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去看瓦力時,看見《海角七號》的預告,看見那六十年前的信,看見這齣戲最後組成的樂團。姊姊問我:「樂團跟信到底有什麼關聯?」我說:「我不知 道。」我十分抗拒這部電影裡的這個舖陳,六十年前的那些信。原因無它,只因國片太把梗講得太清楚,太愛強調那些其實不用過於強調的梗,常常讓人會走出電影 院時,不明白這些在文宣上講得很漂亮的故事,究竟哪裡漂亮了。
今天看完《海角七號》,步出電影院,我突然可以用一種比較明確的方式講述我對這些文宣,那些莫名突顯現的梗,是什麼樣的心情了。那就好像是一個非常爛的 「置入性行銷」不斷強調某一句文案十分重要,某一個物品十分重要,但戲裡沒能用很流暢的方式去表現,就變成闡述理念那般,無趣了!
可能是我才剛從恆春回來。那裡的街道,我才認真的走過好幾回,所以對這個故事就更有感覺。陽光、沙灘、海岸,還有恆春鎮代表主席(馬如龍飾)口中一直不停 叨唸的BOT,連他叨叨絮絮說著的:「誰說恆春沒人才?為什麼年輕人都不回來。」教我很有感覺,而這感覺裡還摻雜了一些難受。這難受,有一部分是來自阿嘉 (范逸臣飾)在台北砸爛吉他的憤怒,另一部分則來自己想要在南端站穩的心情必須不斷受限於「南端」這個字眼而時常掙扎著要留下或離開?
劇中幾個角色,是被迫回到南方,但也有幾個角色,是安於留在南方過日子。故事沒有特別強調從北返南的那種孤獨及失落感,也沒有大剌剌的好似一切樂觀陳述 「其實恆春也不錯」的理念。每一個角色,不論是誰,都用自己的表演,表現著那份內在的情緒,沒有過於顯露的台詞,反而內化許多。
講到演員,當然不得不讚揚一下電影裡的每一個角色。尤其是前幾部國片被我嫌棄是破壞戲劇的老演員。這部電影的老演員都十分融入角色,沒有矯情的對白,沒有 故作姿態,看著看著,你會以為他就是那個角色。這某部分,當然得回頭看編劇的功力。魏德聖沒有刻意的要表達什麼意念,你能知道他只是認真的講著一個故事, 真誠的!就是這樣的真誠,你便看見《海角七號》裡,那些小細節默默的感動著自己的情緒。
回到「信」這個主題,文宣上免不了會一直提到它。一開始,我覺得這個「六十年前沒寄出的信」的梗很爛。看完電影後,我不得不向這個爛梗懺悔一下。有些人 說,抽掉這個信的舖陳,故事仍舊成立。我倒不那麼認為。這信有存在的必要,畢竟它支撐起「送信」這個角色的存在,以及異國戀人的橋段。但若要準確的說,所 有六十年前的畫面可以大膽的全數刪除,只留下信的旁白,會更感動一點。導演並沒有把六十年前的那些畫面處理好,看起來太假了,破壞那信的感動。雖然 我也覺得最後在信的部分收尾收得不好,但畫面確實才是最大的敗筆!
看完《海角七號》我的第一個念頭是這齣戲也太好看了一點。又,當我走到接下來上檔的《囧男孩》的大看板前,我就打定主意,這個夏天的國片,我是全部都看定 了。若要說《海角七號》會開創新的國片局面,我倒不覺得有那麼了不起,但我在想這些片子,起碼看得見那些日常生活下,最真的感動,並且與觀眾分享著!
來吧,來看《海角七號》吧!這電影裡,絕對不是只有南方的感動。如果你看到女主角友子(田中千繪飾)在阿嘉的懷裡不斷的說著:「為什麼要欺負我?」它就不再是一個只屬於南方的故事。別忘記,每一個地方,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海角七號》CAPE NO.7/2008出品
導演/編劇:魏德聖
演員:范逸臣、田中千繪
《海角七號》電影官方部落格
《無樂不作》/范逸臣(電影主題曲)
P.S
高雄飄雨。
照片為《海角七號》酷卡以及我拍的鵝巒鼻燈塔。
不好意思 = = "
段落與段落之間,空格怎麼這麼大呀?
