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年第一個週末的夜晚,剛跨完年,台北華納威秀前還是人滿為患。一直打算去看《地下鐵》,但因為手邊忙碌的事情,掙扎許久,好友連番打電話來,問著要不要一起去看電影的事。下午四點五十分步出家門,沒搭捷運,等待著公車,覺得自己忘記要乘著地鐵(捷運)去看《地下鐵》。地下鐵果真是個方便的交通工具!電影開演前,還塞在路上呢!匆匆進入電影院,匆匆走入《地下鐵》……

幾米的繪本,在首映前的兩個星期,才在書局裡翻閱過。那是很意象的東西,沒有太多的故事,只有用圖像、文字,去感覺那些情境。看著電視上專訪導演『馬偉豪』,他說改編繪本必須加入更多的故事,才能讓電影活絡起來!從《向左走‧向右走》到《地下鐵》,對於改編,有很多人會帶著失望走出電影院,但電影裡所添增的故事片段,不論好與壞,都用畫面表現了相同或者不同的意境。

《地下鐵》這部電影之所以有吸引人的地方,莫過於它整體的色調與幾米繪本裡的色彩有這麼一點相似,那五花八門的地下鐵的情景,在繪本裡不斷變化,電影裡藉由著聖誕節、新年這些顏色鮮豔的節日,來帶出繪本裡給人多采多姿的視覺效果。那樣的色調,不但沒有給人一種太豔麗的感覺,反而給人一種黑暗與彩色間的強烈的對比。我們平常生活在顏色多變的環境中,顏色對我們而言,或許沒有什麼太大感觸,而相較於盲人來說,那可能是他們最期待遇見的世界。

《地下鐵》中,范植偉這個角色,串起了兩段戀情,雖然他的片段少之又少,但有不可缺少之需。整個故事是用兩段戀情不斷的穿插,台北、上海、香港,看似沒有關係,直到了故事的尾聲,才能讓人明瞭一些什麼。一對是從陌生不相識的兩個人,因為一張寄錯的卡片,然後在上海的地鐵相遇,本來應該分開,卻因為閉上眼的那刻,腦海湧出對方的臉,於是在地鐵裡尋找,最後終於碰在一起;另一對也是從陌生到相識,這段戀情一開始沒有太多的猶豫,到後來出現阻礙。兩對戀情都是完美的收場,但在猶豫之間讓人更明白珍惜的可貴!

如果你已經去看過《地下鐵》,試著回想地下鐵裡,那位後來出現的老伯所說的話;如果你還沒去看過,那麼請拋開繪本,用全新的心情,走入《地下鐵》,你將會發現繪本之外,另一種美好的情境。

後記:
電影好不好看,在個人的觀點。雖然電影的節奏有時讓人覺得混亂,但是那份混亂倒不至於影響整個觀看下來的心情,輕鬆、愉快,淡淡的感傷,淡淡的喜悅,還有,美好的想像!

P.S
最近狂看電影、狂買CD!看到電影預告,張艾嘉導的《20、30、40》,還頗為期待呢!另外,也看完《無間道I、II、III》,也覺得很棒!今天本來還要把《地下鐵》這篇用想睡為由拖到明天,不過,還是發了報。再拖,報台都要荒涼囉!(我好想要梁朝偉《地下鐵》裡那件紅色套頭毛衣,很好看!)
感謝一直在的朋友們!
我好像聞到春天的氣息。春天快來!^______________^

 地下鐵(Sound of Colors)
2003 出品/澤東電影有限公司
導演‧編劇:馬偉豪(幾米原著)
演員:梁朝偉、張震、范植偉、楊千嬅、董潔

換日線的話:《地下鐵》的顏色,真的很漂亮!

終於在等待中,看完了《向左走‧向右走》。電影院裡的人占了一半的座位,不知道有沒有人跟我一樣,是第二次看《向左走‧向右走》。粵語的版本,其實跟國語版的差不了多少,就連我覺得問題最大的梁詠琪,也沒有因為粵語發音,而增加我對她的讚賞!

也許是大部分的聲音都是以配音完成,以致於還是有些人的聲音表情和表演表情搭湊不上。特別是在環境聲和人聲同時出現時,更覺得奇怪!另外,在一開始看國語版的時候,就覺得梁詠琪的聲音表情不夠,也沒有因為粵語而改善。和朋友就這個方面討論時,才發現梁詠琪和金城武的表現,都多了一點刻意。

以關穎和陳之財這兩個配角在戲裡的表現,是屬於誇張的詮釋,或許是編劇一開始就將人物設定在那個方向,只不過整齣戲裡,不只是關穎和陳之財,就連金城武和梁詠琪,都帶點『誇飾』的方式在表現這整齣戲。可惜的是金城武和梁詠琪總是有被配角的鋒芒壓過的情形。就好比陳之財和關穎在戲裡說的那句話:『其實他們兩個(金城武、梁詠琪)才是我們的配角。』不知道這一段話是編劇故意幽了這兩個主角一默,還是刻意讓這句話,去突顯緣分的拉遠、推近,然後躲在一旁大笑?!

