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不是要教你設定,是跟你說為什麼你要會!這年頭不曉得為什麼大部分人都喜歡花時間「做電腦可以幫你做」的事,而不是使用電腦的功能有效率的工作!

「排版」這事打自有Microsoft Office的Word之後,就產生了莫多「排版」的壞習慣。說到底,是大部分人使用word這種「文書處理」的軟體後,在其不專業(或不符中文排版)的功能上,有了錯誤的使用習慣,最常見的大概就是「首行空兩字」這玩意兒(專有名詞叫「首行縮排」)

我還記得我學word時,學校老師跟學生一樣都是初初接觸這項軟體,說要教也亂七八糟,就連電腦課本也多半看不太懂在說什麼,或是寫得非常粗淺。

Read More →

從男女關係的結構來寫這部韓劇,應該又是跟大部分人討論的無法同調,但我想韓劇能夠受女性觀眾死忠的跟隨,這一定是極關鍵的一部分。

身為韓劇菜鳥的我,不大看那些觀眾們都清楚的愛情套路,所以早年那些浪漫但不合理的,或是奇蹟般總是這麼機緣巧合像中樂透或被雷劈到才有的愛情故事(後轉為女性的復仇)我都沒太看,直到近一年(2022年起)大量看了韓劇,而從中嚮往著某些劇情的發生。

Read More →

跟A認識的時候,應該是我接案人生開始風風火火忙碌的開端。很多事我都不記得了,每天醒來我像推著石頭上山的薛西佛斯,明明眼看工作一件一件又一件的被我解決了,卻又一個一個冒了出來,比較幸運的事是我並不是在做徒勞無功的事,至少銀行帳戶長出了不少錢。

我很少想起什麼是「初衷」,每次若有誰提到它,或是戲劇或小說裡主角因為遺忘了自己而使自己毀壞,再用一定的篇幅在結尾時帶出了「不要遺忘初衷找回自己」的感動,好像人們總是在這樣的循環裡遺失自己、尋找自己;有些人後來選擇拋棄原來的自己,創造出不同的自己,而有些人始終在這個尋找裡,回不去原來的模樣,也無法喜歡後來的自己⋯⋯

Read More →

「橫書轉直」是排版軟體特地賦予中文直書上的有些文字組合橫著放能轉正以利閱讀的功能。

我的編輯訓練是這樣,作者的文字檔來,除了錯字外,「用字或符號的統一」都需要在「文字檔」裡就修改完畢像是書名號《》篇名號〈〉(以一張音樂專輯為例,專輯名稱為《》,單首歌名為〈〉)這種必須被替換掉的,及全形半形文字(或標點)的替代,還有文中出現的數字在中文與阿拉伯數字上的統一用法。

這是「編輯」在「文字稿」就應該留意的細節。(當然,現在很多編輯覺得「不這樣又不會死」、「編輯才沒有那麼多時間」隨便啦!你都覺得不用留意了。)

Read More →

我應該完全想不起來整個一月前半個月我怎麼過的?我應該每天都要告訴自己:「快忙完了,快忙完了,再撐一下!」然後過著早上七八點醒來,六點收工,九點運動,十一點繼續工作到累了想睡。(但真的沒有一刻不累的。)

「堅持運動」應該是我工作以外唯一的幾乎天天做的事了。我也不知道我幹嘛那麼固執?起初還會覺得「去運動可以讓自己腦子停一下」或者「運動其實是可以鬆開身體」而每天一定要花一點時間運動,後來忙到好像真的需要喝雞精或是保力達B這種「明天的力氣就靠它撐著」的玩意兒,運動更像是機械式的反射動作,是腦子設定好的機制,時間一到就得動一動。

Read More →

每次用「美編設計」的身分寫關於編輯的專業,我都常感到荒謬。但每次不論是我讀別人做的書或我收到「發案給我的」文案內容,那些亂七八糟的文字格式,都會讓我惱怒自己是不是太龜毛,還是現在的編輯太不專業?在讀著《我們的藍調時光》劇本的電子書時,又燃起這樣令人惱怒的murmur,為了發洩情緒,只好好好寫一篇文章來說明這些「中文裡的英文、數字及全形半形符號的表示規則!」

不要問「一定要這樣嗎?」沒有人規定你要怎樣,但你要讓自己「看起來至少」「專業一點」,這些真的是基本功!

