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部,最遙遠的距離

二○○七年九月初,我南下先回家了一趟,與S約好到東部玩,這是第二次,我倆於東部海岸線的,一個旅程。原本我以為,這樣的旅行會讓已經緊繃到頂點的生 活,可以放鬆、舒緩;原本我以為,可以讓情緒僵持的兩個人,可以不要那麼尖銳。直到四五天後的回程那一天,我說:「我不想回台北!」S甚至我,都不曉得為什麼,我如此抗拒這樣的回家,回台北的家。直到我停下思緒,慢慢回想,才知道原來自己抗拒的事情,是如此強烈的拉扯自己,原來我跟我那一年二個月的日子, 是距離如此遙遠。

阿才,我很喜歡的戲中角色。尤其是角色互換的時候,我總是也跟著互換,互換著每一個我抗拒自己成為的樣子。我說不出,在互換的過程裡,我得到了什麼,我始 終沒有辦法了解,當我成為另一個角色時,怎麼沒有切身的,讓自己知道他的心裡想的是什麼,他想講的是什麼?甚至連自己想要講的是什麼,都不知道。

東部,台11線,一個美麗又充滿回憶的地方。每去一趟,都能感受一次又一次,台灣的美好、生命的美好。而這一次,我卻多了害怕,害怕山崩、害怕海嘯、害怕 從綠島搭船回台東的過程裡,大浪將我吞噬、害怕趕不上車、害怕半路出車禍、害怕火車出軌,等等等等的恐懼,壓得我的身心疲累,我忘記那海天一色的美麗、我 忘記我們經過一個城鎮又一個城鎮交界時,那種即將抵達目的地的歡愉、我甚至忘記這趟旅程,是為了犒賞這一年二個月緊張且壓力大的日子。

小湯,每一次他哭,都哭得肝腸寸斷,每一次看他哭,都覺得他四處去錄音的舉動很勇敢。他不知道寄出的錄音帶會是誰收到,就這麼執著的錄下那些福爾摩沙之 音。我突然從他的樣子裡,看見自己應該要有的樣子,雖然哭泣、雖然難過,但每一次的錄音,都是一次紀錄自己、記憶生命的過程,即使有一天他發現,收件者不 再是他心裡想的那個人,他也會這些過程中,找回自己的生命,找回自己原來的樣子。

本來,我想寫遊記。記錄台東行的這幾天,可是一直沒有動筆,我在尋求的,不是旅程裡的那份感動,或者是映入眼簾的美景,而是,這趟旅行裡,我真正發現自己 的樣子。不動筆,也許只是暫時無法將那些害怕結合著東部海岸的美景,也許只是不願接受自己那麼膽小、懼怕那麼多事情,甚至是其實知道種恐懼,卻不是自己能 夠克服的!

小雲,是我覺得這部片最薄弱的一環。或許如我,她聽著小湯的聲音,順著尋找聲音的來源,她不是找小湯,也不是找愛情,只是尋找自己而已。只可惜小雲的點, 若是可以更加深刻,三角戀可以帶來更多戲劇衝突,小雲的角色就能更立體,也更有張力。只不過,小雲真的如我,她其實不知道自己在找什麼,就是尋找一種她想 找的東西,等到她找到了,小雲就不會是小雲了!

有許多人把《最遙遠的距離》自行轉換成那句爛台詞「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我在你身邊,而你卻不知道我愛你」,若是這樣解釋,實在是太爛,且爛到極點。若是真的要形容這幾個字,應該就是,自己與自己,最遙遠的距離。

後來。我還是回到台北來了。後來。我決定離開我抗拒的那些事。後來。我努力的拉近自己和自己的距離。不再讓它崩解,不再讓它繼續瓦解自己!

後記:
最後十分鐘睡著了。不是因為難看,而是藥效發作,不小心就睡著了。最後那海邊的兩個人,怎麼還是讓我想起《練習曲》啊~~
我並不期待他們有愛情火花。因為小湯的錄音不是為了小雲,而小雲也只是為了錄音,去尋找聲源而已!

《最遙遠的距離》The Most Distant Course
2007出品
導演/編劇:林靖傑
演員:賈孝國、莫子儀、桂綸鎂

《最遙遠的距離》官方部落格

P.S
根本就不應該拿桂綸鎂當海報。賈孝國和莫子儀才是主角唄!
桂綸鎂吃泡麵還看《嘜相害》,導演真有你的!
胖胖,可以去看!