整體而言,在看粵語版的時候,仍舊有著看國語版時的那種甜蜜交錯、命運左右的感覺!也還是帶著一些苦澀。同樣的,對於演員的表現,並沒有因為粵語版而加分,反倒是讓第二次觀賞的我,有著更深刻的突兀感,以及更專注的去發現整部電影的小問題。

有許多人還是比較喜歡繪本。突然想起小說之於劇本的道理。就如同繪本之於電影,一定得要添加更多的戲劇元素,以更多的事件去串起每一個點,而不同於繪本,讓圖片、文字延伸就夠!以《向左走‧向右走》而言,已經足以抓住觀眾的心,只不過某些部分,還是可以加強。像是男女主角及男女配角的比重及表演方式,就是值得再研究的地方!雖然一句『他們才是我們的配角』在戲裡看來是幽默輕鬆,但卻也好像成為形容關穎、陳之財的表現比金城武、梁詠琪搶眼的一句話!讓男女主角的表現,突然遜色許多。

我還是不太能接受那些環境聲及人聲相疊時,配音和現場收音同時出現,所產生的不協調感!雖然戲還是感動著我,卻在聽見那些聲音交疊時,有著一種淡淡的可惜!聲音,可以再更好的。我想!

 向左走‧向右走(Turn Left Turn Right)
2003 出品/華納兄弟發行
導演:杜琪峰、韋家輝 
編劇:韋家輝、游乃海、區健兒、葉天成(幾米原著)
演員:金城武、梁詠琪、關穎、陳之財

換日線的話:向左、向右,緣分常在左右!

『思念是一種很玄的東西,如影隨形……』每次,我聽見陳曉東深情的唱著這首《我願意》的時候,都會沒來由的感動,甚至連看著這首歌的MV,也會為MV裡電影《停不了的愛》的片段,感到微微的心痛。所以,我很想很想看這部由葉偉民執導,文雋編劇,陳曉東、秦海璐所主演的電影。原本,請在大陸出差的朋友幫我尋找這部片的DVD,卻因為時間的久遠而沒買到。看了第四台的播出後,終於看見這一部我期待已久的電影!

故事是以一種很簡單的主軸存在。一個罹患血癌的實習醫生(陳曉東飾)到了一個偏遠部落的小學做義務性的看診,於是遇見小學裡的老師(秦海璐飾),然後展開了一段,愛與被愛、生與死的故事!可惜了這個故事。不管是在演員方面,或是場景,我都覺得這些都占有著某一種型態的優勢,只可惜劇本太弱,毀壞了原來應該很感動的架構。

這部戲裡,拍到了黃河的壯大,象徵著生命的弘偉,同時也利用了河水的流去,表達了生命稍縱即逝的無奈。後來在小東的夢裡出現的那一大片的向日葵,更是美的讓人體悟生命的美麗、綻放的活力!而陳曉東和秦海璐的表現,更有著深情的交會!

不喜歡編劇的舖陳。讓秦海璐和陳曉東之間的情感,若有似無,但卻必須存在。而這樣的存在,卻又令人覺得看來頗為刻意!更重要的是,那之間的情感既沒有愛情的濃烈,也沒有友情之中存在的深切。說是愛情,還沒到那個點;說是友情,又彷若之間只是一種隨手抓一把的陪伴!

最後,安排了陳曉東的女朋友出現,她帶著他遠赴國外就醫,留下了曾經陪伴他的另一個女人。這更是一個令人無法接受的結局。因為整部戲的重點,都擺在陳曉東和秦海璐身上,偏又以另一個不太常出現的角色,來替整個故事做結尾。感覺上就有點『我就是要這樣的結局』的感覺,很唐突的出現在那個故事的尾端。

這個故事,讓我想起多年前的《新不了情》也是一種生離死別的舖陳,也是一段撼動人心的故事。比起《新不了情》,《停不了的愛》就少了對於死別的呈現,而用一種生離的突兀,去化解必須死別的痛!而且著墨太多在於男主角害怕死亡的脆弱,削減了女主角陪伴時,令人感動的勇氣!

