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雨的下午,我出發往家的方向,還是想著《赴宴》,突然想起那天她說的話,她叫我多看點書,我說有些書,我都看不懂,不明白書裡在講什麼,她告訴我,書要多看點,看不懂沒關係,有一天,當生命走到那個點的時候,就會懂了!我笑了,點頭。

或許,這是赴宴要給我們的感覺吧!有些感覺,我不算是不懂,只是還沒有想到那麼深刻,沒有想得那麼深入,所以,我不懂,但終將有一天面對到某一個生命層面很深的東西,或許,那時候,想起赴宴的同時,還能輕輕敲動心裡的那塊田園。這,是小棣老師要給人長久深思的感覺吧!(就是那種有一天遇到某一件事時,想起赴宴,會有『喔~~原來是這樣啊!』的感覺!)

記得我們問著老師:『為什麼赴宴要塞那麼多東西?很多感覺要埋得那麼深?』老師說:『這樣才能直指生命的核心!』我們一群人,為了這句『直指生命的核心。』研究了很久。我們太急著要去弄懂赴宴的全部了吧!就像動不動想起關於生命的課題就會讓人很傷腦筋一樣。

『直指生命的核心』只有到某一個定位的人,才能懂得吧!我們的年紀都還不足以讓我們了解赴宴裡塞滿了什麼,但總有一天會搞懂的吧!

生命,就是這樣吧!沒有遇到的,誰會知道會變什麼樣子!偶爾,我們會因為想起生命的某一種意義時,會有很急欲想找出答案的衝動,面對赴宴時,我也是這樣的感受,很想,就是很想清楚明白的知道『為什麼?』(有時候,我想起一點點關於生命的課題,我就會覺得很累,赴宴塞了一堆。想起來更頭痛。)

我還是覺得《赴宴》塞太滿了!如果生活,真的每天都要塞滿這些所謂生命的意義、生命的核心,或者,對我來說太過沈重!如果可以減輕一點它的重量,會不會好一點?活著,或許不能太過的無所謂,但什麼事能不能不用把它放得那麼重,會不會好一點?

寫到這裡,不免想到一種矛盾。

我贊同赴宴帶給我們的,但又渴求生命可以輕盈一些。我們需要的,是多一點輕鬆對待生命的姿態!生命的核心,其實不用那麼沈重的。


導演:王小棣 編劇:王小棣、黃黎明、徐譽庭、溫郁芳
演員:周幼婷、藍正龍、馬志翔、竇智孔、尤學廷、張鈞甯、洪誠陽

赴宴官方網站

P.S
或許,小棣老師並沒有要我們那麼沈重對待生命,但是,戲裡傳達給我們的,實在太多太多。會不會,連小棣老師都沒有發現?(追加版,就不貼公視網站了。只是一點感覺而已!)

雨落下了 土石流掩蓋了
民峰來了 天放晴了
老單蹲著 志強看著
心潔的畫訴說著 花都開了
我啟程了 出發 赴宴了!

對於終點,我不甚喜歡。不是『心潔死了』這一段。而是那沈入卻又浮在水面的情緒。沈入的心應該是裝載每一次淚水潰堤的墜落,可是卻又在懵懂間突然靜止,就連拚命想躲進海底痛哭的眼淚,彷彿落在水面的油光,只浮不沈,無法看見沈入海平面後的那些景象,雖然知道水很深、海底很美,卻只能浮著浮著,看著海底,肉眼所見,而不能再向下深探海的世界。

會看赴宴,一開始的期待,並沒有後來來的強烈。赴宴上檔前,因為有幸上了一堂小棣老師的課。向來喜歡『認真』的人,我都會特別敬佩。那堂課,讓我看見小棣老師對戲的認真還有堅持,我打從心底佩服著。7/7我守在電視前,八點,沒看赴宴!看另一檔同時上檔的連續劇,也或許是對那部戲的期待太多,所以失望也大。那天,我錯過了赴宴,之後也沒有再看那部同時上檔的戲。

跟幾個看赴宴的同學,聊著赴宴,就連那在編劇圈許久的老師,也加入討論。對於赴宴,老師是不用加以解釋就能夠有所感動的。但對於我們來說,看赴宴卻是一件很吃重的課題。當我聽見同學談論那一幕『森林網站』的動畫出現在螢幕前,他們彷若被雷劈到的驚愕時,我決定出發,赴這一場盛宴!(我要看看,到底這部讓老師感動,讓同學有許多問號的戲,究竟長什麼樣子!)

第一集,幾乎是讓人措手不及的狀態,角色一個個的出現,堆滿我的大腦。來不及分清楚誰是誰,誰跟誰又是什麼關係時,另一個人又出現。從彩華、泉溪、得木子、民峰、劉老師、尤經理、胡董、蘇丙、志強、老單、水樹、心潔、心潔的姊姊……還有只有名字的志平(郭?林?志在平等?)幾乎是所有重點人物,都在這一集裡一湧而出。會不會太急迫了?五十年前、五十年後,上海、台灣,山上、平地,看了很頭痛,試圖在這一切理出一道思路,起碼搞懂人物和人物之間的關係。後來過年那幾幕跳接的畫面,更讓人感覺混亂。尤其是宏志出現時!