換日線話:阿才的照片好少,在部落格找了這張海報。

7 Thoughts to “東部,最遙遠的距離”

  1. 中午一個人在辦公室值班,偶然上來逛逛(因這兒收錄在敝部落格的連結:p)

    看到好多「熟悉」的文字
    去年底我也在日記版寫了好幾篇關於最遙遠的距離
    我的失戀也是在書寫了5年後才康復的
    手寫平安夜,那時看到艾小絲的po文,也曾響應(後來就常做手工卡給值得送的朋友)

    anyway, 只想說,你的文字真令人著迷:)
    祝 新年新氣象

    1. 紫娟:
      很久不見!
      新年好!

      我有時也會連到妳的網站看看:)
      有空常來玩咩~~

  2. herbmint :
    你好像是阿傑的同學是不是?
    那你知道阿才嗎?陳明才?
    我想要知道阿才的事情,
    我想要知道為什麼阿傑拍這部戲獻給阿才。

    阿才這個角色很活。
    他跟那個女患者講的話,也點出了那個自己與自己崩解的狀態,
    我現在,就處於這樣的狀態,
    我不知道那個崩解,或者說那個距離是什麼,
    不過,人都要很努力,像小湯那樣,
    一份一份拼湊起來,
    於是,自己就可以完整了!

    :)
    謝謝你喜歡。

    上回阿傑來小小,我問他有沒有新片要上,要不要來小小辦活動,
    但我又說了我對國片的失望,他好笑的說了,叫我不要看好了。
    不過,我還滿喜歡這部片的。
    至少把台東拍的比練習曲漂亮。
    連桂綸鎂騎車經過樟原、三間屋,這些都是很實際且現實的部分。
    了不起啊!都有注意到這些東西。
    要騎這麼一趟,真的很累很累!

    1. 回覆一

      阿傑是我大學同學,同系不同班,他是影像組的。
      ◎今天看見一篇阿傑的訪談http://www.ccuart.org/tragicomedy/2007/10/23/post_93.html,文中有部分可參考:
      1.陳明才─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畢。台灣劇場界傳奇人物,在編導及表演上,都有頂尖的表現。創作領域遍及劇場、繪畫、電影、文字、音樂,以及生活中無時無刻的即興表演。並且長期從事社運、環保和社區運動。2003年8月底,選擇在台東都蘭走進大海,離開人世。(摘自《奇怪的溫度》)
      2.《奇怪的溫度》─阿才離開人世後,朋友們將其所遺留的手稿集結成書。聯合文學出版社,2005年。
      ◎這裡是有關陳明才的網摘:http://myshare.url.com.tw/index.php?func=s_output&keyword=%E9%99%B3%E6%98%8E%E6%89%8D

    2. 回覆二

      也許有時候崩解是來自於你所說的抗拒自己成為的樣子,這有時好,有時不好;年紀漸長後,我有了一個與年輕時很不一樣的想法,那就是,人,要有彈性──而這限度是要比自己原先認定的要再大一些。有了彈性,其實會遇見更多你本來不可能遇到的人生風景,我是這麼想的。

      而小湯,哭得讓人心疼之後的努力,固然很棒,但,我覺得他很明白努力的極限在哪裡。我要說的是,太用力不一定是好事。

      我也看了《練習曲》,你之前的那篇,也是我想說的;並不是因為《最遙遠的距離》是我同學拍的,當然這片子有其不足之處,但感動是比《練習曲》深的。

      阿傑在我們同學裡一直有冷面笑匠之稱,他會叫你別看,一點也不令人意外。

    3. herbmint:
      我也相信人的彈性,我也依著那樣的彈性在改變。
      這樣的改變沒有什麼不好,甚至也給了美好的光景。
      只是,我在想,人的改變,是否要那麼極端,
      要不,完全不像自己,要不完全不願改變?
      對事情的妥協,與自己原先的樣子衝突,或者連自己都只是勉強妥協,
      那麼彈性就不是彈性了,反而是一種壓迫,最後瓦解自己!

      剛去看了另一篇訪問阿傑的文章,看到他在阿才這個角色的描述,
      然後再聽胡德夫唱那首《最最遙遠的距離》,一整個貼切著主題,
      難怪感覺那麼深!

      至於小湯,用力倒也沒有什麼不好,前陣子看了《逆向思考的藝術》,
      感覺就有差不多的調性,都很用力,不管正向或負面的,
      人只要用力過,那麼那個力道便會反彈,
      只要還有感覺,終究,都會因為那個用力,帶來什麼改變!

      我想。

  3. Sun-line:
    忍不住要說,你這篇是我所看到最呼應我觀影之後想法的,
    你完全說出我的感覺與看法,
    好興奮,雖然以我們之前的接觸,我們的關係距離是還遙遠的,
    但原來,可以這麼近──我自己覺得啦。

    把你這篇加入我有關此電影的連結囉。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