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親愛的安德烈:
我在兩個夜晚,將你和MM的通信看完了。坐在床上看書的我,突然在想,你之所以是安德烈,是因為你的母親是MM,而我們,沒有MM那樣的母親,會是誰的安德烈?我的姊姊問我:「你會希望我們的媽媽是龍應台嗎?」我想了良久,點了頭,但心裡又不是那麼踏實的點了那個頭。我很清楚,像我的母親那一輩的人,能夠變成像你MM那樣的母親,是需要很多條件的,這是我們央求不來,也無法改變的。
就像你問MM她十八歲的時候在做什麼,我的母親應該會回答我:「我十六歲就出社會賺錢,二十幾歲就已經是一家女工廠的廠長,要帶二百多個員工。」所以,通常我都會在我母親這樣回答我的時候,終止了對話。她不明白,她那代跟我們這代的差別在哪裡,就好像我已年近三十,我還不知道自己的未來到底要做什麼,我的母親就會回答我:「我在你這個年紀,早就要養你們兩個了!」
我真心的期待我的母親如同你的MM嗎?我真心的想要自己也是安德烈嗎?當我想到我的母親因為只有小學畢業,現在還會自卑,我就不敢強求。我小的時候,我母親不曾帶我去看過蟋蟀,不曾讓我聽什麼古典樂,我印象中我的童年是在戲棚下玩耍,在母親的工廠裡睡著等著母親下班。
我們不會討論國家的問題,不會討論人民的問題,更不會討論貧富不均以及MM隨手關燈的環保問題。我們更不可能去討論這座城市有沒有咖啡館,能不能逗留,能不能有文化,我們與母親的對話,或許更接近MM與她的母親的年代。
可是我們的年紀,是離你更為接近,緃使我們還相距了約莫十年的光陰,但是在你我的立足在資訊充沛,沒有什麼可反叛的年代,我說實話,我會想要有一個像MM一樣的母親。我可以跟她談自由獨立,可以告訴她為什麼我一再的換工作,可以希望她跟MM一樣,只希望我不要變成工作的奴隸,至少要有自己生活的品質。
可是安德烈,在一個從小貧困,成人之後又要背負丈夫留下來的債的母親,她清楚的信念是工作能賺多少錢,就工作多久。所以,對於我一直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這件事,在她心中是莫大的疑問。她希望我能多賺點錢,至少不要為錢愁,可是我喜歡的行業又是讓我窮到發慌的行業。我也怕我在母親的心裡,是一個沒有用的年輕人,我也擔心自己的平庸無法滿足母親的期待。
MM是一個很不亞洲的母親,這點是無庸置疑的,即使她會一再的打電話給你,嘮叨你東,叮嚀你西的,但她總是不會因為你的反抗,就變成不理你。在我的家裡,母親是一切的權威,就跟威權的父親一樣,縱使我不理她的囉嗦,反抗她的威權,但是我仍舊無法在她心裡成為一個成人,她也會經常因為我的反抗,認為我不愛她。就好像如果我哪天在我母親(或我姊姊)面前叨根菸,我就會被冠上「壞孩子」的名字,甚至母親會認為你大逆不道之類的!
安德烈,我喜歡你跟MM的通信,也想要有人跟我聊那些我不知道的事情,但MM跟你說的事,我只能去找書,去看她到底某些時候跟你說的是什麼,至於我的母親,我不打算也不覺得能夠改變,但我希望,如果有一天,我面對我的孩子輩,我可以跳脫現在的狀況,就算我不是安德烈,我也會將他們視為自己最親愛的安德烈!

《親愛的安德烈:兩代共讀的36封家書》
2007.10.23/天下雜誌/ISBN:9789866759253
作者:龍應台、安德烈
P.S
很好看的一本書!
換日線的話:龍應台也是一本字典、大資料庫啊!
哈囉!換日線,你好:
看到你筆下描寫的MM,讓我不禁想起認識的一位混血兒朋友,
每當在母親節或要描述這位台灣媽媽時,他總舉出媽媽當年在困阨環境中,
自己如何在泳池觀察他人游姿,後因傑出游泳天分,而獲得教練青睞來個免費指導,
經過長年的努力,他的母親真成為一名游泳教練。
朋友相當以母親的經歷為傲,因此他現在總很努力的朝自己興趣學習。
我想東方的家長與西方的家長觀點,多少會因自己成長而給下一代不同的教育思維。
從你的文章看到不同觀點,想連結你的文章到我家去,不知方便與否?
