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書寫看了這個故事的感想前,我必須得承認一件事,就是這本小說實在太繁鎖,所以當我走到小說的第一百頁時畫下休止符。但不論小說的繁鎖,我仍舊對這部以性受人矚目的主題所拍攝的電影,有著莫名的喜愛!
關於性別,自小我們就被限制住,不論是對自己或是對別人的,很容易陷入一定的範疇裡。《美麗佳人奧蘭多》在書裡一開始的定義,是男孩對父執輩的崇拜及關於爭戰的嚮往,點明男性在這社會裡所必須被付予的任務。關於這點,是我覺得可以拿來呼應電影中性與命運的相關性。然後,它開始敘述十八、十九世紀的世代變遷及社會的變化,當故事的中末段部分,奧蘭多變成女性,他(她)用一個女性的角度反觀這世界給性別的定義,讓同時擁有男性及女性兩種心態的奧蘭多,去感覺這之間的差異。
故事結尾讓奧蘭多跳脫原有的性別(或者是社會既定的論點),終於感覺靈魂的自由!這個故事在小說裡的重點太多(時代的變遷、創作者的衍生、性別的異同、生命起迄、當代貴族的嘲諷……)如果沒有適當的處理,會讓整部電影因為想要呈現的主題太多顯得不知所云,還好,電影裡選出奧蘭多最重要『性別』議題,來呈現它的精華!
與其說性別是《美麗佳人奧蘭多》的主旨,還不如說它藉由性別去挑戰自古以來被人類訂定出來的認知。從一開始的貴族的豪華、年少的情懷、在位者的權勢、充滿銅臭的無知,奧蘭多在這之中與女子『莎霞』的懈逅、熱戀、分離,最後沈沈的睡去,是一種追逐與探索,直至他在沈睡後醒來,整個生命看似扭轉,卻藏著一種強而有力的覺醒。對生命的、對自己的、對時代的覺醒。
電影中,以主題的方式帶出了奧蘭多經歷的年代、事件,企圖將原本小說的紊亂整理的有條理一點兒。我個人喜歡這樣的安排,若是在短短的九十分鐘裡,將整個故事表現出來,而不做一個分界,反倒很難去完整的表達,或者應該說這樣的分界也更突出的表現了一種循環的現象,從死亡到新生(亦或新生至死亡),整個萬物宇宙所經歷的事件,都是一種重複的現象,只是這些現象會以不同的面貌存在著。
奧蘭多在第一次昏睡後,在些許的事件經過之後,再次陷入第二次昏睡。第二次昏睡醒來時,奧蘭多由男性轉換為女性的角色,在電影的呈現,少了一點令人驚豔的畫面(例如:男女身體上的差異)以及奧蘭多本身性別轉換對他自己產生的內在衝突。不過若是不去計較這部分的戲劇衝突,反倒會更深入的去體會那些不斷重複的循環。
導演在奧蘭多變為女性時,安排了一場在迷宮裡打轉的畫面,最後走出迷宮,時代也跟著做了轉換。這個迷宮的進與退,代表了一種搜索,也為在此之前的一整段奧蘭多的人生,做了最好的一種詮釋,而那突破重圍跨到另一個年代的是奧蘭多的轉變,也是一個時代的改變。其實整齣戲,著墨在性別的差異,沒有強烈到是一種完全相對的轉變,而是用故事的時間讓它慢慢的進行著。
直至電影的最後一場,天使唱著《Coming到臨》,將奧蘭多這個人的故事告了段落,也將整個故事的結束直指至一個新生(奧蘭多的女兒,書裡是兒子!)而我們也從這一場畫面裡,再次看見不斷探索的奧蘭多,終於找到了自己的方向、生命的未來!
我很喜歡這部戲的『逃』、『找』、『突破』,周而復始,沒有停下,也從這三件事裡,不斷的精進、不斷的向前,然後重來、繼續、停止、再開始!若說性別才是奧蘭多的主旨,我想倒不如說,它是在嘲諷一直既定的想法,不論是對性別,或者是對這個世界曾經的定論!
I am coming! I am coming! I am coming through!
Coming across the divide to you In this moment of unity
Feeling an ecstacy To be here, to be now
At last I am free Yes at last, at last
To be free of the past And the future that beckons me
I am coming! I am coming! Here I am!
Neither a woman, nor a man We are joined, we are one
With the human face We are joined, we are one
With the human face I am on earth
And I am in outer space I'm being born and I am dying
美麗佳人奧蘭多(Orlando)
1992 出品
導演/編劇:莎莉‧波特Sally Potter
演員:蒂妲絲雲頓Tilda Swinton、比利贊恩Billy Zane
P.S
很久沒有發報了。有很多感覺,請大家等待!謝謝。
天冷了,保重身體!^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