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人談論「亞斯伯格症(Asperger syndrome,簡稱 AS)」在2020年初的台灣,對我根本是天方夜譚,就別說遇上幾個會主動告訴你:「我也亞斯!」的人。這對我來說是非常奇妙的經驗,是過往不論是在自我認識和與人交流中都相當難得。我幾乎沒有遇過任何一個台灣人跟我說:「我也亞斯!」而當我表明我有些亞斯的狀態時,大多數人會這樣回應我:
你怎麼知道你是?
你不是啦!
你沒有啦!
你有醫師診斷過嗎?
不會啊!你看起來很社會化了。
當然,比較不友善的就會在你說出來的時候,會在心裡冒出「你是替自己的行為合理化吧!」最不友善的就是直接說:「你是在找藉口吧!」
而台灣大多數不願意表明自己是亞斯的人,或是把「亞斯」這個名詞用非常負面解釋的,可想而知是從台北市長柯文哲的言行舉止延伸出來的。關於這個部分,正巧今早在《我與世界格格不入》的作者陳豐偉發出這篇〈柯文哲市長有沒有亞斯伯格症?這是政治問題,但不只是台灣的政治問題〉文章裡,對柯文哲到底是不是亞斯這件事表示了他的看法。
我稍微摘一下其中一段文:
亞斯伯格症患者會社會化、會學習模仿、可以熟記「劇本」與「範本」,還可以分析自己的婚姻寫成紐約時報暢銷書、四處演講。所以,柯文哲的白目、直白與各式權謀,哪些是真實、哪些是照劇本演出?除非是他身邊心腹,外界難以得知。
在我一步步理解自己的時候,是要面對不斷被質疑「沒有醫生診斷」的狀態下,如何這麼肯定自己擁有「亞斯」的各種特質?
「亞斯伯格症」這種特質,絕對不是像身邊有些人說「我也跟你一樣XXXXX,我就不是亞斯」這樣那麼簡單的被認定或被否定,這項特質是與生俱來的,是必須往回看小時候的所有行為去判斷,但又如同豐偉文裡說的,亞斯伯格症的診斷一直是浮動的,而且往「越來越寬」的方向在走。加上融入群體後的社會化,許多社交行為上的互動、往來,都會讓這項特質在人群裡越來越不明顯。
但是。
如果把這項特質拉回「個人」的身心觀察,也許會比在需要社會化的環境裡,更容易明顯地被發現。例如:肢體不協調、聽覺視覺的敏銳、事物上的固著、辨識情緒表情的障礙……這些都不是輕易就能被學習和習慣的事物。
在matters上有許多人是飛也似的逃離社群網站:不擅社交、不愛社交,對社交感到疲憊(我即是。)也許有不少人都有這樣的特質,但讓我最驚訝的並不是matters上有隱性或顯性的亞斯,而是能夠「談論亞斯」這件事,在我的社交範圍中,根本是巨大的障礙。
一來,有柯文哲的例子在前「亞斯」這名詞成了救他或攻擊他的字詞,鮮少有人願意真的理解這個詞;二來,台灣人對於「人格特質」這件事,並不真的如想像中多樣性的包容。(對成人尤其是。校園可能慢慢有相對應有的環境去帶領學生理解不同樣貌的人,和不同樣貌的自己。)
很意外在matters上因為一則我的蠢事,與大家聊起亞斯。(而我那則蠢事,真是在在表現了我極亞斯的部分。)
關於亞斯我寫過:
https://www.sun-line.idv.tw/blog/?cat=2512
套一個好友的描述:「跟你面對面的時候你很不亞斯,但你寫字的時候又常常很亞斯。」我笑著跟他說:「你們一年才見有沒有超過三次,在你們面前表現得很社會化,不一定是難事啊!」(是啊,大部分的人一年要見我超過三次,真的不容易。)
亞斯參考書:
|電子書
陳豐偉/小貓流文化
陳豐偉的亞斯四書(好啦封面我做的,哈哈)
|電子書
王意中/寶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