各位:
我非常鬼混的過了一個星期,因為中華隊在拼八搶三,
寫了一篇新的,關於這本書,也去看看那篇吧!
的確是很好看的一本書
尤其是自己在歐洲當了一年八個月的媽媽之後
更能體會在異國養育孩子所會遭遇到的文化衝突
我媽媽的思想也是接近MM的媽媽那一輩
而我自己,除了正在適應媽媽的角色,也想從中學習著成長、跳脫、超越……
母親與女兒的關係真的很微妙,其實我的個性跟我媽很像都很衝,但我並不覺得她沒受高等教育有什麼問題,至少她有給我受教育的環境和思考能力,也給我自由(或者有一部份也算我自己爭取的)。有像MM一樣的母親或許溝通比較容易,但如書上所說,戰爭過後更能體會和平民主自由,我還是比較愛我媽~她有她可愛的地方是MM沒有的(不過我還是無法在我媽面前抽煙哈哈~)。
這本書真的好看,在看時我並未想到自己與母親的關係,是看到你的感想才有感而發~~希望你繼續加油,在自己的堅持與親情上取的平衡,祝你幸福快樂~
dear 換日線:
我相信你母親是愛你們的,不然她不會扛起家裡的一切,是你們給她支撐的力量,她的教育、環境、背景甚而經歷,造就她傳統的觀念及思想模式,我想如果她能跟MM一樣讀很多書,經歷不同的文化生活,看到、觀察到世界各處的差異,了解不同歷史文化背景…..,或許也能改變她的思考邏輯和觀念,改變對你們的教育,但有些東西如命運、個性、家庭背景….成就了現在的她,我想這沒有什麼對或錯,只是她對你們愛的表現方式,或許不能讓了解文化差異會思考的你們所接受,但她應該也為你們犧牲了部份的自己。
我的母親也是非常傳統的東方女性,觀念保守,但在我從小反叛的個性上,她已經漸漸給我自由,我的人生方向也習慣以自己為前提的思考模式,我想她大概很早就放棄管教我了(或許轉移到我妹身上了),也有些部份我覺得是因為我向來獨立、有自己的想法(很多事在他們決定前我已經想好了),她大概知道她沒有否定的立場了,只好學著放手。
我與母親的關係從我大學搬出家後已經好很多了~我讓她知道她雖然管不著我,但不用擔心,我也不依賴她,雖然我從事的行業也是非常辛苦的設計、藝術相關行業(本身就是命賤….),無法賺大錢但至少自己生活沒有問題。
dear kimi:
想必你跟媽媽的感情很好喲!
這樣很好呀~
你這篇留言,正好符合了,我要寫的另一篇也關於這本書的文章。
等我!
dear北緯25度:
我們都要記得,有一天我們也會跟下一代有代溝,
要記得不被了解的感覺,
試著像MM那樣,去認識另一個世代的人!
謝謝你訂啦!
:)
dear 換日線: 對於龍應台跟她兒子的這本書,我只看了其中一篇,就決定不看了,老實說,我很不舒服.
我看的是有關\"媚俗\"那篇,總覺得充滿了\"知識分子的優越感\".
尤其是安德烈,對一個尚未真正踏入社會,用勞力賺錢的年輕人,用如此尖銳的言語批評那些喜歡\"真善美\"的普羅大眾,我認為很不厚道.
一般的人,[吃都吃不飽了, 哪可以晒菜乾]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出生在不愁吃穿的教授父母家中,從小有機會可以接觸優美的古典音樂或是高深藝術.對我們而言,能欣賞到通俗易懂的\"真善美\"就能為乏味的生活中注入一股歡樂.有空時能去唱唱卡拉ok就很高興. \"媚俗\"這樣的批判太沈重了.
我以前被南部同事說過,有北部人的優越感,這句話讓我反省了很久…..
也許我該看完整本書再做發表感想才比較客觀….無論如何,我不想要龍應台這類型的媽媽,我覺得我娘比較好,可以一起看歌仔戲,一起看木村拓哉的MM比較實際….
親愛的換日線:
我也看了這本書了 也忍不注談了它,真的好看~
你想表達的是:雖然我們沒有像MM那樣的母親,但是我們能否成為哪一個安德烈的M.M或P.P嗎?
這很不容易做到的喔~
p.s很喜歡你的文,感性理性兼而有之,所以我訂了你的RSS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