依然記得心潔在最後一幕抱著姊姊哭泣的時候,我紅了眼!我沒有被前面一陣混亂,而失去了感動的觸覺,反而是很慶幸在那陣措手不及裡,感受著姊姊對生命無常,所做的反應。當她輕輕的說著『離婚』這件事時,是多麼的輕描淡寫,好像簡單的帶過,就能夠不去感受那份傷痛,她更用這樣的方式,輕輕的、再加點無奈的告訴心潔癌症復發的消息。是『生命』的無常,比『生活』的無常來得激烈吧!心潔對姊姊的那個擁抱,說明著姊姊這一路承受生命的重擔,心潔卻只能擁抱而已。

『妳一定要找到一件妳做的會快樂、會驕傲的事喔!』這是姊姊對心潔的期望,也是一種『來不及』的呼喚。因為自己來不及去做了,希望能讓心潔真的找到那一份『死而無憾』的夢想。很喜歡泉溪最開端的那一段話:『櫻花初開吧!明亮的陽光,徐徐的風吹來,花朵好像都伸長了脖子,在樹枝上慢慢搖著,記得後來,林君在櫻花樹下睡著了,多麼舒服的一天,不知為什麼,我那時腦子裡突然有一個想法,我覺得人要瞑目之前,想到這一天,便可以含笑而去了。有人說美不會持久,我認為它會的……辛苦了,謝謝。』如果對應著最後一集心潔的那些疊印的影像,或者,泉溪的這段話,正是在描述著心潔的『死而無憾』!

關於民峰的尖銳,我喜歡小說裡的。話很少、孤癖、驕傲……這是民峰在電視裡的寫照,你能感受他的冷。當他說著:『不要再把弱勢的那套拿出來』,你能知道他其實自卑,但是,你不知道『為什麼他「那麼」自卑?』你甚至懷疑他就是那『無可救藥、自以為是』的傢伙。他為什麼自卑?小時候受過傷,因為父親?總還是覺得電視表達的不夠。好像民峰就是受很重很重的傷,你知道傷口在哪,但卻不知道為什麼?小說裡,至少還可以用雨天裡父親不穩定的情緒,發洩在民峰身上,所以民峰不喜歡雨天,甚至害怕。但是電視裡,就是很淡的表現著民峰的傷口。

小說裡,民峰雖然尖銳,但外顯的溫柔、和善,依然不少!是電視二十五集的緣故嗎?因為時間短,民峰也變成一個誰都碰不得的仙人掌。在小說裡,民峰偶爾會開開小玩笑,偶爾鬥鬥嘴,這都足以呈現他尖銳以外的另一面,像是有一段:『民峰故做惋惜的嘆氣:「別的情侶都出去逛街約會,只有我的女朋友每天在家裡煮飯、洗衣服,好可憐喔!」』是我漏掉電視上的這一幕嗎?還是??這個民峰很可愛。而戲裡的民峰,看到最後來,真的很想對他咆哮,甚至不明白,為什麼這樣愛大自然的人,會那麼尖銳?又為什麼像他這樣重視保育、重視生命的人,會那麼那麼的不可理喻?雖然我仍站在心潔那一邊,她說:『我覺得民峰是一個很美麗的人』我能感受著民峰放射的光芒,也能感受他光芒下的辛勤努力,只不過,在戲裡真的缺少太多表現民峰的美麗,他的所作所為,就好像是為反對而反對,為堅持而堅持!其實我深深相信,民峰是很有自信的,但在自信背後,一定有某種能量推動著他,而這些能量是什麼?在戲裡,看不到!(對於老單的尖銳。其實跟民峰的尖銳有一樣的問題,小說裡,老年的老單沒有那麼孤冷的。)

說起民峰的尖銳,就不得問問志平為什麼那麼尖銳?後來看見小說那一段文字『林志平申請恢復父姓』的時候,我傻在小說前,原來志平姓林不姓郭。我是一用種驚慌失措的表情,看著這九個字。說真的,戲裡在此之前除了『志在平等』之外,你知道志平是誰嗎?又知道志平和民峰的關係嗎?我們看到墓碑上的字,看到蘇丙傳真上的名字,知道『志在平等』,戲裡把『林志平申請恢復父姓』這一段拿掉,但這一段,卻是除了老單和身體上的殘疾之外,可以直接引發讓志平尖銳的一個點!到底是哪一集說明民峰和志平的關係?至今,我仍是一團亂。關於混亂的,還有水樹阿公接起電話時講的那一句『志平兄,你媽媽……』(水樹阿公,又跟志平、民峰有什麼關係?)

