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美好的城市,到底需要什麼條件?我想美麗的建築是必要的。
早上醒來,在台北。我沒有錯亂,我知道我在台北。約好的午餐還有時間,便搜尋著中華電信和朋友推薦的捷運站剪髮店QB。到永和的市場本來想吃乾麵當早餐,因為沒開便坐到隔壁的肉羹攤,點碗魯肉飯加肉羹,這是我習慣的市場,住在這市場邊上三年,卻未曾這樣吃早餐。 Read More →
一座美好的城市,到底需要什麼條件?我想美麗的建築是必要的。
早上醒來,在台北。我沒有錯亂,我知道我在台北。約好的午餐還有時間,便搜尋著中華電信和朋友推薦的捷運站剪髮店QB。到永和的市場本來想吃乾麵當早餐,因為沒開便坐到隔壁的肉羹攤,點碗魯肉飯加肉羹,這是我習慣的市場,住在這市場邊上三年,卻未曾這樣吃早餐。 Read More →
總是心血來潮的,像莫名其妙把單車運上台北,沒有高鐵可以搭,只能搭客運,一切都像個年輕氣盛的年輕人,做很多看似衝動的事。
我有一顆轉速很快的腦袋,有些事不是「現在不做以後就不會做」,而是現在想到真的很想做的事,必須快點去做、決定去做,否則下一秒的思緒一轉,也就忘記上一秒的事情。 Read More →
跟W認識,是在他的酒吧裡。南京西路上二樓的lounge bar。
一個人泡夜店,不是我的習慣,就算兩個人,我也不太愛往夜裡的聲光裡跑。我對聲音極其敏感,對菸味也是,即便後來我抽菸。我和B和M和K及我喜歡那些寫劇本的老師們一起抽菸,都是為著掩飾內心裡無法對上語句時的恐慌,和營造著「我跟你們是一國」的氛圍。
我喜歡陌生人,勝於任何與我過分接近但我卻不喜歡的人。去酒館,是探險也是尋找一種在過分密切的人群中,未能擁有的安全感。(至少在陌生人保持著神祕,相當簡單,也無須害怕流言傳來傳去。)
Read More →
(十月三十一刊於小地方新聞網)
許多人問我:「你又不是那個年代的人,為什麼要去波麗路吃東西?」
那是一個烈日的週日。每回去台北,總不知道怎麼跟朋友約,就像每回朋友到南部都會問我什麼好吃,我總因為住家裡少外食,總說不出來有哪些店可以去一下、吃一下,我想台北的朋友也是這樣。加上週日一早,台北大稻埕,能去哪裡? Read More →
台灣的城市行銷越來越夯,電影扮演著重要的推手。《一頁台北》裡幾個場景,不時喚起記憶中的台北城,像是誠品、師大夜市、大安森林公園,以及許多小巷小弄,都藏著一些台北的氣味。相較於台北和高雄在電影裡的樣子,拍出來的東西還是略顯不同。在電影裡的高雄,僕實且不修飾,《一頁台北》則是帶點台北看不見的清新,特別是從小小的愛情開始。 Read More →
想著Punch Party 14的內容到底要說什麼,便開始想著這一整年的經過。比起去年說的,因為爸爸的離開,那是一個生命轉捩點,好似有那麼一點道理,不論是生命裡的、生活上的,或者腦袋裡的,似有似無的轉了些許的彎,也走了許多筆直的路,更看見無數的風景。
今天也不是跨年,只是平安夜,連農曆年的除夕夜都不太過的家裡,平安夜好像也不會太重視,坐在電腦前邊玩facebook上的遊戲,邊整理十二月以來拍的照,還邊推特、噗浪。
想不透這一年回想起來怎麼可以如此滿溢,又如此驚奇。(以上,原來是我另一篇文章的草稿。) Read More →
坦白說,一直被問:「為什麼你要回來高雄?」是一件很囧的事。因為追溯最原始的原因居然是「失戀」,搞得我面對同學、師長、親戚的時候不知道要不要講出這麼囧的原因。這是我第二次因為「失戀」離開台北回到高雄,也是我第二次失戀就沒了工作、搬出同居的住處。上一次是2002年的事,時隔五年後,沒想到我面對結束的戀情,仍舊用沒長進的方式,用徹底離開一座城市的方式,來做為終結。
回想當時,完全沒有動力找工作的我,面對年底求才機會大減的就業市場,根本沒有太多的機會。越找工作就越沒有自信,越沒有自信就越不願意積極。因為一個人在台北,有開銷、租金壓力,身無分文的我,是靠媽媽的接濟,支付租金、開銷,以及累積起來幾萬塊的信用卡未支付的卡債。每天只要睜開雙眼,看著人力銀行那些看起來不像自己可以做的工作,以及存簿裡不斷少掉的存款,「回高雄、不回高雄」、「找工作、不找工作」、「留下、離開」,每天我都這麼問。我的生活裡,也就僅剩下二選一的選擇。
十二月,2007年的現在,我用不到一週的方式,打包好我那些其實才剛拆開沒多久的家當,便火速的回到高雄。我以為,我的惡夢結束了,可是沒想到才要開始另一個惡夢,面對比台北更加糟糕的就業市場,每天媽媽問著:「你什麼時候才要去工作?」每一天每一天都恨不得不要醒來。當你看著人力銀行的求才工作,從每天少說五十筆到一百筆,開始變成一天不到十筆時,更是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了!