Read More →

像鬧劇一樣,越是看著葉育安為了防治地鐵自殺事件所想出來的點子,越覺得那些防治自殺的想法荒謬得可以,彷彿每個人都有著插手別人人生的權利,或者誰都想扮演那個神的角色,以為可以從死神的手中救下誰,卻遺忘了那個掉進漩渦裡的人,也許需要的不是你提醒他世間還有多麼美好的事,可以讓人打消「去死」的念頭!或者只是需要多一個人可以按下那個開關,像最後站務員打斷了葉育安的思緒那樣!或者,其實在生活裡我們都需要一點緩衝模式,在任何時候不致讓一個暴衝的念頭,引發一連串無法停止的失控!

讀《地鐵站》才發現原來地鐵的人身事故這麼頻繁,身陷情緒干擾的人,只要離不開那個迴圈就有可能往前一步成了別人口中輕生的人。

Read More →

又是一部金銀淑的作品,寫過《鬼怪》那樣以鬼、神、生死穿插頗富人生哲理的愛情故事,或是《永遠的君主》的平行時空交替,及歷史延伸出的《陽光先生》⋯⋯沒看編劇是誰前,真沒想到金銀淑會挑戰這樣校園霸凌、成年復仇的主題,內容依然有著金銀淑過往藏在故事情節裡,在某些瞬間閃過生命裡的那些情景、對白,像是領悟了什麼!

聽說看了這部劇再回去看宋慧喬以前的劇,會很難進入從前她甜美的樣貌,反之老戲迷應該需要一點時間進入宋慧喬這樣的演出。我很幸運地記憶裡沒有太多宋慧喬從前甜美的印象,倒也喜歡她在這部劇裡的演出。

Read More →

去年(2022)的此刻,因為長期久坐趕手工的商品,以及疫情中斷了過去維持的良好運動習慣,從下背、腰、臗成天沒有任何一個姿勢是不感到痛的,無法彎腰,每天早起需要花三十分鐘活動身體才能夠勉強彎腰(穿褲子、撿東西需要用深蹲的方式或坐著才可以),就連坐上摩托車或是汽車都只能半個身體坐上後,再將另一隻腳「用抬的」慢慢放上車!

這些痛太難形容。我有意識的知道我缺乏運動和訓練自己的肢體,但套句我回答我的徒手治療師問我:「到底要怎麼讓那些不運動的人去運動?」我說:「痛到需要復健的時候吧!」

像我這樣大量運動的人都會因為過忙維持固定的姿勢而弄壞了身體的筋骨,或是因為疫情不想出門而缺乏運動,而嚐到了不運動的苦頭,就別說平日不運動的人,成天花錢按摩或經常往復健科報到!

但要勸身邊完全不運動的人去運動,真的超級困難的!

Read More →

姊姊問我:如果讓你挑一個城市住,你覺得高雄是一個適合居住的地方嗎?(這裡都是指市區)

2000年底離開高雄那年,剛成年的我,幸運地找到一個錢多事少離家近的網路公司,但隨即又被fire(XDDD ),後來望著報紙上的求才廣告,試過面試了幾家公司,實在不曉得自己要做什麼、能做什麼、想做什麼?就這麼哼著林強的〈向前走〉到了台北。

我的答案沒有意外地拿了台北來做對比。我說:

如果是一個充滿著對世界的好奇,對所有新鮮事物都有興趣,懶得找樂子但需要很多豐富多采的資訊填充生活,那麼台北會是一個非常好的選項,即使在這個打開網路就有看不完的資訊量,但台北是座可以打開青年眼界的城市,加上它的交通便利性,讓人走出門不會需要花太多精力去解決交通問題。

相較於2000年我初到台北的時候,現在台北也已經是後來南返北上遊玩、沒有交通工具的我,不再需要仰賴跟在地的朋友借摩托車騎的地方,我能靠著走路、騎共享單車(電動摩托車)及大眾運輸在台北四通八達去到想去的地方。

但若就氣候及生活的節奏感來說,我更喜歡高雄這座我長大的城市!

初回高雄的時候,覺得南部人實在是太⋯⋯太⋯⋯太⋯⋯慢了,習慣了台北的節奏及資訊焦慮病後,我甚至感覺高雄就是個養老的地方XDDDD。對三十出頭、剛從台北回家的我來說,沒有豐富的資訊、藝文活動,經常讓我好像有著落於人後的焦慮感。

那幾年,高鐵、高捷、駁二才陸續進到高雄人的生活裡,衛武營還沒變成現在的樣子,輕軌也還只是部分已經不使用、橫在市區裡的軌道⋯⋯我花了一點時間,讓自己的步伐慢了下來,慢下來看這座城市的變化:

不管是追求只是虛有其表的大張旗鼓,或是炫麗奪目想要證明高雄不是文化沙漠的那些展覽,以及躍上世界版面的世運和嚴重傷亡的氣爆事件⋯⋯除了「我還是在高雄沒有工作」以外,對一個自由工作者來說,就天氣及人口密度而言,高雄比起台北,舒服許多,特別是當大眾運輸終於走入市民的生活必須後,對於一座城市的發展,就不再只是局限在某個區域,而會有更多可能!

趁著年假,我騎上單車沿輕軌路線繞了一圈,從成功路往鹽埕到鼓山,再繞到大順路正在施工的最後段落回到氣爆當時相當慘烈的凱旋路上!興起這樣騎單車繞一圈的念頭,全是因為某次我路經龍華國小站,想起了在日本特意去搭「路上跑的電車」,想要找一日可以從旁拍照,像個觀光客一樣!

從前我都戲稱「高雄捷運都是給觀光客搭的」,那些車站要到目的地,我騎摩托車都到了,還不用騎十分鐘的路程在那裡等十幾分鐘才來的車。這幾年高雄的大眾運輸,不只加入了「很慢,而且讓路上紅綠燈秒數變長,還常看不懂號誌」的輕軌,廣設公共自行車YouBike,都讓城市的流動變得更四通八達一點,而且沒有因為交通更便利一點使得整座城市快得讓人有焦慮感,也讓住在這城的人,開始透過使用大眾運輸去觀看城市的樣貌,再從搭車、利用單車的過程去思考:行人及單車用路的安全及需求。

(也唯有透過大眾運輸的便利性,所謂「公共」所需的共同遵守的用路權,才會被用路人好好的思考。)

沿輕軌路線騎一圈,我對未來的全面通車有更多的期待,它也成為我認為高雄宜居的要件之一(大眾運輸若不能服務在地的居民,是很難成為宜居的條件的。)但高雄仍然有許多不宜居的問題,像是萬年的就業問題、永恆的空汙、薪資追不上的物價及房價,以及為人詬病的用路習慣,都是這座城市必然需要被改變的地方。希望總有一天,這座城都可以成為被其他人選擇留下來的城市。

我的路線:(我先跑去迪卡儂買東西了)成功路、海邊路、高雄流行音樂中心(走單車引流道)、駁二、沿鼓山路接馬卡道路、美術館及內惟藝術中心、大順路、凱旋路。

P.S除了不下雨會缺水之外,高雄的陽光在長長的夏季以外,都是令人感到溫暖的!

圖:20230125,沿輕軌騎一圈。Canon EOSM50,相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