對於心潔,剛好跟民峰相反,我喜歡戲裡的心潔。小說裡的心潔,總是堅持著夢想,固執、堅持如民峰,但戲裡的心潔多了一點屬於體貼,夢想之外,有友情、愛情,還有一點點那種耍脾氣的可愛、耍賴的堅持要留在老單那裡。其實小說和戲裡的心潔出入不大,但是戲裡的心潔就是有著那逐夢的傻氣,而不像小說看起來是一種為了追逐而追逐的感覺。很可惜,小說裡沒有放進那一段心潔寫給英文老師的信,那封信很動人,讓人可以深深的體會到心潔想種花的心情。也正因為少了這封信存在於小說裡,所以讓小說裡的心潔少了一點因為夢想而努力的氣息!

志強。一開始我不是很喜歡這個角色,當他穿起西裝開著『泡馬子一號』的時候,也是因為一開始給人的印象深刻,對於志強後來的改變,有著很強烈的感受,與其說是後來的改變,還不如說他回歸原來的自己,就好像他說的:『很奇怪喔!我高中去淡水唸書的時候,就想說太好了,我再也不要回來種地了,最近……大概從幫你整地開始吧!又覺得好像還滿喜歡這種出一身大汗、手脹脹的感覺,每每抬頭看到這些山,心裡還是會感動耶!』

『有人喜歡天生喜歡吸農藥、聞雞糞、每天在一盤菜趕蒼蠅嗎?如果他們以前做錯了,是不是應該讓讀過書的人、有能力的人、知道該怎麼做才對的人,來教他們!來幫他們!而不是封殺他們嘛!』那一刻,我被志強震住了。當我看見得木(志強阿公)在樹林裡,看著泉溪被帶走時,我是有一股不平的,不平的是為什麼得木這樣對待泉溪。(戲裡,又少了接下來這一段!)小說裡,心潔跟志強說:『警察上山了,你阿公要保護族人的安全,不得已這麼做,就像你現在這樣。』志強像極泉溪年輕的樣子。就像心潔說的:『因為我知道你做的每件事都是心疼這些用雙手生活的人。』在小吃店和民峰相遇,幾個族人圍著民峰毆打時,志強擋在民峰前面,志強說了一句:『你們幾個人打一個,不會不好意思啊!』志強傳承了阿公的正義,也擁有阿公保護族人的信念,更有泉溪對人的憐憫!

其實,對於赴宴,有很多的感動。

比方說:

怡康在大雨的夜裡,跑到山上找心潔的那一段。怡康從小母親過世,父親再娶,繼母像親生母親一樣疼愛他,可是卻在選擇將來共同生活的另一半時,繼母希望怡康可以選擇怡欣的好朋友心潔,繼母認為,這樣子怡康才不會因為老婆而待怡欣不好。那像是一種被別人認為是背叛的感覺。怡康從來沒有想過這個怡欣會不會被欺負的事吧!甚至是說,今天就算怡欣被欺負了,怡康跟怡欣是同父異母,他依舊會站在怡欣面前,做一個兄長保護妹妹的動作。但在怡欣的母親眼裡,卻是這樣看待怡康的。總以為自己的真心,就是自己以為的真心。沒想到在其他人的心裡,卻潛藏著『不信任』、『懷疑』,甚至是『扭曲』。也許是常遇到這樣的情形,所以看到怡康緩緩道出這件讓他心裡受傷的事時,也同樣的震動著自己的心。有時候,我們待人,就是真心的對待啊!所有的不信任、懷疑或是扭曲,能不能用另一種方式表達?我不知道呢!

又比方說:

老單在下餃子時,說著那一槍槍打死趴在火車旁的人群。他說:『誰殺人是對的,誰殺人是錯的。』比照志平不滿的說著:『殺人兇手。』,老單的心,有著愧對,卻已無法回去,就像他再也無法跟彩華回去的感覺!那個年代裡,沒有人分得清楚,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也或許,我們這年代的人,也是如此。就像民峰的保育沒有錯,志強的高山農業沒有錯,但是兩邊碰面,就好像非得要頭破血流一樣!

再比方說:

泉溪在武雄被槍決時,大喊『黃武雄萬歲』、泉溪被槍決大喊『彩華、彩華……志在平等,志在平等啊!』、老單對待彩華的好、水樹跟怡欣的感情、老單幫心潔灑石灰……等等。

只是,那種浮在水面上看海底世界的感覺真的不好。

赴宴,要傳達的東西很多,生命、平等、大自然、二二八、夢想、希望……種種,但要在二十五集裡去傳達,似乎太滿了。像是民峰媽媽去找許主任,我不懂為何有這一場的安排?蘇丙一開始的傳真,對應到最後一集民峰去找蘇丙,蘇丙在這齣戲的意義何在?民峰去找他,就真的能讓他不去投資嗎?戲的節奏很快,我從不覺得它悶,但是,必須看第二次,或是看小說,才能比較清楚在說什麼,更或者說,我只要漏掉一秒鐘,就很難連接起前後,連情緒都被打斷了!

