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網路減弱你的溝通表達能力與思考邏輯!
如果可以的話,不要讓自己掉進被公評或公審的陷井裡!不要浪費人生在那些可以小事化了的事情。
文字的背後,是軌跡!
你不知道你的所有社群裡,只要你追蹤的人數不夠多,或是他們都習慣不發文,你看到的「就是這樣,是大數據塞給你的資訊」;即使你追蹤的夠多,訊息量夠大了,這些大數據還是會演算那些「為你推薦」而你不感到陌生的訊息給你,讓你「誤以為」那些都是你自己手動加的!
如果你真的喜歡速速的啃劇,其實讀劇本會比讀小說快非常多(劇本大多只有對話,及沒有過於鉅細靡遺的場景描述。)多讀幾本劇本,看劇的時候,你就能慢下來看那些正常速度的表演,在其中領略你經常忽略的細節,或者你時常遺忘的自己!
也許走進元宇宙的時代是遲早的事。但某一些再不見天日的作品,也許仍然需要藉由那些老時代的機器讀取,才能看見更多早期還未進入如此豐富的影音時代的作品,也才能很清楚看見一個創作者的變化、成長,或是從中看見影視創作經過不同年代有著不同的敘事方法,且融進不同時代的元素。
「網友」不是朋友。在抵達「朋友」的關係以前,需要更多的互動累積彼此的交情。一千個網友裡,能夠有一個成為生命中的朋友,算是非常幸運的事情了!
一個有企圖想將大多數人拉攏到同一個宇宙的社群媒體,勢必不能失去最有可能長時間黏著的讀者!而由此來看,長文的創作者,究竟能不能把「Facebook的粉絲專頁」當作另一個「文字平台」來發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