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台語歌,是小時候每天的功課。跟著媽媽的電台廣播,幾乎沒有一首台語歌不能朗朗上口,就連電台裡賣藥的廣告,只要聲音一出收音機,都能一直跟著唸到完。講台語,一直是生活的必須,愛聽歌的我,當然也就不免的喜歡哼幾首台語歌。遠離高雄之後,生活裡的台語,漸漸消失。我講著字不正腔不圓的國語跟台語。只是,我的國語並沒有因為周遭使用的語言越來越標準,反而是我的台語,越來越差。就連跟親戚及家人說話,也開始是別人配合著我,一方說著不標準的國語,一邊說著零零落落的台語。
流行音樂的市場,台語歌曲本來就算是比較小的市場,更別說離開了那些賣藥電台的生活,我還能奢望多少的台語歌存在。
我應該怎麼形容這張CD呢?不論歌裡提及的是否是高雄,昭華的歌聲,讓我想著那些南方的點滴,想著那些從小就用台語對話的生活;想著生活總是跟著朋友用台語稱兄道弟的勾肩搭背著;想著用三字經幹譙不爽的事情;想著一開口說台語就台味上身的自己……台語,也就此變成家鄉的另一種味道。
除了唱著《高雄印象》、《旗津印象》、《汝敢曾去過》、《竹田車站》……這些描述南方的歌曲讓人很有感覺外,那些淡水記憶,從她的聲音傳送出來的,也是有著濃厚的情感。我到淡水的次數,應該不超過十次,但聽著聽 著,也就跟著她的歌聲,走在每個淡水的記憶裡。我還記得那年一個人在春天的尾聲,在淡水擁擠人潮裡看夕陽的記憶;炎夏海灘一群人的煙火之夜。即使到淡水的次數那樣的少,但 都跟著昭華的聲音輕輕的回想著。
當然,我最喜歡的,還是跟高雄有關的《高雄印象》。從歌詞的第一句,我彷彿就跟著飛機,飛過高雄港,越過那些貨櫃,緩緩的進入機場,降落在烈陽中。每一個人對高雄都不一樣,昭華的高雄,是從屏東出發看到的高雄,有很多很多我不注意的高雄的模樣。即便如此,歌詞裡的高雄,仍舊與我腦海裡的相互串連。就像那些在高雄的第一次,每一次都讓我想起那些小時候把到高雄玩樂視為每年過年必經之旅的表兄弟姊妹們。每年我們的旅程都是從我家出發,坐大家覺得有趣,但我們幾乎不搭的公車到大統百貨去。XD
上回昭華到小小書房演唱時,她用台語與人對談。縱使我的台語零零落落,聽著別人用著那樣的語言對話時,可能應答的不好,但總還是感受到那份力量。有什麼能夠比語言更快的拉近人與人的距離?而當這樣的情感用這樣的語言哼唱成歌的時候,這應該是她對這片土地最真摯的情感了。
《高雄印象》 詞.曲╱王昭華 編曲.鍵盤╱王俊傑
飛 行機越出海 欲踅轉頭 切過大港口 準備欲降落了
海面貼真近 船隻劉出白湧 水光閃閃熠熠 予阮目睭剔袂金 唔唔
細漢的彼班火車 嘛駛返頭 躦入月台邊 準備欲落車了
樓仔厝貼真密 車輛吐出烏煙 日頭赤赤焰焰 曝甲阮烏暗眩 唔唔
大路頂的風飛沙 椰子樹sah sah sah
六合路的夜市仔 拄煎好的牛排chih chih chih chih
人佮人貼真偎 熱情搏出心肝 月娘茫茫霧霧 愛去到西仔灣才看有
夜色深沉的西仔灣 海水輕輕咧歇喘 若像恬恬蓋著烏絨仔布 亂亂掖珍珠佮鑽石
夜色茫渺的打狗港 船隻來來去去無睏夢 一葩一葩金金的燈仔火 看顧港都的希望
我的阿姐的青春 從做查某囡仔就佇加工區 小學仝班的阿立仔 賣RO飲水機拼業務
姐夫替人牽水電 佇新起的大樓扒起扒落 親家較早咧拆船 食老踮厝罔騙孫 唔唔
第一擺坐火車 第一擺過高屏鐵橋 第一齣外國電影 第一擺坐吊籃 第一擺踅百貨公司
第一擺食著炸雞 第一擺飲著遐呢歹飲的自來水 攏是佇即咧城市
歌詞來源:花埕照日 王昭華的歌友誌http://blog.roodo.com/cit_lui_hoe/
【馬拉音樂】部落格

P.S
每天一篇,要很用力加油。
樂多機制很怪,不用多說。
驗證碼還有乘除喔XD
用自己記憶的歌聲,喚出別人的記憶,這就是昭華的魅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