最後一集,要傳達的,原來只是兩個年輕年對生命及理想的堅持,最後一集的公聽會上,學者、教授的發言,顯得突兀。如果要讓人了解台灣的生態,了解更多的美,何不多拍一點例如志強跟民峰解說原住民現為了水土保持所做的努力呢?就連心潔疊印的畫面加上土石流對山林帶來的破壞,也讓人不知所以。相較於電視上的,我會更喜歡小說的結局。戲裡的結局,水樹和怡欣握手、心潔死了、民峰和志強握手……種種,都多了一點刻意!何不就像小說一樣,留一個空間給電視機前的觀眾!

我很喜歡赴宴。但我不知道怎麼告訴別人它好看在哪裡?感動很多,感想很多,但總在快步的節奏裡,好像少了某一個橋段的連接、某一情緒的帶動、某一段人與人的關係為何。它什麼都講了,卻不知道最終要表達的是什麼?大自然的美?人的夢想?志在平等?二二八受難過程?原住民的努力?貪官?權勢?弱勢?愛情?友情?親情?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我在開口邀請別人看這部戲的時候,該怎麼說!

如果說赴宴是一部不用言語推展劇情、不用那種只有長相,沒有演技的演員、內容可以讓人引發思考、屬於比較高層次的連續劇。可不可以,我們不要看得那麼累?也或許,是我太想搞懂裡面在講什麼,或者尋一條可以理出每一個氛圍的線,所以在寫感想前,我得先看過小說,(小說確實把很多理不清的線給交代清楚了。)在寫感想時,我得再把赴宴一集一集點出來看。不喜歡看那種紅到爆、收視超高、不用大腦去想的戲,但,看赴宴,真的好累。

記得上編劇課時,我們書寫劇本,老師看著劇本,挑出一個個問題問我們,每當被問到那種『為什麼某一個人會有這樣的表現?』我們都會回答:『因為……』話還沒說完,老師只有一句話:『要把這些「因為」寫出來給觀眾看,要用戲表現出那些「因為」,光是你自己知道,觀眾怎麼會清楚。』我想,赴宴,給我的感覺就是這樣。我可以感覺那些感動、那些劇作家要傳達的東西,但是,有太多的『因為』都留在編劇和導演的腦袋裡。或許,身為觀眾的我們,也可以嚐試去了解、去看見那些『因為』,但是,東西實在塞得太多、太滿,來不及消化,也充滿太多疑問!

我為赴宴鼓掌。希望下一次有機會參加盛宴時,能夠有比較簡單的思路,引我們走入下一場宴會。


導演:王小棣 編劇:王小棣、黃黎明、徐譽庭、溫郁芳
演員:周幼婷、藍正龍、馬志翔、竇智孔、尤學廷、張鈞甯、洪誠陽

赴宴官方網站

P.S
有人問:『他們能不能就簡簡單單的說一個故事給我們聽?』
我問自己:『能不能簡簡單單的看一個故事?』
故事,不用太複雜、情緒,不一定要塞滿每一分每一秒,
能夠感動,最好!

無聲無息的,我看到十六集了。快要趕上電視播放的速度。從第七集到第十六集,有很多情緒夾雜著。有很多疑問也慢慢的被解開了。

朋友問:『為什麼像民峰那樣愛大自然的人,為什麼會那麼尖銳?』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成長環境,對他一定有很大很大的影響。記得才剛開始看時,我常會偷瞄電視上正在上演的集數。我聽見民峰對馬志強說:『不要再把弱勢的那套拿出來……錯了,就要改嘛!』當時,我非常喜歡民峰的那一句『不要再把弱勢的那套拿出來』,雖然我連結不上前後,但我很喜歡這句話。它在我心裡象徵著一種對於生命一視同仁的感覺,那種人生而平等的感覺。等到我順著集數看到後來這段時,我才發現,這一句話,其實是在說民峰自己。

我想,編劇在下筆時,應該有很深入的去了解民峰從小到大的環境、由內而外的情緒。有時,民峰在講所謂的大道理時,其實有很多很多,是他自己的心境,包括『弱勢』那一環。民峰是很自卑的,在我看來。所以他用很多很多的尖銳,去向外宣戰,而大自然,是他心中最弱的那一塊,是他最能夠不自卑的那一個角落,於是他努力的悍衛著!

我很討厭民峰這個樣子。那種咄咄逼人,不留任何餘地給人的感覺,相較於他的祖父『泉溪』而言,民峰雖然愛大自然,卻忽略了對其他生命的尊重。我印象很深的記著泉溪說的那段話,他說:『我們只是比別人幸運,可以出生在有錢人家裡,所以,我們對別人,也要有一種悲憫的心情。』我在想,如果這句話給民峰聽見,他會有什麼反應呢?他似乎忽略太多除了大自然之外的,人的感覺!又或者是說,大自然才是他心裡那一種悲憫。

其實,這麼多集下來,讓我最深刻的,是怡康在大雨的夜裡,跑到山上找心潔的那一段。怡康從小母親過世,父親再娶,繼母像親生母親一樣疼愛他,可是卻在選擇將來共同生活的另一半時,繼母希望怡康可以選擇怡欣的好朋友心潔,繼母認為,這樣子怡康才不會因為老婆而待怡欣不好。當怡康跟心潔說出這一段話的同時,我突然在電腦面前狂哭了起來。淚流不止的那一種!