今年一月,我開始到左營一家廣告公司工作,完全沒有辦法忍受高雄的作業習慣,沒有效率就算了,溝通得靠電話,不能用MSN,也不用EMAIL,永恆的你得等你有空、對方有空,才能處理事情要處理的部分。因為這是南方的都市,人與人的情感更是濃稠,那種「準時下班」的工作態度,會變得突兀並且被視為不合群。於是,不到一個月,我離開了這家公司。但在此之前,我已確定我在另一個地方,有了工作。
二月開始的書店工作,應該是我人生很大的轉折。因為被信任,所以我開始放膽的做很多決定,那些在台北看起來不怎麼樣的能力,在這裡,好像都成了很有用的東西。我不斷的被誇獎,不斷因為過去的工作經驗被看重,開始接觸很多人,開始衝撞很多火花。那些本來想著「我到底能幹嘛、我活著幹嘛」的念頭,也就慢慢的消失了。腦袋裡想的,不是「我能幹嘛」,而是我要再多看多聽什麼,才能讓我做更多的什麼。直到六月。
我完全沒有辦法想像,如果這個六月,我不在高雄,我會何等掙扎?我該如何面對更焦心的狀態。連續兩個星期,每天,我的行程是十點半出門至小港醫院加護病房看發生意外的爸爸。縱使我們沒有生活在一起,但那種心裡的拉扯之大,我再一次的確定的說:「還好我在高雄。」
七月中因為書店更改營業時間,加上其實我已經對獨立書店產生倦怠,終於,我停下來,沒再工作,一直到現在。這之中我找過台中、嘉義、台南的工作,就是不想再往台北找,再次面對「留下來、離開」的二選一,C南返高雄的決定,居然成了我「留下來」的決定。十一月中其實有一股衝動想往台北搬,不過後來仔細想想,若再是為了戀情北移,會再陷入無窮迴圈裡,最後還是留在高雄。
多數的人在問:「為什麼你要回來高雄?」都不是問「回來」這件事,而是「留下」。他們想問的是:「台北工作不是比較多嗎?為什麼你要留在高雄。」我其實很難解釋。就像我很難解釋為什麼看到C南返高雄會讓我做出「留下」的決定。對於一個在台北工作七年的人來說,薪資條件也好、工作環境也好,都不是輕易可以抽離的。C的南返,對我來說是一種「不孤獨」的感覺。我既融入不了這個城市,也無法北返那座城市,那麼,抓住一個人跟自己一樣,也就安心了一些。
我時常在想「我為什麼不能像我身邊的這些人一樣,平平凡凡的過生活?我追求的就是最好的了嗎?為什麼他們不追求什麼,一樣過得快樂呢?」我試著把位置降到他們的位置,但其實我辦不到。幾年前媽媽問過我:「為什麼你不能好好的找個可以糊口飯的工作?搖搖泡沫紅茶就好?」當時我記得我是這麼回答的:「如果要搖泡沫紅茶,我幹嘛讀到專科,國中就可以去搖了啊!」但這次,我的回答是:「因為我不想做服務業。」在書店工作的日子,確實讓我不想做那種面對面的工作,疲累感十足,但是如果有什麼泡沫紅茶店是搖紅茶,然後不跟太多人接觸,我還滿能接受的。(笑)
那日同學的喜宴上,十多年沒見的同學問我:「那你覺得高雄和台北有什麼差別?」這個也是非常固定的問句,我不止回答一次,最後終於統整出一個我的標準答案。我說:「台北腳步太快、太擠、太焦慮,高雄很慢、很懶散,但很適合生活!」通常在地的高雄人都會說:「對啦!留在高雄好啊!畢竟是自己的家鄉,開銷也不會那麼大。」可是他們完全不能明白「開銷不那麼大」跟薪水南北最大差距可能會是對砍一半的差異。(像我的薪水就是狠狠的差了個把萬。)
要一個長年月領三四萬的人,接受只有兩萬三到兩萬八不到的薪水,看起來就是少了什麼。可是仔細去算,就會發現其中的差異。(例如以同樣的生活條件來說,要有好一點的住處加上水電及相關開銷,在台北薪水就惡狠狠的殺掉了一萬!)當然也會有人會說:「台北比較有發展啊!比較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可能我是個能力不怎麼樣的人,怎麼做都是個小職位,在台北能有什麼好發展?不過就是領個死薪水,做自己稍微覺得有趣的事。每天忍受擁擠的交通、趕人的步調、吃不完的資訊,每週跑那些看不完的活動、玩不完的趴剔、吃不完的聚會。周而復始,但萬象更新了嗎?
