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沒有看過《踏血尋梅》前,我一直希望這獎是給張少懷。一看完《踏血尋梅》,我想白只就是我認為最有機會拿下這個獎座的男配角。如預想的,他實至名歸。
許多報導把白只在《踏血尋梅》裡的丁子聰,描述成「殺人魔」實在讓人傻眼。殺了劇中的王佳梅,頂多就是成全王佳梅想死的心情。但劇情裡確實有一段是模糊地帶,會帶著人往「殺人魔」去想這個人,只是這到底是無心的還是有意塑造出這個「殺人魔」的印象,那還真得去問編導了。
《踏血尋梅》的劇情其實有些地方是牽強的,比如臧sir在王佳梅死後,以一個父親的身分落淚;比如追溯丁子聰家庭意外的事件,想追出他是否精神狀態受其影響,都是帶到那個點,卻沒有講清楚的部分,到底是把這些哏拉出來要說什麼?亦或是前面到底舖排什麼需要帶出這些哏?又比如說多年後遇見多年前救出的女孩,也是前面閃一下、後面又閃一下,就沒下文了!
同是寂寞的人,不太需要失去至親,才可能被寂寞吞噬。丁子聰孤身一人、王佳梅有家人相伴,卻都是同路人,哪有一定要抽絲剝繭的非要一個緣由才能建構那些寂寞互依的情境,好讓兩人相遇,而發生這宗命案。
臧sir這個角色的比重實在太重,卻看不出來他的重要性在哪。如果要說丁子聰和王佳梅這兩個人寂寞孤獨,便可把臧sir置換至配角的角色,讓這兩個角色成為故事的主軸。而事實上是主軸沒錯,嚴格來說抽掉臧sir並不太大影響。
沒有臧sir我倒也喜歡這個故事,也喜歡白只演的丁子聰,甚至喜歡那些支解的片段。因為明白同路人的感覺,所以願意讓她在死後回到主的懷抱,至少不至於孤寂,在信仰裡。
在敘述肢解過程中,沒有任何一絲殺人魔的興奮、也沒有殺人後的恐懼,只是掉下淚來。那眼淚可以是同理的、後悔的、期待的,或者真心祝福的。如果有一個人那麼渴求著死,那麼也沒有什麼「不要傷害自己」的道德說法。
我想《踏血尋梅》要說的並不是丁子聰是個殺人魔好可怕或是他應該受到制裁。若說臧sir這個角色有一點重要性,那麼那一幕哭戲確實可以說是他最重要的部分。如果人都有心底不想面對的傷痛,或許,那些眼淚也正訴說著什麼吧!(但我還是覺得這個劇本實在壞了郭富城這一身頹廢的帥氣啊!)
《踏血尋梅》(Port Of Call)/2015
導演/編劇:翁子光
演員:郭富城、春夏、白只、譚耀文、金燕玲
圖片來源:開眼電影網
《踏血尋梅》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