那像是一種被別人認為是背叛的感覺。怡康從來沒有想過這個怡欣會不會被欺負的事吧!甚至是說,今天就算怡欣被欺負了,怡康跟怡欣是同父異母,他依舊會站在怡欣面前,做一個兄長保護妹妹的動作。但在怡欣的母親眼裡,卻是這樣看待怡康的。我哭了很久很久,一直到戲的後面,重點不在怡康的時候,我的心情才能平復。

總以為自己的真心,就是自己以為的真心。沒想到在其他人的心裡,卻潛藏著『不信任』、『懷疑』,甚至是『扭曲』。也許是常遇到這樣的情形,所以看到怡康緩緩道出這件讓他心裡受傷的事時,也同樣的震動著自己的心。有時候,我們待人,就是真心的對待啊!所有的不信任、懷疑或是扭曲,能不能用另一種方式表達?我不知道呢!

水樹後來問民峰:『愛和同情,你分得出來嗎?』民峰一直站在弱勢的部分,覺得心潔只是同情他,他不願被同情,所以把心潔排開,將她隔得遠遠的。同情和愛是什麼?你分得出來嗎?水樹害怕怡欣對自己只是同情,但在游泳池畔的那一次交談,我看見怡欣打從心裡佩服水樹的光亮。我喜歡水樹在面對同情和愛的時候,那種心態,不是排開別人,而是將自己照顧好!

戲看到這裡,其實我很不喜歡那一段,所謂的『政治』議題。我倒喜歡馬志強一再叮嚀民峰的那些話。『有些事,不如你表面看到的樣子,你必須去想他背後的意圖。』(應該是這樣的吧!)我喜歡馬志強努力積極的為家鄉盡一己之力的樣子。再回到民峰說的那句話:『不要再把弱勢的那套拿出來。』馬志強之於郭民峰,就是一種很強而有力的對照。前者弱勢,但努力的在改善;後著不斷的努力,只為証明自己不是弱勢!

不知道民峰到後來,發現林淑音是為了『泉溪』而用他,他會是什麼感覺?不知道老單後來的那段五十年前的故事會是什麼樣的進展?不知道民峰在那一群官僚裡,能不能感受到所謂『現實環境』?不知道水樹和怡欣會有什麼樣的結果?不知道馬志強和民峰後來會變成什麼樣子,他們會不會知道祖父那一輩,曾是敵也是友?

這整個故事,把很多事情、很多感覺,都埋藏得很深很深,有時,想向下探去,卻不知從何感受起,只能從最表面的樣子,去想其背後的意圖。


導演:王小棣 編劇:王小棣、黃黎明、徐譽庭、溫郁芳
演員:周幼婷、藍正龍、馬志翔、竇智孔、尤學廷、張鈞甯、洪誠陽

赴宴官方網站

P.S
曾跟同事聊到赴宴這個故事。說起心潔的勇敢及追求夢想的事。她給我一句話,也正是我疑惑的。如果,心潔沒有姊姊留下的那筆錢,她還會那麼勇往直前嗎?我不知道。或者,後面會有答案吧!我想。

馬志翔。我印象中的他,跟馬志強這個角色差不多。『熱情』!記得上回在世新孽子的座談會上,我一個人,什麼也沒帶,只是知道那個時間裡,有那個座談會,就去了!老實說,走進一個陌生的環境裡,心裡的恐懼大於一切。當大家還包圍著導演曹瑞原、編劇陳世杰,還有小馬的時候,我一個人轉身離開,剛走到樓梯,想踏著階梯下樓,小馬叫住我:『你不坐電梯喔!』被他這麼一叫,我傻住了!點點頭,跟他兩個人共乘電梯。電梯裡的他,就像馬志強一樣,熱情的跟自己說著話,我受寵若驚!

不能說喜歡馬志強這個角色,但也不討厭。他和民峰,是另一種對比。民峰屬於自信卻又自卑的人,總是帶著刺迎接每個人;馬志強則是帶著自信,卻常常自信過頭,露出驕傲的表情!民峰很傲,但那種傲是一種孤冷,馬志強的傲,是他站在那裡,你就能感覺他的存在。

第五集,平平。感覺上!不過,我倒喜歡這種『平』。自然而然的往下走!印象深刻的,還是有。像是水樹聒噪的說著與植物的對話、學業上面對困境的心潔、一直順利但還是被『電』的馬志強、一臉公關臉的怡康、堅持要做森林網站的民峰,還有小泉溪對父親說的『你為什麼不能保護他?』。

很喜歡主題曲前的小片段,前面是一個小段,後面是一個大段,都是故事,而我每天,都在期待這兩段的交集!

第六集,感覺節奏上突然變快了。比第五集一下子跳八個月後,還快!還有一些是讓我覺得突兀,或者說多餘的部分。

當民峰被救下山後,民峰的媽媽去找一個『許主任』,然後隔天在電梯裡看見躺在病床上的許主任,不由得想問:『這,要表達的是什麼?』是一種困境嗎?還是一種生命的變化呢?不懂呢!覺得刻意了一點,不知道後面有沒有什麼跟這一段有交集的部分?

