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小說的時候我發現我的對話邏輯是台語!
發現自己這樣的口語邏輯很有趣,不知道這是不是成為我後來語言學習和理解表達溝通的障礙?包括我在「聽話」和「辨識語調」也許都不是從「國語」的邏輯在接收,我想應該也很多人都是用台語邏輯切換成國語溝通,而在轉譯的過程中產生了許多生硬的彆扭!(或者強烈的誤解。)
文字的背後,是軌跡!
台語
發現自己這樣的口語邏輯很有趣,不知道這是不是成為我後來語言學習和理解表達溝通的障礙?包括我在「聽話」和「辨識語調」也許都不是從「國語」的邏輯在接收,我想應該也很多人都是用台語邏輯切換成國語溝通,而在轉譯的過程中產生了許多生硬的彆扭!(或者強烈的誤解。)
也許正是語言的關係,以母語去寫那些生活的細節、心境上的起落,都能較為敏銳地察覺出一個屬於地方百姓的日常,不需要太多戲劇性的橋段舖排,只需要用心地從心裡找到一個足以形容當下能夠傳遞情感的詞𢑥,就能把那些生命中的無奈、苦澀、喜悅、歡欣……表達得精準透澈!再不需要那些太多的起起落落,就能走進自己的內在,在別人的故事裡,想起自己平淡無奇的生命,卻時刻充滿溫暖的日常!
台語有很多很美妙的字詞,是用「中文」難以直譯的美妙,特別從母親口中說出的時候,老是想用個什麼連結器,把她的腦子連結到我的腦子,按下傳送鍵將那些詞𢑥全部輸入到我的腦中。如果要我說「母語」(我的母語)有什麼吸引我的,很大一部分那是與母親對話和土地貼近的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