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在早上八、九點,可以接到當護士的阿姊打來的電話。她幾乎不是在上班,就是在睡覺,除了上大夜班之外!所以,當手機來電時,我還心生懷疑,這傢伙是又睡不著了嗎?她習慣性的睡不好,尤其幾天前在MSN上還跟我提到,說她最近睡不好!叫我別一早吵她!

『我要被隔離了!』她的聲音很小,不過我聽得很清楚。
『喔!怎麼會?』我好像還處於太平淡的狀況。

原來前一天醫院病患因為SARS銳減,她幸運的得到一天假。幾個同事相約往南到墾丁玩!前晚,我還撥了通電話給她,問她醫院現在的狀況,她笑著說:『就這樣囉!隔離的人越來越多,我們要趁著還沒被隔離,出去玩玩!』沒想到,這話還真的就實現了!

Read More →

二○○三年,四月。
台灣深陷在一片SARS的恐慌中!
我看著電視上播放著和平醫院被強制封院的消息。電話那頭,接到水瓶女的怒吼!
『為什麼生病的人還要去照顧病人?』、『為什麼被隔離的人還要照顧病人?』
我安靜的聽著說,後來我發出了不滿,『這應該是護士的職責啊!』
對,這就是普羅大眾對護士的認知。
『這是護士的職責???』

但,有沒有人認真的思考過,這些站在第一線的人員,為什麼要去承攬這些沒有做好防疫的責任!我堅持護士應該有護士的職責,但是他們的責任,是在救人,而不是成為爛防疫措施下的犠牲者或是傳染源!

Read More →

『碰』的一聲,我相信在那個現場,目擊到一個人從天而降,躺在你眼前那片血泊中,一定沒有一個人的反應是『鎮定的』,也一定沒有人可以簡單的不想起那個片刻!就連我現在坐著,面對著電腦要寫出一些文字,腦海中都還清晰可見的,看見《異度空間》中,女孩跳樓然後壓壞小客車的畫面!

四月一日,不像樣的愚人節!最起碼跟過去的每一年不相同。除了『玩笑話』之外,添增的,是現實的殘酷,以及一陣又一陣的驚嘆。新聞的跑馬燈,不斷的重複『港星張國榮於晚間六點四十五分証實在香港自殺……』主播的凝重表情,也告知著我們:『這不是愚人節的把戲!』

過年的時候,《異度空間》首度在台北上演,宣傳的花招一度引發爭議,我一直沒來得及看這部片,甚至排斥這樣的鬼魅的電影!伴隨著張國榮驟逝的消息,媒體紛紛議論著這部戲帶給張國榮的心理壓力,以及引影響張國榮的心態,讓他選擇走上這條路。《異度空間》便在這一片猜測中再度上映。

二輪電影院的人很多,大多都是衝著這是張國榮的遺作而來的吧!電影的開場,是章昕(林嘉欣飾)找房子的畫面,然後就是一連串章昕的心理作用而產生的幻覺,甚至是鬼魅般的效果。然後再轉至JIM(張國榮飾)在講述關於『世上究竟有沒有鬼?』的講座上,JIM說:『鬼的存在,往往是因為我們吸收太多垃圾的資訊,才會讓我們害怕、產生恐懼。我們對鬼的定義,也有相當呈度的認知與了解!』有人問JIM相不相信有鬼,他說:『不相信。』

有很多人說,張國榮是因為入戲太深,才會導致他後來自殺,而我,並不這麼認為,在戲裡,JIM成功的治好章昕的病,告訴她要正視自己內心的問題,以及自己的恐懼,我一直記得JIM說了一句話,一句呼應到張國榮跳樓後,相當諷刺的話:『人,最難了解的就是自己。自己都很難了解自己,別人更不可能了解自己,當自己心裡有不愉快的時候,往往就會產生結!所以最重要的事,是要懂得調息自己、愛護自己!』(大概是這樣的意思,我沒有完整的記住這一段,但那種對比性,真的很強烈!)