另外,像是怡康在走出電梯後,跟怡欣說的那句話,也是有點摸不著頭緒,在所有的介紹中,怡康的個性,被定義在比較功利的部分,但是那一句話,好像就是特別要告訴大家『我,陳怡康,就是這個樣子!』

之前,不是很喜歡『嘉生』這個角色,但是看到這一集裡,嘉生在民峰要他快點離開時,說了一句:『那你自己小心一點!』才又覺得他不是那麼討厭。後來到水樹家找民峰、跟水樹一起到醫院去看民峰,嘉生這個角色,反倒讓我覺得他很善良。他的聒噪,有別於水樹那種有活力的感覺,像是在遮掩著自己的自卑,以及恐懼!

心潔的那一封寫給老師的信,終於了解,為什麼她對『花』有著那麼強烈的想望。為什麼在眾多的選擇,她會選擇花園。那個花園在她的心中構築很久的時間,在她看見父親緊盯著牆上那朵花的時候!她只在想看見父親臉上疲憊不再的神情!

赴宴,即使平淡,都有著一種很舒服的感覺。就像看著隔壁鄰居發生的故事一樣,真實、自然,距離並不遙遠,即使是那種龐大的、對大自然的愛,也讓人有一種希望,希望能用心貼近這個世界!


導演:王小棣 編劇:王小棣、黃黎明、徐譽庭、溫郁芳
演員:周幼婷、藍正龍、馬志翔、竇智孔、尤學廷、張鈞甯、洪誠陽

赴宴官方網站

看到第四集,這應該是繼孽子之後,另一部讓我每一集都有想哭的衝動的電視劇。看電視劇,真的很累,就像我在新聞台的首頁寫著,看電視是一種折磨一樣!所有的情緒,一直堆、一直堆,堆到一個點之後,完全爆發!第四集,就是這種感覺。

本來,就有猜到心潔的姊姊會離開的這件事,但沒想到擺在我所想的點的後面。當心潔收到申請學校的通知時,緊緊的抱著民峰,那種喜悅,夾雜姊姊離開的消息,本來淚水已經到了眼眶,可是卻在他們一起走進醫院的那一刻,怎麼也無法讓眼淚掉下來。哭不出來,真的很難受!特別是民峰說出那句:『生命真的很卑微,也很偉大。』淚水就這麼卡著。一下子,是生命的喜悅;一下子,又是生命的離別,該要為喜悅掉下感動的眼淚,卻又要面對生命的離別,兩者之間,已經不知道要為什麼讓淚水滑落!

哭了,還是哭了!當民峰一直不捨心潔離去,水樹說了一句:『你要不要去看看她啊!』民峰急慌的跑向門外,我還是笑著的,覺得民峰真的很可愛!然後民峰追出去後,看到心潔,心潔說:『我已經開始想你們了!』淚水不自覺的滑落,更糟糕的是,這時候心潔又加了一句:『我不要哭了啦!』又讓我笑出來了。這,又哭又笑,是怎樣啊?!很難受耶!

看到第四集,每一集都有讓人感動的部分。突然覺得,這樣看連續劇,是不是真的是一種折磨啊?不知道是我太善感,還是太容易把戲裡面的東西,想得太多?有時候覺得情緒太滿,心情就會很沈重。不是覺得這樣的東西不好,或者說並不覺得這樣的感動不好,只是覺得,能不能有某些時候,可以輕鬆的,面對生命,即使是一種很嚴肅的議題。

心潔和民峰都是一股腦的往前衝。那種對生命要有些什麼的感覺!只有水樹,給我一種平淡的追逐!或者,說追逐還不是那麼恰當,應該說那是一種對生命的享受吧!

我想。


導演:王小棣 編劇:王小棣、黃黎明、徐譽庭、溫郁芳
演員:周幼婷、藍正龍、馬志翔、竇智孔、尤學廷、張鈞甯、洪誠陽

赴宴官方網站

安靜的看完第三集,感覺上,又多了一點點第一集的混亂。

一開始,心潔從民峰家趕往醫院,看到了姊姊和宏志,似乎就在蘊釀著什麼情緒。姊姊對宏志的不捨,又勾起我心中某一種對親情的依賴。但那股情緒,一直到民峰整個人沈入游泳池內,才完全噴發出來。心潔問姊姊:『妳真的有那麼怨恨嗎?』再對應回民峰回想小時候的片段,我也沈入那個游泳池,跟著回想小時候的種種,還有一些愉快或者不愉快的回憶。姊姊說:『我真的很怕宏志那種早熟,有一天我離開了,宏志不知道會不會怕。』雖然姊姊沒有回答『怨恨』的問題,但她在行動上表現出來,那應該不屬於怨恨,而是一種恐懼,就像民峰面對自己的童年、父親的怨懟,那股壓抑在心上的情緒,始終都在心上!