占了好大一篇留言的感覺 XD
下次改進!
呵,不打緊。
我改好了。
啊你怎麼比我生氣啊?
不氣捏。
我只是剛好半夜看到才回的。
是說我平常很懶得回這樣的留言,
半夜發瘋才會這樣。
謝謝你啊~~
起碼我願意花錢去看,去了解。
願意,去了解 ~
這相當重要。
我認同換日線的說法。
創作之於創作者,如果是多元自由的。
那麼,之於觀者呢?
當代的創作,呈現的總是自由開放的創作樣態,
展呈的也非僅是單一的視域觀點,
自然也允許觀者的多元詮釋。
真正的創作不是解釋,
不是固守既有的中心論以及主軸式的敍事風格。
既然如此,
多元歧異的觀者,各自疏異的相異觀點,都應該被尊重。
懂與不懂?
真的是創作者創作一件作品時,極力試圖要傳達給觀者的嗎?
或者,只有當我們越出懂與不懂的既定框架及視野,
才能衍生出超越作品之外,更為繁複歧異的多元視域。
那是有趣的。
另外,
大眾的觀點,是否就全然等同於作品所欲傳逹的全部視域及觀點?
或者,
其實"大眾"以及"一般的評論觀點",其實也是被建構出來的。
相應於不同語境下,各自表述的獨特語意,"大眾"真的存在嗎?
可不可以,
每個人其實可以創造出的是:自己獨立的觀點。
不必然得全然等同於:別人的,一般的,大眾的。
作品的"再創造"過程,
是透過獨立觀者與獨立觀者間的多元詮釋,交流對話,以及開放性的討論,
才能再次創造出:"越出作品自身"的創造性場域。
那裏,既包容著各自獨立的觀點,也給出更為廣闊的多元視域。
懶得解釋? 可以創造出的是什麼??
我們可以再次思考這樣的交流方式,以及它帶給我們的?? = = "
你有看沒有懂 但是懶得跟你解釋 真的有興趣你錯過了什麼重點 自己去股溝一下別人的影評 切…
Aki:
你不用那麼生氣的。真的。
我看不懂又怎麼樣呢?
人生啊,就在不斷的錯過中成長啊!
你那麼生氣來我這裡懶得解釋卻又留言,又是為什麼呢?
我從來就沒說過我看懂任何東西。
你又看懂了些什麼呢?
我就算看不懂任何片子,那又怎樣呢?
起碼我願意花錢去看,去了解。
不需要因為別人不懂,
搞得一付非得要看得懂才能寫感想才能寫心得,
才能去看的那種死胡同裡。
國片好不容易有點回春的狀況,
不需要拿那種自以為是的驕傲讓別人避之為恐不及。
若可以,
請你寫更多比google那些更好的影評,
來說服我!!!
謝謝!
看完這部電影,超感動的啦,
國片萬歲,好像票房已經快破兩億了,
我個人覺得茂伯真的是很搶戲,
因為他的角色太顯眼了吧,
所以忍不住弄了件衣服穿在身上,
有興趣的網友可以到Y拍,搜尋"海角七號"
你就會找到很有趣的東西唷~
malason:
先看看《囧男孩》的動畫吧!
為什麼《囧》可以《海角》不行?
你講的太含糊,所以我沒法回應你你完整的語意。
若是以技術及資金面來看。
很抱歉,我沒辦法同意你說的是環境問題!
台灣沒有那麼悲哀。真的!
當別人做得到時,我們也得去想想,為何海角把動畫搞成這樣!
可以堅持這一整段存在,但不行做得那麼粗糙。
這是我的看法。
但或許,你可以把你想說的,說的更明白些。
也比較好討論!:)
《海角七號》票房破億串聯
12天(9/2)破2000萬,17天(9/7)破4000萬,照這種扮勢來看,破5000萬指日可待!
要是真有破1億的那天,「海角七號」必將留名青史!
