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matters的一百萬字後,我選擇相信讀者!

寫在前面:我就是特別喜歡找個什麼里程碑來寫文的人。剛寫完方格子的第400篇就來到了matters的第一百萬字。關於「相信讀者」這件事,很早就要寫了,恰好就跟上了這個一百萬,就一起吧!而且理當要再從頭梳理。不論你是我的新讀者或是一直陪著我的老讀者,不妨一起看看有些數字、有些觀察、有些互動是怎麼推論出「相信讀者」這件事的。

坦白說,其實我一直不認為「會有人想讀我寫的字」,來matters寫字的人,過去或現在是大流量、有讀者、小有名氣、大有來頭的人多的是,我就是一個被facebook演算法搞得超級無敵宇宙焦慮的人,我就是很厭惡某種facebook那種通訊錄式的好像同溫層都很熟,好像誰都能對你指手畫腳、對你貼上無盡標籤,找你幫忙的時候傳訊息來要你幫分享按個讚,你開口說:「該死的大數據都讓別人看不到我。」就一堆人爭先恐後的好像自己多關心你一樣一直問你:「你幹嘛一定要人家看到。」(然後現在很多人溫水煮青蛙的抱怨facebook,對吧!)

所以,我逃跑了!

我跟很多「認為把文章貼出來還有人拍手能賺錢」的人一樣,來matters寫字是真的想要找點收入的;但我跟很多人不一樣,我真心就是慢慢測試、慢慢觀察,發現這個化讚為賞的機制,是有可能替「文字」「閱讀」「出版」甚至是非營利事業組織帶來另一種收入的,然後我用盡我所有過去積累的、寫在facebook沒人要看,甚至常被提醒自己斤兩的文字能力,開始在matters上一路寫了兩年又三個月。

*相關文章我建議大家回我搞的list找,這裡面有很多我一開始對這個平台、讚賞公民的想法:https://www.sunlinedesign.com.tw/matterslist

很多知道最初的那幾個我一口氣把我所有文章站內隱藏的人,現在都不在了。這件事我說明過:關於所有的注視,對我來說都是一種沒有心理準備的焦慮(我的人生就是無盡的焦慮著。)

我跟所有懷抱自己能夠達成某種目標或是對自己人生還在萌芽階段,想成為網紅,想靠網路上的一切賺取「不用去上班」就有收入過活的人,或者想靠什麼被動收入而擁有財富自由的人完全不同;我已經過了某種「賭上人生」「放手一搏」的年紀,特別是在我沒有把握的事情上;我不需要名氣、人氣,我需要的就是一份穩定的收入,不要讓我成天提心吊膽,還要讓老媽媽七十歲了常憂心我吃不飽。(偏偏,網路上就是需要一點能見度才行)

很意外的,我在matters上遇到與我過去人生經驗裡,完全不同的經驗:我寫的有人要讀,我說的有人認同,我有時像打開了誰的腦門,或是有時都在不同的互動中,激盪著自己對文字、對人生、對世界的不同想法。

我發現我確實擁有某一種表達和陳述能力,我也發現我的確像我的年紀、不像在Facebook的角色,我的文字有一定的重量;我當然也發現我很介意那些數字,那個上不上首頁第一的排行,以及誰幫我拍手誰不幫我拍手那些起起伏伏的數字,我很討厭那樣的自己,我也很討厭面對旁人關注時,為什麼總是無法從容優雅的自己。

(以前首頁的排行呢,是拍手多就會跳上去第一篇,我每天都在玩這個機制,玩到走火入魔!哈哈哈。後來才改成現在這樣的,但現在規則是什麼?我也不曉得,我沒在看首頁了,要問一下抓數據的大大們。)

我好想知道那些很從容優雅的意見領袖們,到底是怎麼應付所有在自己身上的倍受關注?他們很享受嗎?為什麼我都不能享受那種總是三不五時被「大大、大大」叫著或是大神大神稱著,再不動不動就要被tag抓出來講話的身分?

(我發現大人的世界好像常說反話,所以常誤會別人說不要就是要。這點我沒有很大人,我一點都不想當神,也不想當大大,更不想當什麼意見領袖。)

我慢慢在這些互動中,開始思考我從來沒有思考過的事:比如說年紀的差距、想法的差異、生活環境的國內國外不同、看待事物的輕鬆或嚴肅的互動⋯⋯所有與人應對進退的一切一切,都在matters上有了與過往生活經驗的極大差異。

很多「年紀上」我所認知的理所當然,在比我年輕十五、二十歲的青年們身上,可能才剛碰觸,而那些打打鬧鬧總是瞎起鬨的喧鬧我也常常不以為然,卻又想著「啊!我的長輩以前是這種心情吧!」我慢慢成為我以前從來沒有想過的角色,尤其是收斂自己對整個世界的不滿、憤怒、不理解⋯⋯如果我的文字真的有那麼一點分量,我該怎麼讓它們至少不要那麼尖銳。

(如果你有興趣細讀,可以回頭找至少一年前的文章,刺刺的,而且無比焦慮。)

而真正讓我開始意識到「不要那麼焦慮(都沒有人看見你)」「不要那麼尖銳(非要對任何什麼強戳猛啄」,

我想,沒有意外的那個答案肯定就是「讀者」!

