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你會不會回來》每個孩子都需要一點愛!

初拿起這本書的那天,是朋友告訴我,這書還不錯,要我去書店裡翻一翻,喜歡的話就買回家。我在書店才看到災難來時的那個女孩抱住老師問:「老師,你會不會回來。」我就紅了眼。

我想起八八風災那時環繞我身邊參與救災、重建,現在都還在的那些人的臉,我想起他們可能有怨但無悔的辛勞,還有一點一滴,為許多人兒,為土地所盡的那些力量。我想起九二一的那個秋。

作者王政忠,為了掙脫貧困,努力的將要抵達夢想,卻在九二一這個災難裡,面臨了艱難的決擇。究竟有多少人願意到偏鄉服務?究竟有多少人願意到達偏鄉用盡一切心力就是想要讓孩子們獲得公平的對待?究竟又有多少人能不斷、不停,維持這樣的信念?王政忠真的很了不起,真的。

憑藉著年少時那些給過他幫助的力量,和奮力想與貧困對抗不平等的努力,他領著爽中,經歷一次又一次的奇幻旅程,挑戰著一次又一次的不可能。王政忠真的很了不起。在堅持的要求中,將基本知識、能力帶給這裡的每一個孩子,在生活的陪伴裡,成為了孩子們的支柱,讓他們對未來有所想像,讓他們越來越好。

為了給山上的孩子一個「翻身」的機會,書裡一直強調「知識」即「力量」這件事。當然,「知識」絕對是「力量」,但是知識所帶來的力量,究竟會是朝哪個方向,好的、壞的,都要在日後才會知道,而左右這份力量的好、壞,我想跟「愛」有關。(當然,我也相信過分的「溺愛」,跟適當的「關愛」,也左右了力量的好壞。)

如果要以資源的分配,山上的一定少於山下的,山下的一定少於鄉裡、鎮裡的,鄉裡、鎮裡的也一定少於城裡的,而城,還分了大城和小城,資源會不斷的往城市遞增。但「關愛」不見得。

什麼時候開始(大概都到不可考的遠久去了),我們的教育都是告訴我們,知識是為了換取一份未來的希望,穩定的收入或是翻身的機會。考個老師,是因為老師穩定,不是因為真心想要教育;當了醫生,不是為了救人,而是為了收入更多;當了公務員,不是為了要服務眾人之事,而是有鐵飯碗,還有固定的加薪機會。(這是教育告訴我們的,實際上還是有很多好老師、好醫生、好公務員。)諸如此類的思考,都是建立在知識的力量上。

沒有愛,尋求的都只是一種在環境上的改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最後一代一代的想法都是為了要過好生活,我要用功唸書。這在平地的教育、大城的教育裡,屢見不鮮。我相信,絕大部分這些享盡一切資源的孩子,擁有的關愛,也不會像王政忠愛他爽中的孩子那樣。而那些行為偏差、單親、依親、弱勢、清寒的孩子,在大城市裡就真的不被放棄了嗎?

「學校教育」這件事情的後面,有著繁而複雜的體制問題,或有那些牽扯到無數家庭環境所帶來必須處理的問題。當「知識」帶給一個人應有的「力量」的同時,如果缺少了一點關愛、缺少了一些對一個職業的熱愛,這樣的力量,真的能在未來產生一些變化嗎?或者只是一個又一個的交替著,不同時代,相同版本的未來?

《老師,你會不會回來》/王政忠/時報出版/2011.08.29/ISBN:9789571354262

P.S
明明高雄有點涼了,我還是會被熱醒是怎麼樣。
為什麼我最近都寫時報的書。明明看了一些其他的書。

換日線的話:謝謝那些在我生命需要被照顧時,給過我溫暖的老師。

5 Thoughts to “《老師,你會不會回來》每個孩子都需要一點愛!”

    1. 王老師謝謝,如果那天我在高雄也記得這件事的話,我拿書給你簽名。:)

      1. 老師,你會不會回來看?
        2/18那天,好朋友的新書發表在漢神巨蛋,我得去幫忙,但我應該會早點出門去圖書館看看你來了沒。:)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