有部落格的朋友串聯一下讓票房破億
http://stickeraction.com/cape7
七封寄不出去的情書,一部感動千萬人的電影!
為什麼卻有一張惡搞撈錢的電影原聲帶?
這張目前在電視上大打廣告的「原聲帶」,各位在博客來、誠品、金石堂、玫瑰大眾等預購通路上看不到曲目,但是這邊要提醒大家,這張開放預購的專輯已公佈曲目!在您按下訂購鍵之前,請大家睜開消費者雪亮的眼睛仔細分辨!
請熱愛海角的大家,支持退訂,加入我們抵制撈錢商人的行列!我們要完整的海角七號電影原聲帶!請到海角官網發出您的怒吼!讓豐華聽到我們的聲音!
◎海角七號官網–電影原聲帶相關討論:
http://cape7.pixnet.net/blog/post/21975143/14
◎嚴云農對於「海角七號原聲帶」事件的回應
http://anoyen.pixnet.net/blog/post/22314253
◎nownews報導:《海角七號》原聲帶失真?「國境之南」作詞嚴云農狠批
http://www.nownews.com/2008/10/09/11490-2347415.htm
◎豐華唱片惡搞《海角七號》電影原聲帶始末 by 阿孝
http://blog.yam.com/kiroro9930/article/17683894
◎海角迷的驚嚇──拒絕豐華唱片令人失望的海角七號電影原聲帶 by 阿孝
http://blog.yam.com/kiroro9930/article/17676524
支持海角七號,拒絕豐華唱片撈錢假原聲帶部落格串聯:
http://stickeraction.com/kiroro7
"所有六十年前的畫面可以大膽的全數刪除,只留下信的旁白,會更感動一點。導演並沒有把六十年前的那些畫面處理好,看起來太假了,破壞那信的感動。雖然 我也覺得最後在信的部分收尾收得不好,但畫面確實才是最大的敗筆!"
這段話完全深得我心阿~
我也覺得導演花大錢拍了船戲/動畫一點都不值得
找一個日本阿公念出來給女兒聽這樣的景, 效果個人感覺會遠大於很假的電腦動畫
此為我覺得本部國片最爛的兩個點。
啊? 你問我另外一個店是什麼歐?
另外一個點就是..
范逸臣演的阿嘉。 XD
或應該說 阿嘉這個角色編劇並沒有鋪陳的很好..
那個很假的電腦動畫,除了代表了一位認真的台灣人對自身理想的堅持,也凸顯了目前台灣大環境的悲哀。
呵~~
我覺得畫面停在友子打開信,看信的地方。非常非常好!!!
是一個很好的結尾。再有任何反應,都會弱掉這整部戲。
為什麼老師如此畏縮啊?
這得回去看歷史。殖民與被殖民,然後戰敗後的當時狀態。
愛情需要勇敢才能承重,但回頭過去看歷史,我覺得那是重要的。
至於為什麼不能大大方方的道別。
我想我很能明白這個感覺,那懦弱不盡然是不敢面對友子。
最不敢面對的是自己,以及自己希望守護的愛情。
最後這個點!!!
哈哈哈哈,就是我覺得收得最不好的尾。
整部戲除了六十年前的畫面有點造假外,
就是這個點最爛了。
如果你問我,故事要怎麼收尾好?
我會說不知道,但絕對不是這樣收。
我會覺得是他不知道怎交代了,才這樣安排!!
但整體,是個非常好看的故事。
以上^^
很多人都想知道年老的友子打開信後會有什麼反應
(光是那個打開盒子的畫面,我就不行了……)
為什麼老師如此畏縮,只敢躲在船弦偷看友子
(我跟同事都說,這麼懦弱的男人,換我是友子,不要也罷)
為什麼大大的媽媽會跟阿媽不相往來的原因
(導演在前幾日的絕色影城放映座談後表示,林曉培偷了老友子的錢去日本,
跟日本人生下大大,後來被拋棄,才回到臺灣)
以上^_^
http://blog.yam.com/kiroro9930/article/17676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