我並不想把matters上所有人與人的連結都歸類成「因為有著互動所以我們相依」這麼簡單而無視於「文字」存在於我們之間的關係,我相信「互相閱讀」這件事,或多或少都左右了我們看待別人的文字(或其他創作)進而影響了彼此的關係,或者連看世界的角度都不同了。

那個總是被拿出來討論的「價值」,從誰的夠不夠格成為拍手最多的,到底很多拍手為什麼換不到相對多的LikeCoin⋯⋯被「寫字賺錢」吸引來的新手或是「總是無法得到相對數量的LikeCoin」及總是想「評斷別人的文字價值和行為究竟是不是妥當」的老手,永恆在這些事上爭執不休。

我應該是在某些數據統計以及我比較敏銳的觀察能力中,開始有了「相信讀者」的信仰。

比如說:

我其實滿常看到「我根本不認識也沒在互動的」新舊用戶,拍了我某篇文章,但他們並不經常的出現,可能偶爾路過或是好奇matters而開了帳號,或者就是閒來無事就打開來看,而對你的文章給出了回應。

我也在那種常常想著「都沒有人要看」的沮喪或擔心中,看著那篇文章的拍手持續上升,有些是老朋友的閱讀,有些是剛好有共鳴的人的回饋,有些就是天天會見面的那種互拍在寫字路上像種陪伴的人⋯⋯我並不刻意與誰互動頻密,或是非得搞一個自己的小group,甚至滿常動不動跟任何人意見相左擦出了火藥味,但「閱讀的人」好像始終都在,也許多半都來來去去就是「一直都有人在閱讀著!」

(我的拍手數據和LikeCoin也證明了這件事)

我寫的小說有某一部分喜歡它們的讀者,寫日記有日記的讀者,寫家人父母也有它們的讀者,連最近開始邊寫散文邊加進本來寫過的詩也會有它們的讀者;而就算那些寫書、寫電影、寫電視的心得,都不及其他文章受歡迎,它們也依然有它們的讀者。

我慢慢不焦慮「沒有人看」這件事,我希望我可以繼續把那些我想完成的系列寫下去,我希望這樣的我寫你讀,像一種信仰被我虔誠的放在心裡,我不用成為什麼名氣很高的作家/網紅、不需要站上台去老是對所有的事要提出什麼呼風喚雨的見解,我只要相信「一定會有人讀著」,就可以繼續寫我想寫的,說我想說的。

matters最常爭執的就是「收入」跟「拍手多寡」這件事。看到後來我常常都會想:

「怎麼不把力氣花在觀察自己的生活,把它們記錄下來呢?」

「怎麼不花點時間讀點好看的書、看場好看的電影,然後把它們轉換成創作的可能呢?」

「怎麼不再多精進自己想要被看見、想要與人有所交流的,那些自己擅長的事呢?」

「怎麼就是不相信專心寫好自己想要說的話,一定會遇到讀者呢?」

我是個非常不信任生活週遭所有事物的人。尤其是人。

(如果你看過我在Liker Social動不動就要質疑一下加密貨幣到底能賺啥屁錢,或動不動恥笑NFT就是一種當今「我知道我很潮」的玩意,就會知道我多麼地不信任所有人趨之若鶩的事。)

在這一百萬字的累積之中,我漸漸願意相信這世界還有讀者,不只渴望透過文字的交流,還對「閱讀」有著擁護;我也願意相信我只要這麼持續寫著,一定會有人願意花時間讀我那些總是寫不完的思緒、說不盡的心情。

也許,我的文字不是那種會大鳴大放、大紅大紫的,但這些都使我的生命,進入另一種層次,以往默默寫著沒有人看的時候,沒有過的思考,沒有過的期待,也沒有渴望過什麼,都在這一百萬字中,有了更明確的意義。

至於「論收入」「論排名」有時候,我們得摸摸自己的胸口,想想自己是不是「真的不在乎」?如果在乎就別違心總是說著:「我只是寫好玩的。」總要替自己努力點些什麼?

或者,關於「能不能被看見」這件事,到底渴望與否?如果渴望,也得對自己的文字/創作下點功夫,做點功課,不要總是搪塞自己「就是沒有遇到知音或伯樂。」

如果這裡你找不到機會,你總要為你的努力去尋找其他的機會、其他的可能。

最後,「化讚為賞」這個機制到底能不能賺到錢?可以的。只是,你在得到別人讚賞之前,你做了什麼努力讓別人看見你?你想要的是長而久遠的累積,還是只是「啊!我就是好玩的」沒有成果就嚷著機制不好呢?

那所謂「長而久遠的累積」,日子久了,你替自己付出多少,日子會告訴你!而那時回應你的真的不是那麼一丁點LikeCoin了,你可以獲得的更多,錢也好或者其他有形或無形的回饋。

讀者一直都在,而你要誠懇地對待自己,這是在matters的一百萬字中,最大的心得。

也因為這樣大量彼此閱讀的互動,讓即使看起來「像個社交網站,也真的很社交」的matters,讓真正的創作者們有了一個再也不是默默著孤獨創作的空間,這不也是一種很值得珍惜的擁有嗎?

圖:不放圖好了。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