老單、阿公,這兩個角色,真的讓人覺得混亂,還好,我只看過、帶過,想了一下就沒有一定要去找出他們的關聯,甚至是嘴裡講出的『志平』,又跟民峰有什麼關係。至於馬志強這條線,跟心潔終於串在一起,只是,交集還是那麼一點點。有人問:『馬志強這條線究竟有什麼?要表達什麼?』看了三集,我還是不明白,也不急著明白,後面一定會有交代的。

森林網站的小精靈,很可愛、很有趣。前幾集,看到民峰和心潔,一個對夢想堅持,一個尋找那一件做了會『快樂、驕傲』的事,而森林網站,就是水樹的『想法』!他的創意、點子,隨著自己的心而走,可以溝通、可以修正,但是最後他還是要做他想要做的事,當森林網站的小精靈跑出來的時候,我在電腦前看著、笑著,水樹這傢伙,實在太可愛了!整理龐大的網站資料、網站設計的編排、與脾氣不好的民峰溝通,他在電腦前睡著,雖然小精靈最後是放上心潔說的:『原來是一場夢!』,我想,水樹心裡,也作了那一個夢,『我的腳麻了,我的腳有知覺了!』

心潔說:『姊,姊,我找到了,我要做花園,不是賣花的,是自己設計一個花園,給大家來看。我要去學,我要去英國學。』當她告訴大家『我要去英國學』,『英文呢?妳的英文行不行!』心潔說:『學就好啦!』我在心潔那句話裡,聞到一種我們已經遺忘很久的東西,就像她很認真的跟民峰說:『你一定要教我喔!要把我教得很棒喔!』還是很喜歡她那種一股腦的熱情,對生命的、對自己的,『學就好啦!』真是一句激勵人心的話。想起陳信安去NBA的那句話『Try it!』,只有去做,才知道會是什麼樣子;只有去試,才知道自己的重量有多少!

第三集,多少還是有些雜亂,我買了小說,雖然很想看,但還是要等到二十五集看完,才去閱讀小說。因為我想要看看沒有看小說的我,能不能明白,戲在說什麼,或者說,我想看看,不看小說的人,會不會懂這一片混亂中的思緒或邏輯!

老師說:『看戲不需要用力。』
其實,我也不想花太大的力氣去看,所以,我將一些自己覺得無法消化的東西,拋在一旁,只看自己明白的。我期待,後面給我們帶來驚喜的結果,但在此之前,我們都要能夠明白彼此的關係,就像民峰明白那顆大樹不能砍,砍了後會危及其他的小草一樣。如果我們不能明白那角色與角色之間的關係,那麼這部戲就很容易像那顆大樹一樣,被觀眾腰斬!編劇、導演,就像民峰。而觀眾,就像心潔和砍樹的人,有人去明白樹和草的關係,有人則對它做出傷害。我應該是心潔那個角色,不懂,也要搞懂,因為相信民峰!


導演:王小棣 編劇:王小棣、黃黎明、徐譽庭、溫郁芳
演員:周幼婷、藍正龍、馬志翔、竇智孔、尤學廷、張鈞甯、洪誠陽

赴宴官方網站

看完後,有種欲罷不能的感覺,但是我如果速度太快,朋友追趕不上的話,就要多付一次錢。所以,我還是慢慢的看好了!

第二集,感覺沒有那麼難消化了。雖然還是有些片段不斷的跑出來,但大體上,比第一集好看很多!

很喜歡心潔這個角色!也很喜歡民峰這個人。在公視的網站上,看到一些人評論民峰這個角色,有不少人討厭他。我喜歡他這個人,或許是個性上的衝動有某些相像的部分,有那種對某一件事的堅持、認真,甚至是固執。而心潔,我喜歡她很認真的去做每一件事的態度,就算她一直不知道姊姊說的那件對她而言,做來會快樂、驕傲的事是什麼?但是,她在學每一件事的時候,都是用那種『將自己放空』的態度,去讓很多很多事情,填滿她的生活,也在這之中,找尋姊姊口中所說的那件『快樂、驕傲』的事。這兩個人,是一種對比,但都表現出一種『專注』!

後來,心潔和民峰上山時,心潔爬上樹。很羨慕那種感覺!民峰在樹下說:『小心一點啊!』,心潔不管他,還是一直往上爬!就喜歡這種什麼都不管往前衝的感覺,對什麼都好奇,對什麼都有著一種希望,真好!

民峰和心潔,前者是那種橫衝直撞,不管別人死活往前走的人;後者,是用一種很輕盈和緩的姿態向前的人。我喜歡民峰,羨慕心潔!

其他的,都只有一些片段,還沒有什麼太多的感覺,不過,馬志強跟胡董坐在車子裡,討論著那台『泡馬子一號』時,馬志強對著車窗外一笑,那畫面真是想扁小馬。很可愛,很欠扁!


導演:王小棣 編劇:王小棣、黃黎明、徐譽庭、溫郁芳
演員:周幼婷、藍正龍、馬志翔、竇智孔、尤學廷、張鈞甯、洪誠陽

赴宴官方網站

一直到了公視在播赴宴的第八集,我才上網看赴宴第一集。我在最後心潔抱住姊姊的時候,溼了眼眶!我花了很大的力氣,幾乎是全神灌注的盯著螢幕,偶爾HINET的傳輸中斷,還會打斷我的專注。這樣看戲,真的頗累!