我還是很喜歡陳曉東版《我願意》的MV,那意味悠長而不知未來何在的謎團,反而更吸引人往前走下去,這或許才是傳達生命終點,最美好的呈現!

《停不了的愛》官方網站

 停不了的爱 (Loving Him)
2002 出品/嘉禾影業
導演:葉偉民
編劇:葉念琛、文雋
主演:陳曉東、秦海璐、方子璇

台北一○一大樓前,白花花的雨絲灑落。這樣的景色,讓人無法相信,這是我們平時所習慣的台北城,就連看來佈滿灰塵的道路,看來也特別清新,《向左走,向右走》的故事,就在這樣清新的畫面裡展開……

已經習慣金城武搭梁詠琪應該是一種心痛的滋味,就像《心動》裡,那份錯失的遺憾一樣。我帶著這樣的習慣,坐在電影院裡,準備再次習慣心痛的感覺!若要說《向左走,向右走》是一部『浪漫愛情喜劇』,絕對不為過。在幾米的繪本中,滿滿的圖片,加上跟著圖片進行的故事,向左、向右成為一種分隔彼此的原因,而電影中,則用這樣的故事主軸發展成一種更為幽默的表述。

劉智康(金城武飾)和蔡嘉儀(梁詠琪飾)在片中,只知道彼此十五歲時,學校的學號(劉智康為763092,蔡嘉儀為784533),甚至在片中沒有出現他們彼此的名字。因為水池的一場懈逅,串起彼此在十五歲的記憶。十五歲的年紀錯過了彼此,也許就是自然而然的錯過,而在十三年後,兩人的相遇,變成一種冥冥中的注定,也因為這樣的注定,讓他們堅信,將會再相遇。只是,緣分的變化,他們總是一再錯身而過,就在最後想要放棄的時候,緣分又將彼此拉近,正如嘉儀翻譯波蘭女詩人辛波絲卡《一見鍾情》裡的那段文字『他們彼此深信,是瞬間迸發的熱情讓他們相遇。這樣的確定是美麗的,但變幻無常更爲美麗……緣分將他們推近,驅離,憋住笑聲,阻擋他們的去路,然後閃到一邊……』

滿喜歡編劇在劉智康和蔡嘉儀的個性上做的區分,一個是男性的開朗灑脫,一個是女性的細膩善感,在面對有可能再見不到彼此的情況下,男生覺得已經過了十三年都能再見面,可能再過個十三年還是會見面;女生則是比男生多了一點擔心見不到面的心情,只不過,兩人都是很努力的追尋,或者是說『相信』!

如果整齣戲只有兩個人不斷的錯過,那必然是乏味的,所以在繪本以外的戲劇裡,男女雙方各添增另一個配角。這是一種很SHOCK的安排,卻也是一種有別於繪本的呈現。兩個配角,一為追求蔡嘉儀的胡醫生(陳之財飾)、另一則是喜歡劉智康的小紅(關穎飾),表現也特別精采,偶有凌駕於金城武和梁詠琪之上的表現。這兩個人因為各自喜歡劉智康和蔡嘉儀,進而擦出火花,在這一陣歡欣的劇情裡更突顯錯身而過的痛!

整齣戲最突兀的,莫過於最後的結局了。當我坐在電影院觀賞前,就曾被告知結局的突兀,我也一直忍住不去看任何一篇有關《向左走,向右走》的評論或觀後感。一直到他們彼此錯過、錯過、錯過、再錯過時,我記得我還在腦中說著:『不會啊!這樣的結局很好啊!』直到看到了最後,才發現這所謂『天外飛來一筆』的結局,是突兀也是可惜!不過,再比較整體性而言,也就覺得沒有那麼突兀,畢竟整個戲的主軸也是有那麼多那麼多的巧合,巧合的見面、巧合的向左向右而錯身、巧合的遇見另一個人、巧合的模糊了電話號碼、巧合的一個住在A一個住在B卻沒見過面,巧合……回想這些巧合,再對照最後的結局,反而有一種讓人相信『幸福自在心間』的美麗!記得蔡嘉儀對胡醫生所說的那句話:『我知道你是好人,但是我不喜歡你啊!』這或許是讓我們明白,最後的安排……

因為喜歡,所以等待;因為想愛,所以期待。
縱使錯過了千千萬萬相遇的機會,只要相信,愛都會存在!

