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snation.tw/國橋一定得第一|折扣碼:SL89

在台灣「政治」這兩個字,明明是生活中不可被忽略的存在,卻經常性地被交代著「政治的東西不要碰」,或者太過熱衷關心,會被不斷地質疑「你那麼關心政治為什麼?」這多半源自於在那段解嚴之前的局勢造成後來大部分人面對政治議題,多半會有威權時期的恐懼和對抗極權的反叛。

在「白色恐怖」「二二八事件」以外,與政治有關的戲劇幾乎是沒有人會碰觸的議題,它像是票房毒藥的存在,好像提及誰,最好要全部避開那些關與政黨鬥爭的、黑金文化的、兩岸局勢的、國際外交的⋯⋯,應該沒有誰是透過戲劇從政治的角度觀看台灣的歷史,漸而開始去了解從戒嚴到解嚴,一路走到民主時期的歷程。

Read More →

《國際橋牌社》第一季全文:https://www.sun-line.idv.tw/blog/?cat=4088

日本以週播出的劇集,常常是以八到十二集左右來說完一個故事(以時間計算則是一集45~90分鐘),編劇功力好你便看不出來那些以主角輪流發生事件去串連,功力不好會讓觀眾很清楚:「這集就是聚焦在某一個角色上,下一集再替換。」

台灣電視劇長的不說,拖拖拉拉的,短的最常發生「以為點到為止」但其實都只有「點到」,卻沒有把故事說好、說完整。《鏡子森林》是如此(改天再寫),《國際橋牌社》更是如此,明明是有據可循且抱著「台灣難得一見的政治劇」這種企圖,卻像是一條聳動的頭條讓觀眾買單,卻不見深入報導,便也隨著時間:反正過了就忘了,忘了就算了。(倒是頗有台灣人對過去的歷史滿不在乎的習性。)

Read More →

《國際橋牌社》第一季全文:https://www.sun-line.idv.tw/blog/?cat=4088

從2020年的台灣現狀去看《國際橋牌社》這部電視劇的歷史背景,帶著強烈的嘲諷。像是解嚴初期國共的勢不兩立,以郝伯村為原形的行政院長楚長青對於國共會談這件事的描述,難免會將現狀套進當時的歷史背景,許多態度、姿態的轉換,現在看著電視劇呈現當時,實在會讓人不禁莞爾。

再換個角度從楚長青或是一些保守分子看台灣的民主意識抬頭,又不禁會想,台灣站在那個保守與開放的十字路口,保守勢力扮演著後來中國與台灣往這兩端走去的關鍵。談與不談,成為極為曖昧的狀態,直至今日保守勢力還滿常走在一塊,自由民主的確容易與保守思想形成對立及必然會有一番角力。

Read More →

《國際橋牌社》第一季全文:https://www.sun-line.idv.tw/blog/?cat=4088

說是因為《罪夢者》失利而未與netflix合作,《國際橋牌社》而至firday影音上線,這點還真需要替《罪夢者》抱屈一下,雖說對於《罪夢者》的時間序我也多有意見,但它也還算是水準中的台灣影集。而之於對台灣歷史和戲劇的喜愛,讓人無法錯過《國際橋牌社》這部影集,甚或我認為喜愛《返校》的年輕人們,可以看一下這部半虛半實的政治電視劇。〈《罪夢者》/敗在賣弄時間順序及劇情節奏〉

《國際橋牌社》的故事背景發生在我小學三、四年級左右,第一、二集的史實,我大概只記得「六四天安門事件」,其餘在剛解嚴的老三台時代,報禁、黨禁都剛解除的年代,一個小學生,能知道的事不多,也在劇情的虛虛實實裡推敲著主角的影射和事件的連結。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