後來我的回答,都是我無法忍受台北的擁擠,和十分變態加班加到死的工作形態,多數的人都會回答我,高雄的加班、隔週休,也不見得比台北的加班加到死來得好啊!但是當我把「生活環境」拉到前面看,現在的我,應該是甘於在高雄的緩慢且不擁擠的生活吧!但我始終不認為我會一直待在這座城市,這是我從來沒有回答過任何一個問我「高雄好還是台北好?」的人的答案。你想要什麼樣的生活,是由你自己決定,說不定我哪天會去更緩慢更緩慢的生活了!(那日我去美濃,還覺得那真是個好所在,人很少,很不賴呢!)
同學問:「台北資訊不是比較多嗎?」
我回他:「那是你們不上網,像我這種網路重度使用者,沒有資訊少的問題,只有資訊焦慮的問題。」
同學問:「可是有很多活動在台北啊!」
我回他:「高鐵很方便啊!」
同學說:「你很有錢喔!這樣搭高鐵。」
我笑了。(我笑不是因為我有錢,是因為你不見得要常上台北啊!偶爾一次挺好的。)
我始終都不覺得,生活是必須用那麼多的活動擠滿自己。把所有的時間都擠了活動,哪來的時間思考活動給你的那些衝撞呢?哪來的時間去跟很多人分享你參加的活動呢?哪來的時間陪你的家人說話?哪來的時間去台灣各個角落走走?哪來的時間,留給你自己,好好的發呆、好好的看看天、看看人,看看你自己呢?
為什麼我要回來高雄?為什麼我要留在高雄?我想,我只是想要給自己多一點時間,看這城市看這世界看我關心的人,很簡單的想法。至於薪水,夠用就好。至於成功不成功、有沒有出息,好像,真的,沒有那麼重要!
留給C,縱使你有北上的打算,我也會記得你讓我不孤單的感覺!一旦你去了,就好好的加油。等到你準備好了,再回來!
留給a,不是只有你會想著「要不要平凡的過日子」,很多人都會這樣想著。但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平凡」,要能接受自己「平凡」並不容易。而那「平凡」的定義,不在於別人給的,而在於「你想要的」,才是最重要的。而你想要的,你辦不辦得到、做不做得來,就是另一回事了。留一點時間給自己,規劃好你現在的時間利用,才是最重要的事。加油:)
P.S
照片是十月去台北時凱洛拍的。
高雄出太陽,但不知道溫度如何,室內有些涼,但不冷。
好像是用這篇交代了一整年。啊!一年要過了啊!
要收到明信片的,請來信sunline.liu@gmail.com(有給過地址的不用給,但如果你沒把握我有沒有弄丟,就再寄來吧!)
