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著最後兩集的一週裡,我將一到八集趁著不用電腦的時候,邊做其他事邊重新看過一回。再將台灣社會裡大眾比較熟知與王赦角色相仿,律師黃致豪在TED上的演說及公視《有話好說》的專訪也重溫一次,像這樣「有罪辯護」最終的意義是什麼?最後真的能得到的解答又會是什麼?
讀劇本最後兩集是讓人頗擔心最後的呈現會不會太多愛、太溫暖,甚至害怕過於矯情。還好播出時的情緒收跟放都拿捏得宜,以及部分場次被更動,算是將結尾收得完美,不至於讓人覺得這樣的人世,怎麼可能有那麼輕易的和解、放下、原諒,以及充滿希望。
到底「有罪辯護」這件事的意義,以及對於一個「判死刑也不足為惜」的人來說,做那些深度的了解、探尋背後的起念是為什麼?真的對這個社會和整個世界會有什麼樣的意義?我想這部電視劇還不到討論「死刑的存廢與否」這件事,但至少是在討論「我們如何避免類似的狀態再次出現!」
那個一直讓人不可思議「怎麼可能有這麼好的人」──應思悅、像喬平一樣充滿愛與包容的社工,都有自己需要解決、面對的課題。整個社會的安全網,不能單單只是仰賴劇情裡這樣的角色來建立人與人之間不要太輕易有個破洞,漏掉那些需要被留意的細節,而造成無法捥救的未來。
在黃致豪律師的演講和專訪裡提到:有人問他這些罪大惡極的殺人犯長什麼樣?他提及像鄭捷那樣犯下無差別殺人事件的兇手,可能就如我們身邊每一個看起來無異狀的人一樣。他們在群體裡有強烈的疏離感,無色無味的毫無存在感。
結尾收得不差,特別是將思悅和喬平這兩個像天使一樣的角色,加上她們生活中的困難、情緒,以及難以消化的變化,突顯每一個人生活著所遇到的任何狀況,沒有誰特別輕鬆,但是能不能還保有對人、對世界的溫柔和熱情,便是決定我們與惡的距離,是近或是遠!
或說角色的設定,是這部電視劇最教人可以不斷細細品味的部分!幾乎超越所有的刻板印象,讓女性與男性的表演,不要固定在既有的社會框架裡,同時也將所有的情緒打散重新詮釋。
沒有轉身的劉昭國,不顧自己也失去兒子的傷痛,不斷與喬安磨合,最後終於一層一層卸下喬安的武裝,你以為他很勇敢,你以為他可以輕易地走過心裡那些痛苦,在那一場會談裡,他終於再不壓抑他心裡的難受,哭出眼淚。這是我們難以見到的父親、男人,他們無須再依循傳統教養裡,必須忍住他們的淚。
同樣的,王赦在這部電視劇裡,一再的淚崩,吳慷仁的哭戲已到爐火純青的境界。那場抱住美媚說著「對不起」,也差不多說出天下許多人壓在心裡需要被釋放的歉意和眼淚。另外當然是溫暖的廖紐世,雖然講出的話讓自己噁心,但面對喬安或是相識不久的大芝,他是悄悄陪在一旁的綠葉,更是所有人皆需要有的,一點點輕輕的拉力,一點點溫暖的存在。
結局收得太美,也許真的太過不真實些。
我們與惡的距離其實並不遠,近就在於「活著」本身就不是一件「太輕鬆」的事。我們渴望被理解,面向外界的時候,總希望每一個人都能懂得自己心裡的無助、悲傷、痛苦和生活上大大小小的難,我們會忽略每一個人都跟自己一樣,會面對各自生活裡那些自己過不了的關卡。
我們與惡其實還有點距離,花一點時間陪伴自己,傾聽自己心裡需要的是什麼?希望被了解的是什麼?再以同樣的時間,陪伴那些需要我們傾聽、了解的人。最後再加予一點點溫柔、給其他人一點點耐心和時間,拉開與惡的距離、接住快要墜亡的靈魂,也許我們都不是惡人,只是太過脆弱。
即使我不認為結局那充滿陽光的收尾會發生在現實生活中,也不相信這世界的一切都會如戲一樣,達到彼此和解平衡的狀態,這可是一個噁心至極的人世,怎麼可能可以如此溫暖又美好?但我願意相信,以這樣的方式說著我們與惡的距離,也許能暫時讓我們從這世界的噁心裡跳脫出來,用不同的思維,去看待那些我們無法理解的人、事、物!
《我們與惡的距離》/2019
導演:林君陽 編劇:呂蒔媛
演員:賈靜雯、溫昇豪、吳慷仁、周采詩、洪都拉斯、陳妤、曾沛慈、林哲熹、林予晞、施名帥、于卉喬、檢場、謝瓊煖
延伸閱讀:
《我們與惡的距離》之一、二
《我們與惡的距離》之三、四
《我們與惡的距離》之五、六
《我們與惡的距離》之七、八
《我們與惡的距離》之九、十
《我們與惡的距離》劇本電子書
圖片來源:《我們與惡的距離》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