於facebook
我不喜歡「出櫃」兩個字。我認為情感的存在不是因為「性別」而是發自內心的感覺。對一個人的感覺。
我從小就被外在條件被歸類在「應該是喜歡同性」框框裡。我喜歡過異性也喜歡同性,喜歡的人我都告白過,也被拒絕過。交往的對象也都是同性,曖昩有好感的則不分性別。
我沒有特意將自己打扮得很man,那是父母給我的身體,我沒有抗拒,也沒有不喜歡,而穿著,我只是選擇我喜歡、舒服的樣子,如同喜歡一個人,是順著我的內心喜歡、舒服的標準。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