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馬世芳文筆很好。在看這本書的時候。
我不斷以贊歎的語氣說:「這人的文筆真是好。」但說話的同時,能夠感覺得到的,還有另一種情緒,「這人怎麼可以寫得好像他都經過這些年代一樣。」直到書腰和書衣拿掉後,看到書底,馬世芳那清秀的字跡寫著「獻給父親和母親走過的年代」,心裡才覺得舒坦了一下。
畢竟,書寫那些自己還未出生,已經經過的歲月,要寫得如此精采,得花上很大的功夫。資料的取得便是一件難事,當然,這對馬世芳來說,應該不是什麼太大的問題,然而真的要把它們拼湊成一本讓人停不下來的書,還是得耗點精力才行。
起初我也沒有太刻意的翻閱,卻在不刻意之間,一字一句的讀完。這對於長期看書速度緩慢的我來說,確實是很難做到的事。馬世芳的文字是這樣,他也沒經歷過,但他陳述的事件,都有畫面,也讓人有想像。也從他的文字裡,明白一些我對於某一種文章無法閱讀的障礙是從何而來。就好比:我明明很愛歷史事件,但我對那些沒有畫面,也無法想像的歷史書完全不能進入;又比方:那些喃喃自語的、不會說故事的文字,也讓人不能久看。
而我說的:「他也沒經歷過,就寫得像自己活得很久。」究竟是褒還是眨,我也不那麼清楚。不過他確實是個會說故事的人。至少,讓一個無法在一星期讀完一本書的人,讀完了。
看這本書的時候,S成了馬世芳以外,能夠再給我一點關於搖滾樂相關資訊的人。像是《二十歲的花椒軍曹和十六歲的我》裡頭,那張披頭的CD封面,S找了一本書給我看,《麥嘜成年人童話》,封面正是仿《花椒軍曹》(Sgt. Pepper 1967.)CD封面。這雖然是題外話,但卻替我找到許多有趣的點,切入這個完全未知的搖滾世界。
對於書寫搖滾,我倒覺得這本書寫的是一個世代。那個年輕人對於世界充滿熱血,或者說是反叛的世代。在這樣沒有過去那種封閉的社會環境,那些書中陳述的世界,感覺太激烈。正如我不怎麼聽搖滾樂的原因一樣。
嫌吵。S說,是某些因素讓我這麼誤以為。或許吧!
在《地下鄉愁藍調》裡,書寫的那個世代的那些事。我無法經歷,也就無法如此狂熱的感同身受,只能輕輕的講一句:「那個世代太熱血,這個世代太冷調(自我)。」
S問我會不會找那些音樂來聽,我停頓後,回答:「應該不會吧!」但我卻暗暗的想著,要個什麼書來看。像是Bob Dylan的《搖滾記 CHRONICLES, vol. one》,Leonard Cohen的《美麗失敗者 Beautiful Losers》,甚至是《我是你的男人 I`m your man》這部電影來看。或許是耳朵自動隔絕聲音的狂熱,但眼睛卻不會停止吸收。
就像閱讀這本書一樣。
(我很喜歡關於Bob Dylan那幾個篇章,大概是受馬世芳的執念影響;我很喜歡脫下書衣後的那個有錄音帶的書封,我也那樣錄過錄音帶。)
《地下鄉愁藍調》 2006.11. 時報文化企業出版有限公司/ISBN:9571345539
P.S
台北下雨。連續四、五個星期。都是從星期三開始。
又看完一本書,挺好的。接下來應該會看《中性》。
(嗯~~最近一直在看書。)
維克:
我的世代,已經是流行音樂環繞的年代了。
我現在回母校。不太愛跟老師打照面了。喜歡一個人,站在高雄,享受只有一個人的高雄。像全部都是自己的:P
陳志建的換日線真是了不起!
我自己倒和馬芳先生一樣, 習於搖滾、鄉村和民歌, 這很有一再懷舊又溫新(?)的滋味 Orz。可能是我和他的年歲比較接近, 一樣約是六年級生世代的吧… 嗯?以印象裏線的芳齡來估, 若也是六年級同學的話, 應該頂多是在最後段班的吧, 不然就是七年級的最資深班 :), 偏愛的是有些治療味的舒情曲?還是混些 rap 的呢?
回母校去看老師, 大概他們都不忘問問學生的工作、甚至婚姻情況吧。見親戚時, 也常被問到這些問題, 真是一個不夠老、又不夠小的年紀了喔。 :p
PS. 正巧看到這篇「台北獎」得主陳志建對西門町的曠時呈像, 對《換日線》的意義又得其一解:
http://udn.com/NASApp/NewsLetter/NewsPreview?NewsID=3691740&Encode=big5
哈哈,說的好。
p.s.我是因為介紹
雨漣:
我現在也每天看書說。真是好孩子啊!
不然跟不上讀書會的同學,
是說中性越看越不錯。
但我還是推薦丁莊夢。XD
維克:
我很少聽廣播了。
而且馬芳先生的節目會有很多搖滾吧!醬我聽不下去,會寫不出東西或看不下書。
馬芳的文字,嘖~~喜歡用一些不常用的字,在常用的句子,會意會不過來。
P.S
是啊~我一直到這幾年回學校還是會去看看老師,不過,有點害怕不知道要講啥。丫因為我很不愛交代近況。
逍遙:
我知道你啊!你有留過來過:),不然就是在阿政那裡遇過。
我看中性是因為它的名字?它的介紹?應該都是,但絕對不會是它的厚度!!!XD
之前猶豫很久,不曉得該不該買《地下鄉愁藍調》,其實也不知道自己在猶豫什麼,我買書都是憑直覺,翻個兩三頁,讀過其中一個章節,我就能夠決定要不要買。但那天,卻沒那股衝動……(其實是那個「時段」一過,我就很難再燃起衝動了)。話說,《中性》是一本我連翻都沒翻過就買下的書,似乎是…會有種莫名的相吸吧?也很值得。我覺得。
p.s.是因為阿政才知道你的(我叫他政哥),潛水很久了
「年輕的軀殼, 裝著上一世代的靈魂」(大約是這樣的話), 我多次在廣播(他有固定的節目)中聽到馬芳提到這樣的口頭禪, 其用以自況。
這位業界人士的大孩子, 是念舊的人。「書寫那些自己還未出生」對於視聽文化來說, 或許會有些隔閡上的挑戰, 但對於有些品類來說, 反而是理所當然的, 像武俠小說就是了。 🙂
大塊有本《藍調百年之旅》, 是不錯的參考書籍, 印刷也漂亮, 也是有圖有真相。不過行文可能有些嚴肅(和我差不多 X-), 但應該沒比文言文更嚇人吧?寫文言文, 不就不太能搖滾了?更不要說態度之顯現於 blues 囉。
PS. 之前那篇線的回應看起來, 你們這對師生就像是不打不相識吧?嗯, 好像比擬得有些奇怪… 🙂
好棒,回應有開,而且一直在看書。(偷笑)
忙到居然超過一個禮拜沒去小小,哀怨。現在唯一的舒緩就是每天睡覺前的閱讀。一堆書裡面隨便抽一本出來看(地下鄉愁藍調也在裡面),就這樣進入另外一個世界、時代,安安靜靜一個人。
啊,我要吃鬆餅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