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子組好快一年了。有朋友叫我把組桌子的過程寫出來。後來就焦慮到忘記要寫,現在不焦慮時又想起這回事。所以過了一年後,就把它寫一寫好了。
做桌子的源起,是因為人體工學。我將近180cm的身高,忙的時候,要盯著電腦至少10小時以上(最高記錄應該是超過24小時吧。如果不睡的話!)螢幕、眼睛、手、腳的位置都要對,否則全身痛死也找不到原因。
在此之前,我大概忍受好長一段時間,脖子和手肘的不舒服,現在都不太記得當時哪裡痛。因為要符合人體工學,我把27吋的iMac架高到與視線平行、桌子的高度墊高到我手肘擺放時與身體成垂直。然後就神奇地,脖子跟手肘的不舒服都減少了。
(當然,某部分是因為我有在游泳,確實也改善很多從以前到現在的痠痛。當然,也不是有一張符合人體工學的桌子就可以一天坐十幾小時都不動。去年十月因為太忙我大概連一週都坐在這張桌子十二小時以上,一樣痛死你!)
市面上的桌腳高於130cm的很少,加上是我想要一張180cm長的桌子,好擺放我工作上或興趣上大大小小的用具,最後決定自己找木板,拆掉也是從IKEA買來回來組裝桌子的桌腳來組合。
木板費了很多的時間上網找,因為我沒有車,所以運送是個問題,網路上找的又看不到實體怕買錯,只好到IKEA和特力屋找。在特力屋選定「綠緻松木拼板2.8x175x60cm(2300)」時還擔心它的厚度不夠會彎,使用一年,完全沒有這個問題。運送請特力屋打電話找計程車幫我送回家門樓下,我再扛上五樓。
(我另外在IKEA買了那什麼保護漆,感覺也沒有什麼作用就是了。之後有空我再把它整個拆掉漆自己喜歡的顏色好了。但木頭原色很美!)
桌腳是原先的桌腳,但是不夠高怎麼辦?我的物理治療師跟我說墊書或墊磚塊,但一樣厚度的書要去哪找(我前一個桌子是這樣墊高的,還是很難平衡)
那磚塊去哪找?大部分的人都跟我說:「你就路邊看到有人在蓋房子去要幾塊啊!!」我不太好意思幹這種事,在路邊亂晃、逛建材行時問到有地方買,隨即去買磚塊(一個2元的樣子。忘記了)回家用膠帶一圈一圈綑起來,就不會磨壞我原來的木地板。
高度對了。桌子組好了。好像還缺一樣東西。抽屜。
我的興趣太多,小東西就多,桌面一年後除了打字大概沒有任何位置。(啊哈哈哈,完全不敢拍照)那抽屜去哪找?要怎麼固定?
我要的抽屜尺寸也很怪,原因是因為我桌下還要擺東西(深度60cm,腳不會伸那麼遠,桌下可以放很多東西。)本來想自己釘的,但是找不到抽屜底那塊大大的木板,四邊的木板倒好找,特力屋也有,它們也提供裁切服務。恰好在IKEA看到有櫃子零售的抽屜(499元,好像)。
抽屜買回來還有個大問題。因為是櫃子的抽屜,它的固定輪軸是鎖在櫃子兩側,但桌子沒有兩側可以鎖對吧!那怎麼辦?我花了很多時間在網路、賣場找。特力屋也有這種東西,但它一樣是鎖櫃子用的,桌子必須將輪軸鎖在桌面下(也就是抽屜的正上方),最後終於在五甲一路上的建材行找到。
抽屜裝上後很不搭,但還是挺好用的。後來我終於找到適合做抽屜面的木板,去大一點的美術社找做板畫的「雕刻木板」就非常適合了。(以後要組就會想到了。)
組裝過程中最大的困難是我鎖螺絲的功力很差,沒有一顆鎖的是直的。另外是抽屜的輪軸,我雖然在腦海中有粗略的想像,但動手的時候,還是有一些小錯,所以抽屜的邊邊被我的螺絲鑽了好多洞。其餘沒什麼太大的問題。
最後在桌上加了好幾個無印良品的透白抽屜、買了一個日本米白/黑的切割墊,把所有工作用的跟工作沒有要用的東西全都上桌,就可以動工工作了。
對了。原先眼睛常會糊糊的,連螢幕上的字都無法聚焦,某次跟眼鏡行的朋友聊起,才知道是我不需要桌燈,所以桌燈後來只有寫字、割東西的時候才會用到了。
另外同場加映。
我在牆上釘上幾個架子,還因此買了可以鑽牆的工具。牆超難鑽的,每次我都很怕鑽壞什麼。鑽好、架好的時候,把買回來好幾年都沒拆的《灌籃高手》上架時,挺心滿意足的。
而那個掛鑰匙的,是用剩下的木料裁成的木條,加上掛勾就可以掛。免得腦子不好老是不知道鑰匙丟去哪。
P.S
手工是一種病。病起來有時候會覺得自己很瘋狂。我不走精緻路線,可以拍起來美美的跟人炫耀的那種。能用就好、實用就好、好用也比美美的重要(自我安慰。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