章昕的病好了,卻讓JIM也陷入過往的記憶中,不堪回首的片段,於是他開始失眠、開始產生幻覺、開始吞下大量的鎮靜劑,然後開始他精神崩潰的過程!後來的片段中,我開始知道為什麼《異度空間》會被人定位在鬼片。包括聲效、畫面等等,都以一種太過鬼魅的方式拍攝。比方說:當你看見自己心愛的人因為跳樓死在你眼前,而你回想起她的時候,除了那一灘血跡會讓你心生畏懼之外,怎麼會在想起自己心愛的人的同時讓它變成如同鬼一般的扭曲及可怕?後來JIM的幻覺中,導演用一種類似貞子的方式拍攝,(連配樂都很像!)讓原本探討『精神』問題的電影,成為一種不可理解的畫面。(除非JIM看過貞子,不然有誰會讓自己以前的女朋友,出現在自己的腦海中,像是看到恐怖電影一樣?)

之所以會說我反對張國榮是因為入戲太深,而仿效電影的內容跳樓自殺,是因為JIM並沒有向下跳。不知道所有的媒體工作者,是否都有看過《異度空間》,我相信看過這部戲的人,沒有人會贊成張國榮是受電影的影響。因為他應該會記得那些戲裡JIM開導章昕時,所說的那些話,如果他真的受影響,應該會像結局一樣!

『中國人最糟糕的,就是把「精神病」跟「瘋」畫上等號!』JIM說。
『失眠也是一種精神病!』JIM說。

我曾經幾度被別人不斷的說我的精神狀況出了問題。其實,只有當事者知道自己有沒有問題。千萬記得一件事,不要硬是要把『精神病』這個詞放在那些精神狀況不好的人身上,試著用『傾聽』去代替一切,有些時候最清楚自己的想法的人,只有自己!

『每個人,都應該學會調息自己,愛護自己!』這是JIM說的,也是張國榮從表演中要告訴我們的。

異度空間(Inner Senses)
2002 出品/星皓&群體發行
導演:羅志良
編劇:楊倩玲、羅志良、爾東陞
演員:張國榮、林嘉欣、潘美琪、李子雄、周嘉玲、徐少強、林尚武

P.S
這部片,真的還不錯!等VCD出來我也要去買回來收藏。有機會的話大家一定要去看看喔!有看過貞子的人,一定會贊同我說的,JIM的幻覺實在太像是貞子的片段了!
當我承認我精神狀況不好的時候,代表我還算正常,也知道我做過什麼事;當我強烈否認我有精神狀況有毛病時,代表我正在強烈的拉扯我的心;當我言詞反覆不定,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而你卻知道我做了什麼的時候,別懷疑,那時候的我應該就是『瘋』掉的時候!(瘋掉是什麼滋味?很可怕的感覺!真的。)
週六看了《異度空間》,週日到棒球場看職棒比賽,有一句話一定要說,那就是:『活著,真的很好!』^_____________^
天氣又要回暖囉!有陽光,真好!
祝,生命萬歲!
(對了,我並不是哥哥的FANS,只是有一些感觸而已!但,哥哥真的很帥!)

換日線的話:只要活著,就沒有什麼解決不了的事!

一九八九年,民國七十八年,小虎隊以一首《青蘋果樂園》竄紅,成為當時炙手可熱的偶像團體。在當時,有不少的青少年為他們為之瘋狂,所到之處,總會聽見他們的成名曲,或者是看見霹靂虎‧吳奇隆的招牌後空翻,之後他們以每四個月到半年的時間,發行專輯。在這之中,《男孩不哭》這張專輯的銷售量,比起其他專輯,較為遜色,站上各大排行榜次數,也較其他專輯的次數來得少。

這是一張很有特色的專輯,與當時小虎隊第一張專輯《逍遙遊》,有相當大的區別,是流行音樂市場裡,較為不同的曲風,也或許是因為不同,而不太被接受!這張專輯中,第九首歌《砂丘魔堡》,我們聽見三個大男孩的聲音,讓人專注沈醉在童話世界中的美好。

Read More →

好久好久以前,我喜歡在聖誕節之前,做很多很多卡片,寄給我的朋友們,最高記錄是寄出一百多張的賀卡,那一年,我分別用了兩張自己的照片,用電腦處理過後,寄給親朋好友,內容一樣,只有開頭的名字不一樣,就連結尾的簽名,我練到差不多簽起來都一樣了!還有一年,我像發瘋一樣,自己親手做了六十幾張卡片,絞盡腦汁,所有的靈感都被榨乾,所有創意做到最後都感覺不到創意!

