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慢。是高雄這座城市現在給我的印象!更南端的墾丁,一樣有著慢到不行的步調,甚至加了一點慵懶。這片蔚藍的海天,有著神奇的魔力,不管是什麼樣的人去到那裡,就容易被大自然的景色給療癒。就像是郭紹南寫給媽媽的信,好像一切都平靜下來,好像不會再有什麼紛爭一般。
過去看阮經天演的戲不多,印象也不深厚,這一次的他,卻有著強烈且深沈的孤寂。即使身旁已經有漢文和亮亮,一個一派天真、一個熱心溫暖的人,還是無法掩去他內心裡那份想與世隔絕的孤單。阮經天著實的把這份感覺表現出來,還將那份孤寂感埋在他的心裡,彷若他就是郭紹南一樣。
而另一份孤寂感,就從雨不停身上散發。一個網路當紅的作家,私下的情感波折,讓她選擇結束生命,即便如此,就算血流如注,她還是殷殷期盼她打開門後,站在 門口的人會是這個讓她一直孤單寂寞的男人。視這段感情如命的她,將自己緊閉封鎖,而與男人承諾一段快樂的感情,讓自己深陷泥濘。
比起雨不停,郭紹南幸福的多,即使他保留了非常多的秘密,但他始終抱著敞開心胸的態度,讓他不像雨不停一樣,只能在泥濘中待援。原因不在他到了墾丁,而是 他離開了台北,展開了一段旅程,而這段旅程,讓他接近人群和大自然。這是雨不停缺少的,離開一個地方的勇氣,踏上旅程的決心!
支線的部分,非常精采。用雨不停和郭紹南這兩個角色做了很強的對比。情節在郭紹南去衝浪和雨不停自殺之間替換,充滿了比較的意味。一個是聽了漢文對衝浪的 喜愛後,迎向自然;一個則是發現情人有另一個情人,選擇死亡。兩造相比之下,迎向自然的雖然溺水了,但是發現了自然的美麗與自身的價值,感覺上就比自殺的 更勝一籌。
主線的漢文,當然還是最主要的主角。關於他細細思考的未來,以及他的當下,也是三、四集的主軸,以致讓阿南興起問漢文:「何不開間自己的店。」而舖陳了接 下來的劇情。看著彭于晏在墾丁,就想起他在東岸拍的《海豚愛上貓》,也就不免想起花東的美景。這兩集,雖然都集中在人物的故事發展,但還是巧妙的安排了亮 亮導覽南端美景的部分。
花東,還算得上是台灣的一塊淨土,還未過度的開發,台11線沿路還保有著自然而成的景色,不若墾丁大街的繁榮與熱鬧,當亮亮帶著學生去看美景,似乎在預告 小棣老師會用一些議題,來帶領我們往下走去?而角色的自覺以及角色之間的火花還會有什麼樣的衝撞,同樣也讓人為之期待又企盼。
現在我只能說,王小棣加鈕承澤,實在是充滿議題又不失愛情調味,而角色自覺的部分,又理性感性兼具,這樣的組合實在了不起!!
導演:鈕承澤、林清振 編劇:王小棣、溫郁芳、黃瓊慧、張可欣、柯雁心
演員:李康宜、彭于晏、阮經天、李紹祥……
P.S
一次兩集,看得滿過癮的。
高雄。天氣晴。還穿短袖!
沙魯:
角色設定的關係吧!
我比較喜歡彭于晏這個角色。
等我看完再寫5~6集囉!
:)
嘿嘿!我是高雄人。說實在的,是從這部戲才覺得彭于晏演得不錯。期待你寫的5~6集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