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是個雜誌編輯

寫於Facebook

那是將近二十年前的事了(2000年11月)。我不是文字相關科系畢業,在同齡裡的學歷算普通,是當年還算熱門的科系畢業,但對編輯、企劃一竅不通,大概還是憑藉著對文字的喜愛,有幸空降到雜誌社成為一名編輯。

母親和姊姊一直都不知道我在台北的工作是什麼,直到最近日劇的《大姊當家》播出後,她們才略略從劇情的發展,推敲我的工作內容,以及稍稍明白為什麼我能轉來轉去都在出版這一行,賺不了錢也不會有人覺得了不起的一行,也許還沒向下探到谷底的一行。

姊姊經常性地問我出版社裡的工作內容到底是什麼?二十出頭的我很菜,其實說不上自己究竟在雜誌這一塊做到了什麼?完成了什麼?連個企劃案都提不出來,連「生活」是什麼都還很懵懂,想在生活裡找些能讓讀者聚焦的話題都很難;我也是一個很差勁的採訪編輯,總寫不出什麼像樣的採訪文,倒是我在雜誌編輯裡,很確切地學了許多我日後至今使用的設計和排版軟體,而成為了一名也不怎麼樣的設計師。(是謙虛也是真的覺得自己不夠好。)

我沒有經歷過出版業從手工進入電腦時代,倒是跟上首波網路泡沫化的腳步。那是一個剛剛才進入WIN95的年代,我高一才有win3.0,剛進高中時打字練習還得用PE2,什麼photoshop這種東西根本是神級的設計師才摸得懂的吧?我一面接觸文字工作和一邊還用最快速的方法摸熟電腦軟體,同時還用不怎麼熟練的功夫架了網站,從網頁設計到程式編寫。

但後來跟著我的人生往前走的是設計的工作,以及還是成不了氣候的文字書寫。但那短短一年多工作,卻成為我日後回想起上班族的歷程中,得到最多養分的一段時光。

《大姊當家》的後段講起小橋常子創立出版社、出版《你的生活》這本雜誌。姊姊看得津津有味,老問我:「你以前是那樣嗎?你以前是這樣嗎?怎麼看起來好好玩?」我總是說:「對啊!對啊!做出版真的很好玩喔!尤其是做完之後會拿起來一直翻一直翻,而且收到讀者回饋的時候真的是那種很奇妙的感覺,像是有人因為你做的東西而有著什麼不同的改變,你會因為跟素昧平生的人有了交集而感到喜悅,還會因為一點點小小的讚揚而感到開心且有滿滿的熱血持續下去。」

我經歷過數位時代前期的雜誌出版,作者們不一定都有email,要他們學打字,可能比他們手寫在稿紙上還要久。傳真機時不時的沒有紙可以接收作者手寫的稿件和校對的稿件,總是要在作者傳真的時候趕忙放上紙去接收。確認稿件也不如今日來得便利有email、即時通訊、line這種網路時代的產物可以迅速的聯繫,得透過電話確認主題、交稿時間,從寫稿到發插圖及發設計,幾乎都還是用電話聯絡。(我1998擁有自己第一支手機,在同齡裡算是早的了。那時大家還在用call機。)

那時我還不是個設計師,但已經開始學習很簡易的修圖設計,在此之前的那份工作是做教科書排版的,倒是對排版軟體更為上手一些。有時外發美編如果是一點點小修正,也都是由編輯開檔案自己修。而我最早操刀設計的是一些影視劇集的寫真(當年滿流行的這種寫真集。對一個文字編輯來說,已經算是重責大任了。)也會在裡面的文字軋上一腳,寫些心得評論。

那不只是作者寫稿用傳真接收需要發打的年代,也是一個存檔要用mo、光碟、磁片存檔、排版檔案插圖交稿要叫快遞來回取稿發印刷廠的年代,都是數位化後難以想像也不會再回去的時代。看著《大姊當家》時,我都會想起在出版界裡不同位置、不同經歷的時光。

爾後當我成為一個與書有關的設計師時,我還是很懷念那段日子從無生有的長出了一篇文章、一個主題、一個單元、一期雜誌,到我成為一個設計師後,我成為組織這些文字、圖片的那位魔術師。讓它們成為一本書、一張海報、一份刊物,甚至一張小小的文宣卡片、夾頁,每一次我都期待它們從印刷廠出來的樣子,每一次我都會驚呼:「啊!做出來是這樣子呢!」

啊!這真是一個有趣的行業。吃不飽還在黑暗裡前進的行業!看著《大姊當家》的同時,不只喚起對這一行的喜愛,還會有一種「啊!我曾經也是雜誌編輯」的美好心情!

「做出版啊!真的很好玩呢。」這是我天天看連續劇時,最常說出的一句話!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