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無法連結的現實與想像

一如往常地,只要是幾米的作品,登上大螢幕都會引來一番討論,改編得好不好、演出的到不到味、繪本想像處有沒有被處理得很好?總是會比那些原創劇本的電影,更添了一些話題。

2003被改編的《向左走·向右走》,我看了兩次,一次國語版,一次粵語版,感覺都還可以,就是後面那個要命的地震,有點壞了情趣。而《地下鐵》我看了很多遍,但現在記不住到底演了些什麼。

幾米的作品,向來給我一種文字和圖像連結不起來的感覺,不論是年齡、性別、角色、心態,始終都很難在他的作品裡看見分界。簡單來說,圖是圖,文字是文字,看不到文字裡的情緒或語調會因為角色有不同的變幻,那是幾米,文字永遠是幾米的語句。因為這樣我就捨棄了他的作品,我喜歡書上的圖,但那只有一貫式的幾米文,總難引我把它與圖片結合。

在《星空》的電影裡,幾米的繪本想像,與林書宇的電影結合起來,也有一種被切開的感覺。

夢幻的、奇幻的、天馬行空的是幾米,而現實的、人際互動的是林書宇。這兩項結合起來的火花是,我很喜歡林書宇的校園,也滿喜歡那些跟著主角們想像出來的動物,但就是沒辦法給《星空》太好的評價。

校園部分,兩小無猜的布告欄、素描本上的女身、暴力霸凌、男孩跟女孩之間的互動,很切實也很可愛,不由自主地會從這兒,想到十七、八歲的《九降風》。一旦離開校園,那對劉若英、庾澄慶演出的父母,和一整個家庭的色調、擺設、互動,便開始離開了林書宇,回到了幾米的畫。

每次小美回家的時候,我都在想:「哪一戶人家的公寓可以長成那樣?既是很西洋風味,看似寬敝,又在小小的公寓裡,而且還不明不暗的暗淡?」我想了想,除了幾米的畫以外,我無法將它與校園現實的樣子,或是美術社裡偷筆的那點小巧可愛,相互連結,林書宇就是林書宇,幾米就是幾米,兩個加起來,並沒有將《星空》換成另個美好的樣貌,反而有點分裂。

像是校園霸凌打架、父打母,母又因為以為子打女而打子,除了恐龍出現的那刻之外,看到都是林書宇的樣子。幾米鮮少將很黑暗的東西畫得太真實(或說得太直接),從那些場次接回繪本的部分,只要稍有一些拿捏不準,就會覺得很難融在一起。(幾米的東西美美的嘛!小傑打人跟媽媽甩他耳光,都超真實的呀!)

那些在劇中客串的大咖,許多人的評論也有說到不自然、彆扭。其實就是太刻意。(還好,美術社的老闆沒找林美秀。噗)

「太刻意」大概也是我對《星空》的心情。一如我覺得「字卡」這件事很多餘一樣。最後,小美用說的,將十三歲的樣子唸出來,實在刻意得不得了。戲裡其實有很多很自然的孤單、寂寞、需要被傾聽、需要陪伴的演出了,何苦加這段來做總結。

反觀《星空》的原著收尾收得好,一路夢幻到底的,看著整個屋子都是魚的圖樣,小傑一家終於團聚(雖然沒有畫出來),是一種溫暖的結局。

後話:我實在不明白那孤單寂寞怎麼不多舖陳一點。

《星空》 官方部落格
《星空》Facebook

《星空》(Starry Starry Night)/2011
導演/編劇:林書宇 原著:幾米
演員:徐嬌、劉若英、庾澄慶、林暉閔

P.S
高雄有陽,天氣很好。
圖片來源:《星空》Facebook
給我來一件小傑的制服。好好看。

換日線的話:幾米的圖都很好看啦!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