後記:
很遺憾沒有選擇粵語版觀看,總覺得發生在台北的故事,就必須聆聽國語的對白,只不過,在看的過程裡,覺得配音的『聲音表情』不對,特別是GIGI的聲音,有時候讓人覺得與人物的表情配不上!如果有機會,我會再去看一次粵語的版本。

如果你喜歡《心動》那種濃得化不開,卻又顯平淡的遺憾,就不能錯過《向左走,向右走》在錯失中,那份在心裡堅持的期待!
我比較喜歡戲,不喜歡繪本!繪本有點單調,戲讓整個《向左走,向右走》豐富,也有生命多了!

 向左走‧向右走(Turn Left Turn Right)
2003 出品/華納兄弟發行
導演:杜琪峰、韋家輝 
編劇:韋家輝、游乃海、區健兒、葉天成(幾米原著)
演員:金城武、梁詠琪、關穎、陳之財

P.S
秋天到囉!多添件外衣唄!改天拍飛機給你們看!^_______________^
寫了一篇關於《狂愛龍捲風》的文章在明日報的新聞台上。
(本來要放音樂在報台上的,但跑不出來,我也沒法!見諒。)

換日線的話:向左、向右,緣分常在左右!

『碰』的一聲,我相信在那個現場,目擊到一個人從天而降,躺在你眼前那片血泊中,一定沒有一個人的反應是『鎮定的』,也一定沒有人可以簡單的不想起那個片刻!就連我現在坐著,面對著電腦要寫出一些文字,腦海中都還清晰可見的,看見《異度空間》中,女孩跳樓然後壓壞小客車的畫面!

四月一日,不像樣的愚人節!最起碼跟過去的每一年不相同。除了『玩笑話』之外,添增的,是現實的殘酷,以及一陣又一陣的驚嘆。新聞的跑馬燈,不斷的重複『港星張國榮於晚間六點四十五分証實在香港自殺……』主播的凝重表情,也告知著我們:『這不是愚人節的把戲!』

過年的時候,《異度空間》首度在台北上演,宣傳的花招一度引發爭議,我一直沒來得及看這部片,甚至排斥這樣的鬼魅的電影!伴隨著張國榮驟逝的消息,媒體紛紛議論著這部戲帶給張國榮的心理壓力,以及引影響張國榮的心態,讓他選擇走上這條路。《異度空間》便在這一片猜測中再度上映。

二輪電影院的人很多,大多都是衝著這是張國榮的遺作而來的吧!電影的開場,是章昕(林嘉欣飾)找房子的畫面,然後就是一連串章昕的心理作用而產生的幻覺,甚至是鬼魅般的效果。然後再轉至JIM(張國榮飾)在講述關於『世上究竟有沒有鬼?』的講座上,JIM說:『鬼的存在,往往是因為我們吸收太多垃圾的資訊,才會讓我們害怕、產生恐懼。我們對鬼的定義,也有相當呈度的認知與了解!』有人問JIM相不相信有鬼,他說:『不相信。』

有很多人說,張國榮是因為入戲太深,才會導致他後來自殺,而我,並不這麼認為,在戲裡,JIM成功的治好章昕的病,告訴她要正視自己內心的問題,以及自己的恐懼,我一直記得JIM說了一句話,一句呼應到張國榮跳樓後,相當諷刺的話:『人,最難了解的就是自己。自己都很難了解自己,別人更不可能了解自己,當自己心裡有不愉快的時候,往往就會產生結!所以最重要的事,是要懂得調息自己、愛護自己!』(大概是這樣的意思,我沒有完整的記住這一段,但那種對比性,真的很強烈!)

章昕的病好了,卻讓JIM也陷入過往的記憶中,不堪回首的片段,於是他開始失眠、開始產生幻覺、開始吞下大量的鎮靜劑,然後開始他精神崩潰的過程!後來的片段中,我開始知道為什麼《異度空間》會被人定位在鬼片。包括聲效、畫面等等,都以一種太過鬼魅的方式拍攝。比方說:當你看見自己心愛的人因為跳樓死在你眼前,而你回想起她的時候,除了那一灘血跡會讓你心生畏懼之外,怎麼會在想起自己心愛的人的同時讓它變成如同鬼一般的扭曲及可怕?後來JIM的幻覺中,導演用一種類似貞子的方式拍攝,(連配樂都很像!)讓原本探討『精神』問題的電影,成為一種不可理解的畫面。(除非JIM看過貞子,不然有誰會讓自己以前的女朋友,出現在自己的腦海中,像是看到恐怖電影一樣?)