親愛的a:
在你返回南方,隨即北上的那日,我正要搭著飛機,離開國門,到鄰近的香港去。上次去,是與兔兔同行,我26歲那年,第一次出國的經驗。因為旅費,所以當年只選擇了鄰近的香港。讓自己蒼白的護照,蓋上一個章,以茲證明自己人在異鄉,以及假裝著自己有著濃烈的鄉愁。
三年後的這個八月的最後一天。我將要再度的踏入香港,這片讓我想再一看的地方。我很難形容為什麼我老是嚷嚷著我一定要再到香港一趟,那種喜歡,很難被具體的形容。或者其實我只是喜歡自己緩步在這個快速的城市裡的模樣。就像月初,我北上,緩步在台北街頭一樣。看著人來人往的穿梭,有人奔跑有人快步,當然也有人跟我一樣,緩步。
還生活在台北時,我應當也是奔忙人群裡的一名吧。但若時間允許,我都會假裝優雅,步行在台北街頭上,假裝所有的忙碌皆與自己無關一樣。而香港,我不必假裝,就真的一切與自己無關,悠悠的看著身邊的人東奔西跑,有趣的要命。若你問,高雄呢?高雄是什麼樣子?我大概會跟你說:「我根本連假裝都假裝不了像身邊的人那般緩慢,甚至慵懶。」於是,當我再走在台北的街頭時,那南方的步調完完全全的顯露,我張大著眼,看著台北街頭的一景一物,回想著過去七年的片刻。
站在香港,我還會記得三年前的場景嗎?好像不會耶!我幾乎,快要忘記我去過哪裡了。我能記得的,十分鎖碎。最多最多就是站在香港時,想念台灣的心情。開始在台北生活時,我每日都想念著南方。但你知道時間是個可怕的怪物,它會吞蝕記憶,帶我們習慣漸行漸遠的想念。但這沒什麼,我們總是會慢慢的丟下一些舊的,留下新的,然後不停不停的汰換。而永恆記得的,或許才是心裡最重要的。
月初,我往北方一趟。在聚會散場後,我一個人從信義路步行至敦南誠品。(距離約莫捷運到你的母校。)深夜,兩點多。上一次我步行在這樣深的夜裡,應該是一年前的爭吵的夜,我從永和永福橋走著,到汀洲路再走回羅斯福路,再往師大路走去,窩在一間網咖,打著無聊的線上遊戲。(這對你來說,好像太難理解,呵)兩點多的夜,步行在敦化南路往誠品,是一件很妙的事。明明前去的那間書店,人潮絡繹不絕,而路上,連一台計程車都看不到。
我走著,看著少許的車往我身邊經過,偶爾還有機車騎士,或許正如同我過去變態的加班那樣,正巧下班。我不知道。我的手機在嚴重的使用之下耗盡了電力。我拿出筆電,逕自的坐在仁愛路與敦化南路的交叉口,打著字。很瘋狂吧!若是我還待在台北,那刻第一件事應該是先衝回家休息了吧!怎麼會那麼無聊的坐在街頭,以為擁有整座城市那般,驕傲的打著字呢?
我步入誠品。我看見整修的公告。我沒有感覺。似乎這座城市那麼那麼樣的與我無關。直至這幾日,看著北方的朋友,開始記憶誠品。我才想起,這間書店與我的關聯。
第一次與A在夜半走入,我買了梓評的書。爾後的兩年因為在東區工作,這間書店根本成了我下班沒地方去的地盤,我與A也在此滋養著愛情,然後斷裂。離開東區,離開A,我的生活重心轉移至更北邊,直至與B相見。B是誠品的老員工,看過敦南(誠品)不在敦南的樣子。我們逛誠品,有一部分是下地下室找同事,找友人。我們鑽著那些小縫縫,在一般讀者不能經過的領域穿梭,B說,原來的工作是在這兒的,後來才往信義區搬去。
後來的後來,開始有了書店,我開始用著窺探的心情,探訪每一間誠品。至敦南,不是領取訂書,便是看一下它做了哪些折扣?賣哪些自家書店沒有的書?最初愛敦南的心情盡失,無法從這樣的舉動裡再找到感動。於是在我28歲生日前一晚,我問B:「今晚去誠品好嗎?」我其實很討厭在書店工作,在我去逛其他書店的時候,這種感覺就會強烈的產生。因為書店的工作,我已經很久很久很久,沒有真心的是為了逛書店而逛書店了。那晚,我們也沒閒晃多久,便走回仁愛路的雙聖,抽菸,喝酒,畫圖。然後靜靜的迎接28歲的生日。
想起啟程到香港那日,將會是你北上,而敦南封館前的最後一天。突然覺得很巧很巧。巧的是,這一趟香港行,是帶著新的記憶出發,回來後,也將迎接新的誠品的記憶。我好似,一併的要把記憶,從這日開始,完整歸零。然後帶著自己一步一步的創造,沒有A、B的新心情。隨著敦南的整修,也整修掉舊有的記憶;隨著飛機的起飛,我將帶著全新的心。
a,台北是一個迷人的城市,不是因為它很美麗,而是它載著很多人的夢想,很多人的離鄉背景,它擁有了太多太多的情感,太多太多人的故事。如果可以,選擇在一個很吵很吵,人很多很多的地方,坐在城市的一角,然後看每個人的表情,想每一個人的心情,你會看見很多很多不一樣的故事,你可以讀取那些你熟悉及陌生的表情。
我跟你說著的,當你站在人群這樣看著的時候,你會感覺擁有完整的自己。這也是很久很久以後的現在,我坐在這裡,打著字,才能體會的事情。香港。台北。給我的,便是這樣的心情。而新敦南,等著你。等著我。等著所有的人,書寫下一頁,全新的記憶。
晚安。這是一個善感的人,在其實身體十分疲憊的狀況下,寫下的文字。待你,收取。
P.S
高雄熱。身體疲憊就會容易善感啊!
圖為2004.05.15的敦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