Read More →

我喜歡下雨。很小的時候!

若要說『我喜歡下雨天』,還不如說『我喜歡玩水』吧!

記得很小很小的時候,有一次和家人回潮洲鄉下玩,我們一群人到『來義』,大人、小孩零零總總加起來也有五十個,那時的來義,每年都有山上流下來匯集起來的雨水,可以讓我們這些人,在水裡很快樂的嬉戲著。有一次,在湍急的河水裡,差點丟了我的小命!後來,我就很怕水。特別是那種會把全身淹沒的高度,這也是我一直以來學不會游泳的原因。

但是,對於『下雨天』所帶來的雨水,卻是令人充滿著期待。

Read More →

二○○二年六月,聽見阿杜──《他一定很愛你》,一種莫名心碎的嘶吼,就連站走在人群裡,聆聽著,都會被他那道深沈的嗓音在心裡劃開一道傷口。二○○二年十二月,再次聽見阿杜──《堅持到底》。

在這一片不景氣的音樂市場裡,已經很難得有人可以有這樣快速的發片速度,除了當紅的偶像歌手之外,還有另一種人,可以在這樣短暫的時間裡,推出第二張專輯,就像阿杜!因為嗓音的獨特,加上豐沛的情感,為歌曲注入一股少有的『生命』。他是很有生命力的唱出每首歌的靈魂,他是很認真的表達歌曲的意境,雖然聲音沙啞,但依舊掩飾不了那些深藏在歌曲背後動人的故事!

Read More →

看《雙瞳》兩次;兩個版本。
第一次看『有愛不死』為結局的版本;
第二次是『超限制級』版本。
我喜歡第二次看的感覺;
我偏愛超限制級最後的結局。

十二月的台北,終於有一點寒意,街上皆是像我一樣的人,厚重的衣物終於派上用場,我一個人,在這樣的天,看《雙瞳》!原本,有人願意和我一同到電影院去,只可惜,那人不敢看這類的『驚悚片』,所以,我也只能獨行!

Read More →

我是用著很輕鬆的步伐,走出電影院,在我看完《藍色大門》的時候!甚至是用那種最快樂、最無慮的心情『跳躍』在街頭!像是回到十七歲那年一樣,我在街道上奮力的跳著、叫著、打轉著,連剛開始營業的店家,都感受著我的快樂,喊出『歡迎光臨』時,也比平常賣力。

一直以為國片都會很早下檔,正打算去看二輪電影,卻沒看見《藍色大門》這部電影在時刻表上,有那麼大那麼大的失落感,『原來,它還沒上二輪啊!』再猛然看著首輪電影的時刻表,我在心裡暗自竊喜著,原來首輪還沒下檔啊!算準時間,當摩托車停在電影院門前,還足夠讓我去買一瓶飲料、一包零食,站在『藍色大門』前,『叩叩叩』敲著門,然後,和另外三個人,一起走進那個懵懂的青春歲月。

Read More →

十一月十二日,張雨生離開我們的日子,五年前一場車禍裡,奪走他的生命。

當我坐在電視機前,聽到這個消息時,沒來由的一陣酸楚!不是不能接受他的離開,而是我難過再也聽不見他的聲音、我惋惜再也不能感受不到他對音樂的澎湃,只能從他一張張的專輯,一首一首歌裡,落入他的世界裡,或許這樣,就能感受他的存在!

小學四年級的那個夏天,第一次遇見──張雨生,那首『我的未來不是夢』是流行好一陣子的歌,雨生是那時候的偶像,我卻一直不曉得他也曾經是個『偶像歌手』,我只知道第一次買錄音帶,是『想念我』這張專輯。

Read More →