之所以會說我反對張國榮是因為入戲太深,而仿效電影的內容跳樓自殺,是因為JIM並沒有向下跳。不知道所有的媒體工作者,是否都有看過《異度空間》,我相信看過這部戲的人,沒有人會贊成張國榮是受電影的影響。因為他應該會記得那些戲裡JIM開導章昕時,所說的那些話,如果他真的受影響,應該會像結局一樣!

『中國人最糟糕的,就是把「精神病」跟「瘋」畫上等號!』JIM說。
『失眠也是一種精神病!』JIM說。

我曾經幾度被別人不斷的說我的精神狀況出了問題。其實,只有當事者知道自己有沒有問題。千萬記得一件事,不要硬是要把『精神病』這個詞放在那些精神狀況不好的人身上,試著用『傾聽』去代替一切,有些時候最清楚自己的想法的人,只有自己!

『每個人,都應該學會調息自己,愛護自己!』這是JIM說的,也是張國榮從表演中要告訴我們的。

異度空間(Inner Senses)
2002 出品/星皓&群體發行
導演:羅志良
編劇:楊倩玲、羅志良、爾東陞
演員:張國榮、林嘉欣、潘美琪、李子雄、周嘉玲、徐少強、林尚武

P.S
這部片,真的還不錯!等VCD出來我也要去買回來收藏。有機會的話大家一定要去看看喔!有看過貞子的人,一定會贊同我說的,JIM的幻覺實在太像是貞子的片段了!
當我承認我精神狀況不好的時候,代表我還算正常,也知道我做過什麼事;當我強烈否認我有精神狀況有毛病時,代表我正在強烈的拉扯我的心;當我言詞反覆不定,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而你卻知道我做了什麼的時候,別懷疑,那時候的我應該就是『瘋』掉的時候!(瘋掉是什麼滋味?很可怕的感覺!真的。)
週六看了《異度空間》,週日到棒球場看職棒比賽,有一句話一定要說,那就是:『活著,真的很好!』^_____________^
天氣又要回暖囉!有陽光,真好!
祝,生命萬歲!
(對了,我並不是哥哥的FANS,只是有一些感觸而已!但,哥哥真的很帥!)

換日線的話:只要活著,就沒有什麼解決不了的事!

看《雙瞳》兩次;兩個版本。
第一次看『有愛不死』為結局的版本;
第二次是『超限制級』版本。
我喜歡第二次看的感覺;
我偏愛超限制級最後的結局。

十二月的台北,終於有一點寒意,街上皆是像我一樣的人,厚重的衣物終於派上用場,我一個人,在這樣的天,看《雙瞳》!原本,有人願意和我一同到電影院去,只可惜,那人不敢看這類的『驚悚片』,所以,我也只能獨行!

Read More →

我是用著很輕鬆的步伐,走出電影院,在我看完《藍色大門》的時候!甚至是用那種最快樂、最無慮的心情『跳躍』在街頭!像是回到十七歲那年一樣,我在街道上奮力的跳著、叫著、打轉著,連剛開始營業的店家,都感受著我的快樂,喊出『歡迎光臨』時,也比平常賣力。

一直以為國片都會很早下檔,正打算去看二輪電影,卻沒看見《藍色大門》這部電影在時刻表上,有那麼大那麼大的失落感,『原來,它還沒上二輪啊!』再猛然看著首輪電影的時刻表,我在心裡暗自竊喜著,原來首輪還沒下檔啊!算準時間,當摩托車停在電影院門前,還足夠讓我去買一瓶飲料、一包零食,站在『藍色大門』前,『叩叩叩』敲著門,然後,和另外三個人,一起走進那個懵懂的青春歲月。

Read More →

已經很久沒有一個人看電影,這是少了另一個人後,我第一次一個人走進電影院欣賞一場電影!會到電影院看《美麗時光》,完全是因為很喜歡『范植偉』這個演員,因為『來我家吧!』的演出,讓我對他有深刻的印象,加上之前在電視上看到的介紹,就決定走進《美麗時光》一回。老實說,我並不愛看這類作品,有時候覺得它太艱深難懂;有時候又覺得它所陳述的內容,是我不知道怎麼去懂的東西。所以,我很努力的不去想它到底要講什麼,我只是看一部電影而已!

Read More →

一部由【人間四月天】的男女主角,劉若英、黃磊擔綱演出,一段發生在三○年代的愛情故事,三男一女的纏綿悱惻,一個是留學歸國的音樂家(徐少東 黃磊飾),一個是戲班裡的主角(林沖 尹昭德飾),一個是迷戀林沖的富家子(黃子雷 戴立忍),一個是音樂家的未婚妻(英兒 劉若英飾),有著人間四月天的場景、扣人心弦的對白,還有出人意料的結果……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