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曾經透過影像延伸各式各樣創作試驗的觀影者來說,《最酷的旅伴》這部由JR和安妮·華達共同執導的法國紀錄片,連結法國各地的不同人群,以拼貼的方式,將「攝影」和「藝術」先是回到生活,再成為作品,不僅完成一部精采的紀錄片,還呈現當今攝影器材隨手可得,卻越來越難聚焦在人與人之間往來、互動的情誼。

「攝影」原來是透過「觀察」框住按下快門瞬間想留下的畫面,應該是相對貼近生活、需要仔細硺磨的,直至今日的「攝影」,變成很快速的反射動作,可能連「創作」的思考都沒有,甚或連從觀景窗那小小畫面裡仔細觀看都來不及。(現在都用螢幕吧!!!)就別說要像JR和安妮·華達在片子裡藏了大量可以延伸思考的事。 Read More →

「母親」這個議題非常有趣,這幾年在台灣的出版界,出現相當多的書籍,在探討母女和「母親」這一個角色之於家庭關係的重量,以及從這個角色延伸出孩子如何跨越,那些與生俱來與母親不可分割的情感,或者無法輕易抽離的情緒。

而父親,往往在家庭關係裡,常常是疏離、無法參與加入的一角。 Read More →

一個家庭關係,究竟該從哪些地方看見細節?一個法庭的判決,究竟能不能做出家庭關係中,最適切的判決?到底需要哪些證據,才能向他人宣告,我們與另一個人再也無法生活在一起?所謂的暴力脅迫,有沒有一部分是從心理層面製造出來的恐懼?像鬼魅般的恐怖片,一再纏繞。只需一個重擊,就驚嚇全場。

《家戰》是一部非常驚悚的恐怖片。比起那些裝神弄鬼、陰陰暗暗傳說流言的詛咒,家庭關係中的緊繃氣氛和那些以愛之名的爭奪、占有,一旦澈底斷了線,就會露出暗黑的洞,誰也無法填補! Read More →

從四月到五月。總共看了五次《一級玩家》。大概除了第一次以外,每一次我都睡著了,都安心地睡在不同的段落。

我是個腦子速度轉得特別快的人。(就腦神經內科的醫生說:「你只是太敏感了,你的神經太敏感了。)跟人太長時間、太頻密接觸的時候,對我來說是一件很大的負擔。大概只有在看電影的時候,我可以比較專注地,讓腦子緩慢下來,跟著劇情走,所以我也很討厭看電影被干擾(看手機跟講話)那會讓我整個人躁動起來。

Read More →

十五歲那年,父親和母親給我一個選擇,要我放棄美工科夜間部,選擇離家比較近的私校就讀。父親知道,不給我一點利誘,我是不會甘心放棄自己早已填下的志願。他跟我說:「你填資料處理科,我給你電腦。」我眼睛一亮,便答應了。

在那個還是DOS、上網剛要用撥接的年代,才十五歲就有自己的電腦,在家能上網、登入BBS,交個幾個網友,就酷炫得不得了。就別說像現在,有很大一部分的人,仰賴網路、生在網路世代、活在網路上。

很難形容看完《一級玩家》的興奮感。就像我深信不疑的:如果我晚個二十年出生,我會告訴父母,我要活在網路上,我不要受體制內的教育,並且一再地在網路上覓得自己想要的、喜歡的、需要的答案,次次都是興奮不已! Read More →

newg_1

大概是我太喜歡以精神疾病為故事主軸的故事。初看預告時還以為《分裂》就是《24個比利 The Minds of Billy Milligan》,但又很怕這樣的主題被拍壞,在前去電影院還尋問了臉書大神(哈哈)。向來不喜歡美國英雄系列裡,那些進化後的人類,沒想到《分裂》正是這樣一部預告「怪物的誕生」的電影。 Read More →

MV5BNGZkZTZlYmMtNWU4OS00OWJkLWJjYjktZjcxZmFhNTY2M2M3XkEyXkFqcGdeQXVyMjc2NTc3NDA@._V1_SY1000_SX1500_AL_

忘了何時開始在網路上看到這部電影的消息。習慣著不看任何簡介,也許有預告看預告,也許有人寫介紹就瞄個幾眼,所有的結局都要在進到電影院那一刻,看完才會知道,整部電影究竟在說什麼樣的故事。常常踩到雷,但也常常意料之外的投入情感,在電影裡跟著情緒流動著。

去年的《寂寞公路》是如此,今年的《海邊的曼徹斯特》也是如此。在高雄上映的廳數少,有時候會因為先看了大片子而錯過這種不那麼受關注的片,每每趕在下片前,都有讓人意外好看的驚歎! Read More →

13679924_309942962686543_3601074371889152743_o

六月去日本玩一個月回來,最不習慣的是氣溫和沒有電影看。剛回來看完場面太大的《正義曙光》,趕在下檔前在夜裡出門看《搖滾青春戀習曲》(Sing Street)。這是一部劇情和配樂都非常好的電影。比起台灣的青春校愛愛情故事,這部電影書寫青春的力道,更是強勁。 Read More →

eot-cover21-1400x480

想不太明白為什麼可以那麼喜歡這部電影。

過年看完高雄的最後一場,到台北又看完台北最後一場。已經是近幾個月來第幾場電影睡著?也數不清。電影開頭我仍然一直專注看著電影,像第一次看那樣。直到中間,開始睡去、醒來,重複著,最後在Lipsky閱讀中,醒來,流著淚。 Read More →

Michael Caine as "Fred" and Harvey Keitel as "Mick" in YOUTH. Photo by Gianni Fiorito. © 2015 Twentieth Century Fox Fil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Michael Caine as “Fred” and Harvey Keitel as “Mick” in YOUTH. Photo by Gianni Fiorito. © 2015 Twentieth Century Fox Fil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最近進電影院看電影都會莫名地睡著,像看小說一樣,只要沒有對話、太過緩慢的劇情推進,我就會不小心睡著。也許是太放鬆了也說不定。(哈)

沒有看過《年輕氣盛》的導演前一部作品《絕美之城》,每個聽到我說喜歡《年輕氣盛》這部電影的人,都會向我推薦這部片。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