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應該是這世界上最容易有精神分裂感及最經常性角色扮演的生物了!

橫掃無數大獎的《媽的多重宇宙》,我一直到奧斯卡頒獎後、第三次打開,才真的能完全看完它。而且三次都從頭看起,差不多都卡在小蓮第一次在小房間與α威門對話就不想看了,就連第三次也分了四五次才看完。

要說描述「媽的精神分裂」這部電影真是十足的到位,它將「母親」這個角色無時無刻處於精神斷裂的狀態呈現得如此瘋顛,就得如此跳躍,如此搖!但若不是後來我在某一則報導或評論裡,聽見「母親」這個名詞(可能是與楊紫瓊的得獎感言有關),才開始意會到「啊!它是在表現一個母親的狀態。」我應該沒辦法在電影裡忍受「媽的精神分裂」(中文片名就應該叫這個名字才對!)

Read More →

2019年在疫情前最後一次出國,到了韓國也是一趟讓人感到意外的旅程,意外的喜愛!也從那之後開始大量看韓國影集,或是看那些我從來不看的韓國綜藝節目,而尹汝貞的《尹食堂》結合了我喜愛的料理與餐館與客人的互動,能讓我一看再看(重複看XD),就此也不知為何成了尹汝貞的Fans,或者說是被那樣尹汝貞老後優雅、從容、溫暖以及對工作及生活的專注給吸引。

人活著到死之前,總是會想像著自己每一個不同人生階段的樣貌,也期待有某些model可以參照,好朝著那樣的方向前進。而尹汝貞應該就是其中一個參考指標吧!

Read More →

看完《一個巨星的誕生》後一個月《波西米亞狂想曲》上檔,大概是原先看完《一個巨星的誕生》,雖然歌非常好聽,但還是不太喜歡一直在唱歌的電影,就錯過《波西米亞狂想曲》的院線時刻。沒想到沒多久後我又在愛奇藝上看完《茱麗葉戀習曲》,沒想到還是非常喜歡這個故事,還買了二手的原著來看,倒是台灣似乎找不到這張原聲帶。

一直到奧斯卡頒完獎,我才意識到《波西米亞狂想曲》是Queen的故事改編啊!雖然每次看海報會想一下這主角到底為什麼那麼面熟,原來是Queen、是Queen啊!但我完全不是Queen的樂迷,我只聽過一首〈 I Was Born To Love You〉。 Read More →

應該是因為「諾貝爾文學獎」這事,引起我看這部電影的興緻。每次這獎開獎前,總是一堆人等著酸一下村上大叔,或玩笑一番開個賭盤。藝文界的風雨八卦也絕不會輸給影視娛樂界,常常帶著文人優雅的小心眼,故作姿態隱忍的暗潮洶湧也一定十足精采。

像《The Wife》這種代筆操刀的故事,只要稍微比對文字的能力、遣辭用句,很難不被發現是被人代筆的。電影裡沒有特別著墨這部分,倒是直接讓女主角直接消失在文壇,才不會太容易在夫妻兩人的文字裡嗅出一些端倪。(寫字、讀字的人都是敏銳的,不太容易被矇騙過去。)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