最喜歡前面的五十年前。郭泉溪的那段日文『櫻花初開吧!明亮的陽光,徐徐的風吹來,花朵好像都伸長了脖子,在樹枝上慢慢搖著,記得後來,林君在櫻花樹下睡著了,多麼舒服的一天,不知為什麼,我那時腦子裡突然有一個想法,我覺得人要瞑目之前,想到這一天,便可以含笑而去了。有人說美不會持久,我認為它會的……』我不知道別人什麼感覺,但我卻可以在竇智孔的聲音,和那畫面裡,感覺那種在櫻花樹下享受明亮的陽光以及徐徐的微風,吹拂著自己。我很喜歡這一場,它帶出了生命的長遠性,以及面對生命時所擁有的韌性,而那份韌性,就來自於最後那一句『有人說美不會持久,我認為他會的……』因為,他相信。

時間拉到五十年後,從郭民峰的口白開始,那一段『北緯二十五度』的東西,很棒!另外,像是劉老師形容民峰像『孢子國』也很有趣!後來跳接上海、蘇先生、胡董,就比較難承接,就像我看到最後面馬志強出現在上海後,我還一直在想前面這一段,這節奏太快,戲本身的深度就要花很多時間去懂,在卸接場跟場之間,又跳得那麼快,就要花很大的力氣去想。我一直是到後來,看了第三次,才搞清楚蘇先生和胡董這兩塊的關係。

這之中,我們從郭泉溪那句『志在平等』,到後來看見蘇先生尋找著『郭志平』,知道蘇先生之後與民峰的交集;當尤副理到山上找單先生,單先生在墓園裡,把『郭志平』的名字,亮在鏡頭前,知道這個人跟民峰一定有關係;當水樹說著胡董的事給民峰聽,知道這胡董跟民峰後來會有什麼交集……所以,只要前面一個不留意,就會錯失所有的卸接處。是我漏了什麼嗎?我為什麼記不得『郭志平』和『郭民峰』的關係是從哪裡牽在一起的? 還是它就這麼理所當然的,必須被知道?

第一集的感覺其實還滿不錯的,但是跳來跳去的場次,會搞得人頭昏腦脹。可能是我們習慣了那種一開場就介紹人物,還有人物與人物的關係了,所以在這裡,會搞不清楚人和人之間是站在什麼位置。就像後來宏志的部分,就讓我看得不知道在做什麼,到底宏志是誰,到底這樣的跳來跳去,宏志跟民峰又有什麼關係?一直到心潔的姊姊出場,我才搞懂。

其實,我倒不在意整個大方向是要表達什麼,只要故事流暢,對我而言,都不是太大的問題。就好比我很喜歡最後面,心潔跟姊姊在做乳房檢查,心潔一直跟姊姊打打鬧鬧,後來姊姊正經的跟心潔說:『我復發了!』然後心潔安靜,對比到前一場在車內的戲,姊姊面對心潔提出的:『姊夫有外遇了?』,姊姊的回答。這之中,給人的感覺,是很強烈的,特別是聽見那個宏志的阿姨還等著他們要一起去墾丁,心潔是錯愕的,但反應都不及那句『我復發了!』來的強烈。一個是無關於生命的驚愕,一個是對於姊姊生病的難過,當心潔哽咽的說:『姊,妳幫我盛一碗湯。』到後來緊緊著抱著姊姊時,我的眼眶也紅了。

第一集塞進去的東西太多太多了。如果可以分散一點,就不會覺得看起來會那麼吃力。比方說,人物不要一下子啪的全部都出現,這個還沒搞懂,就要去接收下一個,下一個還在想跟上一個的關係,下下一個又出現。一陣混亂!但故事的本質還是很棒的。只要不要這樣跳來跳去就好!

最近,大家都在問:『為什麼作戲的人,不能好好的說一個故事就好?』老實講,我常問自己:『我能不能好好看一個故事?單純只看它的感動,單純的跟著故事走?』我想,我是可以的。我們循序漸進的生活裡,常會因為一下子塞太多東西進腦袋,都會搞得自己精神疲累,如果,在看故事的時候,也要一下子塞進太多內容,對我們來說,也是一種負擔!可不可以,簡單的?不管看戲或作戲,能夠把一種對生命的體認用最簡單的方式,直擊心裡!也許,看戲的人,看不到最原始作戲的人要表達的感動,但最起碼,希望在看戲的時候,能夠讓戲輕輕的敲擊那最深層的感動!

我是感動的,面對赴宴!
我是混亂的,接受赴宴!
我是期待的,參加赴宴!


導演:王小棣 編劇:王小棣、黃黎明、徐譽庭、溫郁芳
演員:周幼婷、藍正龍、馬志翔、竇智孔、尤學廷、張鈞甯、洪誠陽

赴宴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